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风电网 » 风电人物 » 正文

远景青年赵清声: 十年看见“小巨人”

日期:2023-03-14    来源:风能专委会CWEA  作者:薛辰

国际风力发电网

2023
03/14
15:2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远景能源 风电机组 风电项目

做软件卖软件,蹲现场做治理,软件不是用来“装修旧房子”,而是助力客户转型建造数字能源“新大厦”。

喜欢看远方,恰在一家叫远景的企业做软件,不妨称他远景青年。那时年少,觉得做软件不难,可十年下来有些人走了,有些人来了,有些人来了又走了,赵清声竟熬成“最久的人”。

14年前,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赵清声到远景实习,远景创始人张雷在与他的交流中提到,风电资产分散维护难,风速随机性和发电波动性带来安全挑战,需要最新的信息技术去解决,远景要用软件来定义风电机组的设计与制造,以及风电场的生产和运营,这是“为人类的可持续未来解决挑战”。

赵清声信了,没去外企,留在了远景。2009年4月入职第一天,赵清声来到甘肃瓜州西北戈壁滩上的向阳风电场担任项目助理。这是远景的首个风电项目,赵清声从后勤送饭开始,到安装、调试机组,每天8点出发去戈壁滩,23点回来吃饭,和同事大战100天后,6月28日远景33台风电机组全部成功并网。为庆贺远景首个风电项目成功,赵清声和同事攀上了海拔4000多米的祁连山冰川,裸着上身“热烈”欢呼。赵清声是冰川合影中唯一穿着上衣的人。

2009年夏天, 祁连山冰川合影

一个周一例会上,张雷宣布一个好消息:“大唐给了我们一个风电场,要我们帮助他们提升风电场发电量!”当晚,远景人冲向赤峰一个叫达里的地方。夏天的赤峰哈拉海沟美得像电脑XP桌面,常驻现场产品经理赵清声在现场找答案,心情好时好过XP桌面的风景。

大唐达里风电场装机容量为9.9万千瓦,2008年年底投入运行,安装了东方风电和华锐风电1.5MW风电机组各33台。这些风电机组是厂家的首批产品,如何保障出质保后的收益是达里风电场负责人最忧心的问题,但其对远景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怀疑,禁不住问赵清声,“你们远景是造风电机组的,真能帮我们的风电场提升发电量?”

当时远景累计交付了4个项目,最早项目运维也就1年多时间。赵清声的底气在于,当时远景智慧风场团队不仅有全公司的风电机组团队做后盾,也吸引来了麦肯锡、甲骨文、IBM等全球知名IT公司的软件人才,他们不仅“能在高处搭架构,也能下地做码农”。

赵清声手捧麦肯锡方法论,坐在风电机组下,靠在羊群边,分析着客户的痛点;来自甲骨文的高管在皮卡车上翻着客户零散的材料,画出了从实际发电量到理论应发电量的经典瀑布图。他们到风电场SCADA里下载数据,发现机组的历史数据只有6个月的,且每天只能下载1个数据文件。更大的问题是,风电机组无连接时段居多,数据严重缺失,他们只得先将上千个文件的机器数据合并后,再与客户手工报表数据相互校验和插补。

为尽量准确计算被损失的电量,他们做了能做的全部工作,比如跟在机组维护人员的身边,采用手掐秒表的方式统计每项操作上被浪费的时间。最终将达里风电场场内受累、机组性能、大部件、检修等层面的所有电量损失,也就是风电场的“出血点”一一钻取出来,当一座“滴血”的风电场呈现在眼前时,智慧风场要解决什么问题,也就清晰了。

当他们把达里风电场的“出血点”一一汇报给客户时,听汇报的负责人及其他在场人员都沉默了,赵清声有点忐忑不安,毕竟是揭了客户的短处。这时,负责人叹了口气,突然鼓掌,接着就是一群人的一阵掌声。

找到了达里风电场的“出血点”,如何帮助这座风电场“止血”,就要看智慧风场软件的疗效了。在客户提不出明确需求的情形下,赵清声和同事把自己当客户,将风电场所有工作做了一遍,随后做了两项劳累到“吐血”的工作。

一项是为风电机组建台账,赵清声与同事们爬上机组,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将1000多个可更换元件一一拍照抄下来给客户做备件BOM。二是为机组编写穷尽所有失效模式的故障树,涵盖所有故障的诊断检修方法,即便是后来的检修人员也基本能做到“没有查不到的故障检修方案”。

概念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IT化,再考虑哪些功能可复制,哪些功能能变现,远景智慧风场产品方案终于出来了,宣称“提升电量10%、降本20%的智慧风场是一个软件平台,由SCADA集中监控、大部件预警(CMS)、风场资产与工单管理(EAM)、业务分析优化(BAO)等四个功能模块组成”。

2012年夏天, 赵清声在达里风电场

达里的历练,让赵清声感到自己确已成为远景的“梦想偏执狂”。只要醒着,不是“想着工作”,就是“工作着”,也许这就是远景所说的“意志的能量”。

一天傍晚,张雷打电话给赵清声,说第二天欧洲第二大风电运营商EDPR的IT总监到中国看远景的智慧风场,要求赵清声做好准备。挂断电话后,赵清声有点不安,因为远景智慧风场软件处于交付的调整中,运行还不稳定。考虑到第二天可能大雪封山,他们雪夜赶往风电场升压站,守在服务器身边,害怕数据和网络出现问题。第二天真的大雪封山了,一封就是7天。更可笑的是,升压站的厕所因冰冻不能使用,他们只好到外边的雪地“蹲坑”。因为积雪深过膝盖,只能深一脚浅一脚探到浅雪的地方,手脚推开积雪,蹲过零下40摄氏度的雪坑后,匆匆回室内,搓搓雪水,在加热器边暖暖,马上切换到编写机组故障树及其诊断软件PRD的“绣花活”上。

这位EDPR的IT总监在参观过远景智慧风场系统后的第二周,给张雷写了一封邮件,说自己已经辞职,希望加入远景。后来,他成为远景美国休斯顿数字能源应用中心智慧风场软件服务总监。正是这位总监给远景带来了惊喜。2013年,远景与美国大西洋电力签订合作协议,远景智慧风场Wind OS成为美国大西洋电力30万千瓦风电场的管理平台,专为谷歌数据中心提供绿色电力,这是中国风电软件首次进入美国市场。

几座风电场的使用,对打磨产品远远不够。2013年年初的一天,张雷对赵清声说,“功能有没有用,你自己去管管业务,我就考核你业务指标,倒逼产品改进。”基于Wind OS平台系统,赵清声负责管理着远景整个风电机组运维业务,当年成功地将运维成本降低了20%。

赵清声本以为一切都会这么顺利,没想到的是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2014年,中广核新能源引用远景Wind OS平台系统,这是远景风电软件产品在国内首个集团级客户的部署应用。起初令人热血沸腾的中广核项目,是赵清声从业以来第一次遇到的黑暗时刻,因为数据质量问题的严重性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此前,赵清声在大唐达里风电场和远景的工作,主要考虑什么样的软件功能和业务机制能提升发电量、降低成本,其用户场景问题都在明面上。而中广核项目的真正困难来自于数据场景,设备产生的实时数据每天都在无规律地缺失、跳变,一台机组一个月缺失几天的数据是家常便饭,因为大多数厂家提供描述数据的文档说明是错的。比如,“013288”的状态代码表示机组停机,但文档里标注这是机组故障,而每一台机组的状态代码有1000多个;同一台设备产生的数据会自相矛盾,明明发电功率大于零了,机组状态显示还在停机。

在传统的ERP流程类软件中,如果数据不准,客户可发现自己的输入问题,但在物联网软件里,若是设备数据不准,客户看不到设备的问题,反会以为是软件问题。“在数据质量不稳定的情形下,为保证系统的功能仍能发挥作用,必须有一个能抗干扰的数据架构,且还要把数据本身当作监测对象做闭环管理。”这是赵清声在数据治理和运维业务的摸爬滚打中得到的认知,对于风电物联网软件而言,“水下有一座冰山,用户功能和设备接入功能只是水上的冰山一角”。

正因为如此,从2010到2020年的十年间,做风光SCADA集控软件的企业进了三批死了三批。第一批是高校,那时做集控是非常创新的工作,但好景不长,到2013年大多数都已退出;第二批是做火电、升压站监控软件的企业,这类企业在2017年前后陆续退出;第三批是做通用企业软件的软件公司,2020年前后退出。目前,互联网企业开始进入新能源领域,期望通过其技术为新能源行业提供软件服务。正是软件企业进出风电行业的变化,十年来全国100多个集控中心、新能源运营平台几乎推倒重来两三遍了,但都卡在数据治理的瓶颈口,而远景则突破了这一关。

赵清声坦言,2014年,远景真正开始做中广核项目时发现自己对困难的认知并不到位,因此吃到了苦头。中广核项目各类风电机组的数据异常,导致软件有的功能不好用,有的甚至不可用。好在,远景不放弃。张雷对项目团队强调,再大的困难都要克服,再多的投入也得投,行业不做集控,这么多机组怎么管?做集控的路线没有错,华山一条路,是艰难但正确的路。

就中广核项目而言,数据质量问题的根因在两方面:各种类型的设备并没有为其数据源开放做好准备,数据源头上出错;数据流链路冗长,从设备到场站,到省会集控再到集团平台,责任方多且各管一段,数据传输上容易出错。以北京的数据为例,它既有电表读数,也有五花八门的设备状态,将这些原始数据变为用户绩效的指标数据,其转换流同样很长,也存在数据质量衰退风险点。

赵清声和远景的同事一头扎了进去,当年远景招聘最好一批毕业生,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天天在对数据、查链路,成千上万个问题一个个捋出来,分清哪些问题是机组厂家的责任、客户网络的责任,哪些问题是集控厂家的责任、北京平台的责任。到今天,赵清声仍清晰记得,他们在中广核项目进行的那场热火朝天、沸沸扬扬数据治理“运动”,历经半年多辛苦努力,终于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但问题是,曾经准确的数据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不准了,这是所有集控中心的通病,因为数据链路上的各个环节几乎每天都在出问题。赵清声深知,“数据治理是一项持久的工作,而不是一事一时。”为确保数据质量,除了要有抗干扰的数据架构,还须有适合新能源物联网场景的数据治理工具,以支持年复一年的长效数据治理。远景不仅做到了这两点,且形成了核心竞争力。

一个显著的变化是,随着光伏资产、园区资产、智慧城市资产的接入,远景Wind OS成长为智能物联操作系统(En OS)。客户越来越多,继中广核集团使用远景En OS系统后,龙源、大唐、国华、国家电投等电力巨头也使用了En OS系统。截至2022年,基于En OS系统的风电软件管理着国内2.1亿千瓦的风电资产,相当于全国每3台风电机组中就有2台使用了远景软件产品。在欧洲,En OS系统管理着超过3000万千瓦的风电资产,占欧洲风电资产的15%。

十年来,赵清声一边做软件产品,一边做软件交付业务,经历了智慧风场到Wind OS再到En OS的全过程,如今的En OS已成长为一个可变现的新能源工业软件。

当年在达里手持麦肯锡方法论的青年赵清声,经历多年沉淀,终于看到了新能源工业软件的诸多难点,看到的难点多了,也就意味着能够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机会也多了。

新能源软件行业是一个交易周期缓慢的行业,做成一个项目需要3年时间。第1年客户立项,第2年招标交付,第3年基于软件做业务数字化转型和数据治理。如果客户不满意,换掉软件供应商,客户还得重来3年,这样6年就过去了。即便每个项目都能正常进行,对软件而言,10年也才完成3个迭代周期。赵清声说,“置身于这样的慢行业,找风口想快飞行不通,同其他工业软件一样,新能源软件也是厚积薄发,看远的远景不急不躁,脚踏实地地慢慢滚雪球。”

回想起这些年,赵清声认为,是公司的持续投入和韧性,他才有耐心和信心在这个领域做到今天。2011年与他同批做智慧风场的同事都已离职,但他们的青春光芒留在了智慧风场,他记得Auther左扭右扭、跨过膝深的大雪到机组上安装CMS传感器的背影,“你帮我拍下来,我要给快出生的宝宝看。”

新能源行业软件是To B的软件,做得好不好没有一个客观标准,不像To C的软件,一个功能改得好不好,第二天的流量变化就能衡量出来。而To B软件好与不好,多出于客户的主观感受。另外,因为项目周期长,今年出的问题可能是去年或前年的原因,导致不容易找到问题正确的归因。新能源软件产品因为归因错误有时是进两步退两步,进一步退半步,很多新能源软件项目由于归因错误,推倒重来了两遍却还是原地打转。

“我们从无人区迷雾中一路走来,摸着石头过河,好不容易摸到一点儿石头,如果不认真对待、思考和使用摸到的每个信息,其产品改进可能越改越差。”赵清声感慨,做新能源工业软件一定要求真务实,实际上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做软件能使人热血沸腾,也能令人跌到冰点。

这些年下来,让赵清声感到最大的难点是让软件产品可以变现。互联网上一堆免费软件,大家觉得有价值,用得也满意,但不肯为此付钱。如何做一个能变现的工业软件,有人是从模仿已挣钱的竞品开始的。但远景做智慧风场软件时,市场上没有竞品,因此远景的智慧风场软件是从头做起,也就是根据组织的业务需求开发软件产品的功能,既要符合组织的需求,也得满足其中小团体的个性化需求。小团体的需求瞬息万变,因此必须贴近各个层面的客户,预测到小团体的需求,一个小功能的设置契合了小团体的需求,产品就卖出去了。

有一次,远景向客户交易员演示En OS平台上的交易软件,使用软件算法,一个月下来,可比人工交易多收入数十万元,但交易员认为算得不对,并强调“你给我提供信息就行了,少说你的算法有多好,很多信息是软件系统收集不到的,这些信息和算法在我脑子里,我的算法最好。”这让赵清声认识到,En OS除了要满足组织需求的先进算法,还应为交易员提供足够的所需信息,这样两股需求的合力让软件产品变得“刚需”。

回到软件本身,赵清声说,做一款好的To B软件,需要先设计业务架构,基于业务架构设计功能架构,基于功能架构设计数据架构和技术架构。很多软件企业为新能源行业做软件,开始就是做功能架构,再一步跳到技术架构。十年前,大家选传统实时库的方案,现在大家都选Hadoop开源方案。可问题是,这些方案都不适合新能源物联网场景。实际上,新能源软件产品功能架构与技术架构之间还有一个数据架构,也就是说技术架构由数据架构实事求是地推导而来,才能真正让技术实现产品的功能。正因为这一点,数据架构的搭建成为新能源软件产品的一道难关。

“从数据治理可以看到,洞悉数据场景是多么的重要和艰难。”赵清声坦言,作为产品经理,“自己犯过一些错误,不知道数据是藏在下面的。没有做过风电项目,你就不知道风电设备产生的数据质量有多差,面对低劣的数据质量,应该怎么样设置它的鲁棒性,既能抗干扰,程序还能跑好。现实是,行业里找不到现成的人才,所以远景只能在项目里面磨,磨了这么多年才磨出了远景的新能源工业软件产品。”

赵清声说,正是这些难点让远景认识到打磨好一个新能源工业软件产品至少需10年以上。同样是做这个软件,如果10个人做了10年,是100人年,慢慢做出了壁垒,而100个人做1年也是100人年,但肯定质量没前面的好。

这是一个小特专精的行业,这样的行业会出现“小巨人”,赵清声看见了这个“小巨人”。这是赵清声的幸运,时间也让一个容易热血沸腾的青年步入不惑之年。

返回 国际风力发电网 首页

风电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