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最大效率提升风能利用率,风电技术的创新呈现五花八门的态势。除了不断提高单台风机的功率上限,还可以在单台机组上安装多个风轮……
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微信号:wind-2005s)获悉,10月30日,新下线的由中国华能集团牵头研制的2.7兆瓦串列式双风轮风电机组“赛瑞号”就是这一构想的应用。与传统风电机组相比,双风轮机组可实现单机成本降低10%,风能利用率提高15%,风机叶轮尺寸缩小近一半。经测算,在同样面积的风电场,双风轮机组的使用,可将机位数和发电量大幅提升50%以上。
除了“赛瑞号”,此前,明阳智能参与研发的Nezzy²双头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以及维斯塔斯数年前下线的多轮风电机组都是在这一方面的技术探索尝试。甚至,还有挪威一家风电企业研发的超过200多个叶片的“叠式风机”,让外界对风电技术的创新叹为观止。
16.6MW双机头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
同样是今年,安装了两台中速8.3MW三叶片MySE8.3-180风电机组的Nezzy?成功下线,将于2022年底或2023年初在中国南部海域进行安装。
2020年1:10比例缩小的Nezzy²样机安装于德国
Nezzy²是一种双头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它由德国aerodyn工程公司与明阳智能共同设计。两年多前,一台1:10比例缩小的Nezzy²样机完成安装试运行。
双头机组相比更大单机容量的机组,保持足够的竞争力。面对海上风电不断降低度电成本的压力,而且中国海域7.5-8.0m/s的海上风速要低于欧洲海上风速,Nezzy²更大的功率在中国海域有着足够的扩展潜力。
维斯塔斯四叶轮风机
早在2016年,维斯塔斯就另辟蹊径地推出了一台安装四个风轮的风电机组,突破了“提高风能利用率,只能在风电机组单机容量方面下功夫”这种固有思维。
这台多风轮样机由维斯塔斯和丹麦科技大学共同研制,它在一根塔筒上安装了四台 V29-225 kW机组,共包含12只叶片。
这样设计的一大好处便是它对塔筒的要求都有所降低。例如,这台安装了四台机组的风机高度仅仅74米,相比维斯塔斯8MW V164风机塔筒高度超过200米。
与此同时,风机的吊装、安装以及运输方面的难度都会大大降低。
叹为观止的“叠式风机”
在多风轮风机技术探索方面,挪威公司Wind Catching Systems(下称WCS)的构想更为大胆。
他们设计了一款将100多台1MW风机叠合的超大功率漂浮式风电机组,光其视觉就足够具有冲击力。
按照WCS的说法,这些风力涡轮机中只需一个便可以提供世界上最大标准风力涡轮机所利用面积的两倍,而且较小的转子也可以更好地工作(27 英里/小时),即使风速介于 40 到 43 公里/小时之间。
通过将小功率风机重叠的做法延长了风电机组的使用寿命,WCS称风机寿命可以超过50年,而现有风机的最大寿命也不过30年。
如此充满想象力的风机,据悉将在2026年亮相,让我们拭目以待。
不论是双风轮风机、多风轮风机,还是“叠式风机”,这些新式风机都是为了尽可能提升单台机组的功率。
华能清能院副院长郭小江介绍,传统单风轮风电机组的风能捕获效率已逼近理论极限,近年来,风电机组叶片尺寸急剧扩大,全球最大的风机风轮直径已超260米,单支叶片制造成本高达700万元以上,对设计、施工带来严峻挑战。
对多风轮风机的技术探索,不仅可以缓解当下面临的技术发展困境,而且是对更大功率风机研发的一种有益尝试。
参会通知
“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结构加速调整,清洁低碳发展特征愈加突出。在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大背景下,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也将迎来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成为电能增量的主力军,实现从“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的转变。
随着主体电源的切换,现有的电源结构、电网形态、负荷特性、系统功能、运行机制都将发生深刻变化。光伏新能源与储能间的相融共生、高效互动,日益迫切。
11月16日,以“新能源 新系统 新生态”为主题的“2022第七届中国光伏产业论坛(CPIF7th)”将在北京举办。论坛将聚焦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大基地、整县光伏、分布式光伏、光储融合等热点话题,搭建价值型平台,充分展示、交流行业创新技术、成果、经验,助力实现新能新生态,致力于把绿色能源价值顺利传导至终端用户。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即可预约报名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