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风电迎来装机大年,海风和部分零部件细分环节皆存在机遇。
2022年是风电抢装潮后的装机小年,截止到2022年11月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量约3.5亿千瓦。
但2022年相比于装机,招标更重要且更亮眼,截至2022年12月31日,风电项目招标规模达109.3GW(含框架)。按此估计,预计2023年风电新增装机至少在80GW以上,与2022年相比将迎来装机规模大反弹。
笔者对明年风电赛道的看法如下:
明年是风电放量大年,且主要体现在海风领域,因为我国海岸线资源丰富,尤其深远海有待开发,所以受益海风的环节需要重点关注;
其次,受风机大型化影响较小的零部件环节,如塔筒。
最后,国产化和技术变化的细分赛道,比如主轴轴承,比如滑动替代滚动等等。
01
为什么说2023是装机大年
2022年风电装机是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年初当时机构和第三方保守预测2022中国风电新增装机至少超过55GW,但事实上2022年确实比较打脸,估计陆上吊装和海上加一起大概就50GW左右。
陆风大概40多GW,海风约4-5GW,海风装机比预期可能要低30%左右。主要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很多地方因为疫情没法开工,所以2022的装机要比预期低些。
但是2023年之后风电有望快速起量。一方面,因为2022的招标量超过100GW,保守估计2023年能实现80GW,这相对于2022年而言可以说实现了大反弹,同比增长约60%。另一方面,随着疫情的放开,经济逐步得以修复,装机的进度受阻的概率或变小。
市场有很多担忧的声音,比如2023年会不会像2022年一样装机不如预期。
但笔者认为,2022年一是因为疫情的因素,二是因为大宗上半年价格持续攀升的原因,整体装机情况不如意。
但随着疫情放开,大宗下行,以及2022年大规模的招标量,2023年会大幅放量大概率没有问题。
但风电起量或在二季度以后,因为临近春节,很多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加上天气寒冷对施工也有影响,真正全民开工应该在3月份之后。但具体落地情况如何,究竟现实情况会是超预期还是不及预期,重点还是要跟踪年后的数据,也就是3月份之后的具体装机落地情况。
02
海缆:单位价值量持续增加的高壁垒赛道
明年重头戏仍是海风。因为陆上风电受资源禀赋影响趋于饱和,海上风电,尤其深远海域有更广阔的空间有待开发,所以未来风电中的机会主要在海风产业链中寻找。
海上风电里面最独特的就是海缆,海缆也可以说是风电产业链中价值量最高的环节,2023依然不例外。
海缆其实也是2022年一直说的环节,由于2022年年底,先是出现”双30“谣言;再是龙头东方电缆青洲四项目被抢单,市场对壁垒如此高的海缆的竞争格局也会存在担忧。
笔者曾在“东方电缆在手订单被分走,海缆护城河破了吗?丨笔者”一文中说过,海缆仍是风电里面最好的环节,且二三线想进军一线海缆的队伍还需要3-5年的时间,像220KV海缆壁垒不高,二线海缆企业也能做,所以海缆的真正看点在技术的不断升级。
比如龙头在高压海缆的领域持续精进,进行结构化的升级。如东方电缆掌握500KV软街头技术等,随着深远海的发展,对海缆的质量要求会越来越高。
笔者认为,对于2023年而言,如果明年海风装机超过12GW,同比约翻倍,海缆或供不应求。除了量之外,现在多地积极布局深远海项目,如2022年9月上海推出了4.3GW+首批深远海海风示范项目;海南万宁漂浮式海上风电1GW 试验项目等。
深远海带动离岸距离增加,送出缆变长,增加海缆用量,叠加深远海更需高电压和柔性直流的发展,海缆的单位价值量也在提升。
03
零部件是明年重头戏
格局优于整机
从风电产业链看,上游主要是零部件,包括齿轮箱、叶片、法兰、轴承、铸件、主轴、塔筒等等。中游包括整机商、桩基、海/陆缆;下游就是一些EPC总包以及风电场开发和运维环节。
复盘近2年陆上和海上风机的招标价格,尤其在2022年,招标价格下降趋势是很明显的。
在招标价格持续下行的背景下,整机厂盈利能力承压,而改善这种局面的主要还是通过降本,比拼的是谁的降本能力强,谁的盈利能力就强。而降本要么是通过大型化,要么通过供应商管理,或者靠一些其他高毛利业务,比如风电场的建设运营等等。
笔者认为,无论是陆风还是海风,随着更大兆瓦的推出,风机价格趋势会进一步下行。在价格战和毛利走低的趋势下,谁能把成本降的更低谁就是赢家,比如产业链的龙头明阳智能、金风科技等。
但即使如此,在降价压缩成本的大趋势下,整机厂受上游零部件和下游运营商的影响,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所以竞争格局相比于零部件就要逊色一些。
(笔者制图)
零部件的上游原材料主要是钢材,占零部件成本很大一部分,2022年6月开始,大宗进入了向下通道,但是下半年风电装机放量没得到充分释放,零部件量的规模没上去,也没有感受到业绩的明显修复。
虽然2022年底近一个月的时间,钢材、铁矿价格有所反弹,但笔者认为,2023年大宗大幅上涨的概率仍比较低,所以在明年风电装机放量的年份,成本端对零部件的压力并不大,预计行业整体毛利会较2022年实现全面改善。
但尽管如此,在风电主机大型化降本趋势下,零部件也要承担降本的任务,所以大部分风电零部件基本都存在单位价值量摊薄的趋势,即并不是所有零部件都有机会,所以笔者认为在零部件中有几类值得明年重点关注:
1)塔筒-受益于大兆瓦,海风和出口
补贴退坡后,风电的周期属性弱化,成长属性在持续加强,那么如果风电想取得不错的收益率,就需要在降本上下大功夫。
降本最重要的就是风机的大型化:因为大型化风机单位功率设备重量降低,可以通过规模效应摊薄成本;且大型化后风机的台数减少,运维,土地等非设备成本也在下降。且发电效率更高。
而零部件环节在大型化的背景下,首先行业门槛在提升,其次大型化对单瓦零部件的摊薄效应也越来越明显。所以,零部件环节中,哪个价值量受大型化影响相对较小,就更值得关注,比如:塔筒。
第一,大型化趋势下,受损小。因为大型化趋势下塔筒高度会变高,但高度增加后为了保持其稳定性,所以需要增大钢板厚度和直径,间接也提升了塔筒用量,进而对大型化带来的损耗进行抵消。
第二,海塔是增量趋势。相比陆塔而言,未来更重要的是海塔,也就是说明年随着海风的起量,海塔有望深度受益。首先海塔的单吨售价比陆塔高2000元左右,价值量更高。且深远海的趋势,不仅带动了海缆的需求,同时也提升了塔筒,桩基和导管架的需求。且陆塔的毛利率在15%左右,海塔近30%。
第三、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小。从定价模式看,塔筒和主机分开招标,属于两个独立环节,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方式,受整机厂价格战影响较小。且生产周期约1个月左右,受上游原材料价格影响的风险也相对较小。
第四、出口优势明显。塔筒是所有零部件中100%实现国产化的环节。且国内中厚板价格比国外低很多,尤其俄乌冲突后,钢材暴涨,国内塔筒的成本优势比较明显,带来了巨大的出口优势。
总结下来,如果明年海风如期爆发,会给塔筒带来翻倍的需求。目前塔筒行业的竞争格局较为分散,陆上塔筒非常考验产能的布局能力,运输半径在500Km,所以合理的布局能够摊薄运费,提升盈利能力。
海上则考验码头资源获取能力。目前塔筒的主要企业是天顺风能、大金重工、泰胜风能、海力风电等等,各自有各自的优势。整体看,明年随着风电起量,塔筒行业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
2)主轴轴承-附加值较高亟需国产化的环节
目前大部分零部件都实现了国产化,比如叶片、齿轮箱、主轴等等。但是主轴轴承的国产化率还比较低,毛利率超过40%,是技术壁垒最高,最难突破的环节。
主轴轴承主要是用来支撑风机主轴的,是非常关键的零部件,且随着风机大型化趋势,直径越大,主轴轴承的工艺难度就越大,目前高端市场依然被瑞典、德国、日本、美国垄断。
(笔者制图)
现在我国风电轴承的国产化进展情况是,小功率方面,偏航变桨轴承基本都实现国产化了,小功率的主轴轴承部分本土品牌也已经量产了;但大功率方面,只有偏航变桨轴承实现了国产替代,大功率主轴轴承的国产化程度还比较低。也是重点需要攻克的方向,大功率主轴轴承的国产化是风电非常重要的机遇,也是毛利率最高的环节。
国内主要是新强联、洛轴、瓦轴等企业,比如洛轴2022年9月自主研发的16MW主轴轴承顺利下线交付;2022年8月新强联12MW海上风电主轴承下线,标杆企业新产品研发加速推进了主轴轴承国产化。
3)滑动轴承-关注长期技术演变
此外,对于轴承而言,长期还可以关注滑动轴承的进展。因为滑动轴承承载能力、抗冲击能力,运行平稳性都更强,且能减少滚动轴承需要定期换油的运营成本,也是风电降本的一条途径。但近几年还是会以滚动轴承为主,即使应用也会先用在齿轮箱上面,整体技术要比滚动轴承难,但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变化增量。
简言之,笔者认为,2023是风电起量大年,较2022年会有明显的改善。在这种情况下,大趋势的海风赛道;价值量高的零部件细分环节;以及国产化和技术改进环节具备持续关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