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以来,在“拼经济”号角下,东营加力提速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地争相出台优惠政策、谋重点项目、忙“双招双引”,各条战线千帆竞发、热火朝天,东营大地活力涌现,“拼”字成为主基调。一季度即将收官之际,记者深入各级各部门、生产建设一线,直击奋起直拼冲刺首季“开门红”的生动图景。
3月16日下午,记者来到山东中车电机有限公司,员工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厂区内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一进入公司大门,记者观察到,厂区外停满了工人们上班通勤的私家车,密密匝匝的私家车,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下企业面对的环境之变及其应对之变。
位于河口区的山东中车项目是中车电机有限公司在全国布局最大规模的风电生产基地。在生产车间里,巨型钢铁圆环有序排列,生产制造部部长王良伟仔细检查着工人打磨、焊接的质量,开春以来,山东中车电机有限公司已接到300余台订单。
据了解,由山东中车电机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功率18.XMW紧凑型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在河口经济开发区成功下线。这标志着我国大功率海上风力发电机的自主研制能力再上一个台阶,实现了18MW以上风力发电机整机和部件关键技术的突破。
把产品转向“两海”市场,是企业“变轨”迈出的关键一步。止于2020年的陆上风电“抢装潮”,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后续风电新增装机容量,靠政策性补贴支持的订单在此后锐减,单靠政策红利,企业大都面临“吃不饱”。
就在众多企业瞄准政策补贴发力陆上风电、国内订单时,山东中车电机有限公司找到了“吃海”的新出路。此次下线的18.XMW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配套中国海装公司,是中车永济电机公司积极推进“两海战略”的又一实践载体。该发电机针对海上恶劣环境,机组采用最高级防腐系统,提高了电机环境的耐久性能。
“两海”订单的补充,让山东中车电机有限公司的淡旺季不再明显。以往从11月延续到来年4月左右的生产淡季,如今被争分夺秒赶工期、抢进度所取代。2023年春节期间,山东中车电机有限公司100多名工人留在车间过了一个“生产年”。
前瞻性把握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布局和发力方向,新的出路让山东中车电机有限公司赢得了订单之外的多重收益。生产保持稳定,工人不再为了淡季没活干而离岗。
企业改革之路行之不易,任何一个困难、障碍都有可能成为“拦路虎”,挡住企业转型升级的脚步。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2022年,在防疫措施空前严峻的情况下,山东中车电机有限公司物料和人员流动异常困难,关键零部件保供压力巨大。“疫情运输”成为企业发展的“拦路虎”。针对该现状,河口经济开发区果断在高速路口设置“开发区服务站”,为河口经济开发区企业设立“服务快车道”,山东中车货运车辆下高速时间由原本的1天缩减为1小时,同时为山东中车急需的技术人才采用专用车辆点对点接送,确保了疫情期间山东中车原材料的正常供应、专业技术人员的正常流通。
“海上风电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山东中车大功率发电机总装产线建设项目一期已完成建设,目前具备年产1000台定子生产能力,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接近10.25亿元,预计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为了完善风力发电产业布局,满足产品、产能升级,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山东中车电机有限公司将致力于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紧紧抓住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历史机遇,依托‘两海战略’,进一步加大产能建设、加快打造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国内最大、国际领先的风电装备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山东省地方工业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山东中车电机有限公司生产制造部部长王良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