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
这个词想必大家不陌生
还能联想到一句
耳熟能详的歌词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大风从坡上刮过~
而且
它还是地理课程中的一大考点
专业的知识来了
!!!
实际上
黄土不仅存在于黄土高原
它在我国的分布十分广泛
特别是在东北、华北、西北等
风资源较丰富的地区
但是你知道吗?
黄土有湿陷性、侵蚀性等特性
会对建在其上的风电机组
造成潜在安全威胁
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区
风机基础优化设计方案
已在多个风场成功落地
为黄土地上的风电场保驾护航
“傲娇”的黄土
01
黄土的“脆弱”
——侵蚀性特征
自然界中的重力、水、风
会对黄土造成侵蚀
可能使得
黄土和风机基础之间产生间隙
甚至黄土地开裂
02
黄土的“暴躁”
——湿陷特征
黄土在一定压力下浸水后
可能发生明显的
湿陷变形
并且黄土的湿陷变形具有
突变性和不可逆性
发生湿陷变形后的黄土会变成这样
由此可见
黄土的身体脆弱还脾气暴躁
不仅塌得突然而且无法复原
应对方案
面对“脆弱而易怒”的黄土
国家能源集团的工程师们是如何
让黄土与风电场和平相处的呢?
01
增加隔水层
既然黄土这么怕雨水
那就给他打把“伞”
这个“伞”的专业术语叫隔水层
用来阻止雨水对基础底部的渗透
图为隔水层示意图
02
优化桩长
风电机组的桩基础
是由一根根“桩”组成的
桩的长度与风电机组安全息息相关
同时也是决定项目成本的
重大因素之一
桩太短
遇到大暴雨
可能对风机的安全造成威胁
桩太长
风电场业主的“腰包”
却承受了更大压力
国家能源集团的工程师们
采用有限元法模拟、计算
确定桩长的最优设计方案
图为有限元仿真模拟结果
优化后的设计方案
有什么优势呢?
安全
经历多次强降雨天气后,检测结果表明,风机基础均未发生异常。
高效
整个建设时间比全部采用传统桩基础节约四分之一。
经济
比传统桩基础方案节约成本约35.2%。
技术成果
实践是检验方案有效性的最佳方法
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
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区
风机基础优化设计方案
已在多个风场得到应用
累计在10余个风场,268台风机上应用。
累计节省土建成本超1亿元。
形成科技论文两篇,出具技术文件十余篇。
最早使用方案的风电场已安全运行八年。
生态屏障
除了风机基础优化设计方案外
国家能源集团坚持向美而行
不忘保护生态
通过播撒草籽
种植灌木、沙棘等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
宁夏戈壁上种植耐旱的灌木
草籽在山西的黄土地生根发芽
减轻水、旱、风沙灾害
改善生态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
让黄土地换上“绿装”
使风电场与黄土地更好的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