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大唐海南儋州12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顺利核准获批。该项目是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145.95亿元,建设120台海上风力发电机。
与此同时,中国电建、中国大唐和东方电气3家央企联手打造的洋浦海上风电产业园已于今年4月22日开工,该项目主要包括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出口及示范应用,风电、氢能、海洋牧场、综合能源等高端产业的投资开发。
我们认为央企对海上风电的投入将积极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持续看好海上风电的投资机会。
行业“内卷” 助力海风平价上网
受益于2021年底的海风“抢装潮”,行业“内卷”不断加剧。比如,上海电气通过联合上游协同开发高性价原材料,降低叶片材料成本,其自主研发的112米海上最长叶片于7月份成功下线;金风科技围绕核心设备研发与项目开发持续发力,由其自主研发的自升自航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关键设备——1600吨和600吨绕桩式起重机及升降系统现已开工建设;
中天科技在打造适应未来风机大型化、深远海化的新一代海上风电安装船、施工船的同时,优化不同基础型式的海风项目施工方式,大幅提升安装效率;远景能源还将目光转向“智慧风电”,研发出一整套智慧储能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对风场和储能系统协同控制,优化风电场收益。
“内卷”加速行业技术升级,为降低成本创造空间。根据近期的招标数据,海上风电造价已从2021年20000元/千瓦附近,回落至14000元/千瓦左右,“十四五”期间,预计近海风电投资仍有1000~2000元/千瓦的降本空间。有机构预计,未来2~3年内,国内年均预期发电小时数在2500~3500小时的大部分地区,可进入平价时代。
各省陆续出台海上风电建设规划
随着今年初《“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的印发,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已成为国策,各省陆续出台的“十四五”海上风电建设规划目标也显得“雄心勃勃”。
广东表示,2025年底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达到1800万千瓦;江苏一口气规划了28个海上风电场址,规模接近1000万千瓦;山东计划2025年力争海上风电投运500万千瓦;福建提出,加大海上风电建设规模,新增开发1030万千瓦;浙江舟山更是明确了海上风电“省补”规划,全省享受海上风电省级补贴规模分别按60万千瓦和150万千瓦控制、补贴标准分别为0.03元/千瓦时和0.015元/千瓦时,“先建先得”。
中天科技
海缆业务持续扩张,海外业务布局持续加速:
公司是国内光电缆品种最齐全的企业,目前产品涵盖海上风电、光通信及网络、新能源(储能+光伏)、智能电网建设等板块。
截至2022年7月末,国内已公布沿海地区“十四五”规划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接近80GW。公司积极布局南通、盐城、汕尾、东营、阳江等多个海缆基地,辐射全国多地。中标并执行广东、山东两地的多个海缆示范工程。国外部分,公司积极拓展欧洲及东南亚海风市场。
储能新订单不断,新能源打开成长新空间:
公司立足于大型储能市场、后备电源市场,向国内外全面发展。根据公司公告,2022年新增大型储能项目订单金额合计约35,443.71万元,后备电源方面以通讯配套基站为着力点,新增合同金额为67,247.38万元,为后续业绩释放奠定良好基础。光伏方面,公司重点布局光伏电站EPC总包业务及光伏电站运营市场。储能光伏双轮驱动,有望打开公司成长新空间。
运达股份
订单充沛,产品丰富,结构优化:
近五年,公司风电整机销售的营收占比保持在 97%左右。受益于风电抢装的市场形势和公司产品较好的市场声誉,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0.41 亿元,同比增长 39.75%;实现归母净利润 4.90 亿元,同比增长183.13%;
公司期内实现对外销售容量为5464,9MW,同比上升 50.62%;对应 1785 台风机,平均单机容量为3.06MW,相比 2020 年销售平均单机容量 2.62MW 提升了 17%;其中 4MW
以上风机总容量为 708MW,占比 13%,而 2020 年 4MW 以上风机销售量为0。
公司期内新增订单为 12797.6MW,同比大涨 61%,其中 4MW 以上风机占比约为 55%,6MW 以上风机占比约 10%。公司期内销售容量和新增订单容量均大幅增长,产品结构呈现单机大型化趋势,与市场需求一致,且新增订单产品结构更优。
单机大型化降本显著,盈利能力提升可持续:
公司期内制造产品容量为7105.5MW,对应直接材料成本为 120.78 亿,平均直接材料成本为 1699.8元/KW,同比 2020 年的 2311.2 元/KW 下降 26%。
结合公司新增订单大幅增长,以及产品结构不断改善,发现订单的增长可以增强公司的供应链管理和议价能力,而单机大型化可以显著降低单位千瓦的直接材料成本。随着新增订单逐渐转化为销售订单,我们预计公司 2022 年度仍将保持较好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