英国当地时间6月15日,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在伦敦举行庆祝活动,正式宣布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0亿千瓦大关。这是全球风能人40多年携手努力的结果。而GWEC预计,到2030年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20亿千瓦,这意味着实现下一个10亿千瓦只需要不到7年的时间。
GWEC首席执行官Ben Backwell表示:“这对风电行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时刻,也是值得全世界庆祝的时刻——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表明通往清洁能源未来的道路就在这里。”
庆祝活动上,GWEC向Ben Backwell、Henrik Stiesdal、Xabier Viteri、Arthorous Zervos、秦海岩、Benj Sykes、Andrew Garrad、Jeanette Gitobu等人颁发了“全球风能先锋奖”,以表彰他们为推动全球风电装机突破10亿千瓦大关作出的突出贡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秘书长秦海岩,因在建立中国风电标准化体系并推动全球互认、完善中国风电产业政策、助力技术创新和市场规模化增长,以及深化国际合作等方面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而荣获该奖项。这既是个人荣誉,更是对中国为推动全球风电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的认可。
“全球风能先锋奖”奖杯
获奖者中有几位是中国风电行业的“老朋友”,他们积极投身于中国风电事业,在帮助中国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推进技术创新、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包括:Ben Backwell——GWEC首席执行官;Arthouros Zervos——GWEC首届主席,大力发展风电的不懈倡导者;Henrik Stiesdal——被誉为“现代风电产业之父”,早在1978年即设计出第一代风电机组,担任西门子风电首席技术官多年,并获得650多项与风力发电技术相关的专利;Andrew Garrad——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全球权威,联合创立了知名可再生能源咨询公司Garrad Hassan,并长期担任公司董事长。
活动期间,秦海岩就中国与全球风电发展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全球风电发展能取得今日之成就,离不开各国的密切合作。中国既是践行者,更是受益者,正是技术引进开启了中国风能规模化利用的征程。早期,丹麦、德国、西班牙、世界银行等多个外国政府和国际机构从技术、资金、开发经验等层面给予的广泛支持,助力中国尽快迈过了风能利用的试验示范阶段。外资企业的参与,则显著加快了中国风电产业此后的发展进程。
他认为,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更需要中国。当前,实现碳中和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必由之路。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合作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中国始终致力于增进全球互信,打造具有韧性的风电产业链、供应链,为支持全球推进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并为各国实现能源独立和安全提供支撑。当前,中国已是风电大国,有义务、也有能力帮助其他国家大力发展风电。一方面,经过多年持续的技术创新,中国形成了丰富的风电机组产品谱系,能够满足沙漠、海洋、低温、高海拔、低风速、台风等全球各种环境气候区域的开发需求。另一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生产的风电机组(包括国际品牌在中国的产量)占到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二以上,铸锻件及关键零部件的产量占到全球市场的70%以上。再加上风电机组成本的大幅下降,中国风电企业可以为全球提供极具技术、质量、价格竞争力的机组产品组合,让更多地区的风能资源得到高效开发。此外,中国在风电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制定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上述观点得到了维斯塔斯等与会国外代表的一致赞同。他们表示,依靠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建设,中国风电实现了平价,带动全球风电度电成本快速下降。未来,各国风能产业只有精诚合作,才能使风电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可负担的绿色能源。中国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可以在其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世界需要中国的技术、产品和经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风电行业将继续深化全球合作。今年,CWEA将联合GWEC等在联合国纽约气候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平台上展开合作,着力推动各国加快风能资源开发,助推全人类早日步入零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