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风电网 » 风电产业 » 正文

能源安全和绿色转型背景下新能源迎来更大机遇

日期:2022-11-03    来源:运达股份

国际风力发电网

2022
11/03
17:4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运达股份 能源安全 碳中和

2022年10月16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前进方向、确立行动指南。报告提出要保障国家总体安全,包括“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将能源安全上升到与粮食安全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

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战略思想,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我国能源转型期的发展思路:“立足我国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保障能源安全、推进能源革命、实施双碳战略的关键在于“先立后破”,即,大力发展新能源和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逐步退出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传统能源保障体系。按照我国政府的承诺,要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时间窗口”,顺利完成这一划时代的历史性能源转型,为下一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同时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出更加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

新能源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传统能源“富煤、缺油、少气”的特点,一方面加剧我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另一方面燃烧化石能源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排放,加剧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目前,全球已形成共识,新能源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环境安全、产业安全,是实现能源自给的重要力量。

从能源安全角度看

新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禀赋,目前,我国陆上风能可开发量约为25.7亿千瓦,海上可开发量超过35亿千瓦,太阳能可开发潜力更是高达千亿千瓦;从开发能力来看,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已经突破11亿千瓦,占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的比重超过30%。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的规模和在建核电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从产业和技术体系建设方面看,我国已拥有全球最完备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体系,光伏产业为全球市场供应超过70%的组件,风电机组产量则占据全球2/3以上市场份额。

从环境安全角度来看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可替代大量化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对环境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且积极的作用。2021年,我国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相当于7.53亿吨标准煤,发电量达到2.49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9.9%,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20.7亿吨、40万吨和45万吨。环境效益显著。

从产业安全角度来看

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和配套产业链集成制造能力的提高,还将大大提升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水平,推动能源行业从资源行业向制造行业转变。由于新能源开发的分散、分布式特征,能更好地与区域经济建设融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实现高质量发展,让新能源“立”起来

虽然我国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成就显著,但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发展规模和利用水平距离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技术上尚存在短板和瓶颈,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亟待加快构建,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尚需健全完善。

因此要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完成能源替代,就要重点解决新能源“立”的问题,让新能源“立住、立稳、立好”,保证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利用,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将“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能源安全要求。

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  推动新能源大规模开发

因地制宜,根据风光水等资源分布情况,在“三北”地区重点建设风光大基地,在中东南部展开分布式开发,在西南地区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开发,在东部沿海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集群。

在分布式风电和光伏开发方面,积极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按未来普遍适用的5兆瓦风电机组计算,10000个村每村安装一台机组,总装机规模就近5000万千瓦,每村安装两台风电机组,总装机规模将达到一亿千瓦。

促进存储消纳  高比例利用新能源

在高比例消纳方面,以集中外送和就地就近消纳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已有部分输电通道的利用率和新能源电量占比,优化新建通道布局,新建输电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原则上不低于50%,强化多元化、智能化电网基础设施支撑,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适应能力;在调峰能力建设方面,除了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还要同步推进火电灵活性改造、新型储能建设、负荷侧调节等其他调峰手段,同时积极探索分布式开发风电、光伏的新模式。

以科技创新驱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加大技术创新攻关力度,重点开展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研制、高海拔大功率风电机组关键技术研究,推进大容量风电机组创新突破,研发储备钠离子电池、液态金属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等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推动可再生能源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提升可再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优化升级,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人才与创新团队。

健全体制机制  推动新能源市场化发展

持续深化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动机制建设取得新突破;加快建立健全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完善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价格政策。

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发展,新能源将进入一个跃升发展阶段。按照《“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比超过50%;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发电增量在全社会用电增量中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根据这一目标粗略折算,在“十四五”期间,风电和光伏需要新增装机5亿千瓦以上,其中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将不低于5000万千瓦。

我们相信,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建立和发展,新能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血液的时代将加快到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推动我国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也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新能源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作为新能源大家庭中的一员,运达股份将肩负光荣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保障国家能源独立和安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我国新能源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返回 国际风力发电网 首页

风电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