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正式发布了《2021中国海洋工程年报》。《年报》显示,2021年,我国海洋工程项目数量较上年有所增加、用海面积有所减少,重大海洋工程项目投资总额有所减少。海上风电、滨海核电、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海洋牧场等典型海洋工程规模有所增大。海洋工程建设总体呈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趋势。
《中国海洋工程年报》是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定期发布的有关全国海洋工程发展情况的行业性年度统计分析报告。《年报》的宗旨是全面统计我国海洋工程信息、把握海洋工程发展动态,为涉海管理部门、海洋工程行业、涉海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提供管理依据、决策参考和信息服务。
新增海洋工程数量大于上年
近日,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公布“2021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海洋自升式平台安全高效作业关键技术及大规模应用”“黄河水下三角洲典型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控技术”等项目获特等奖。
据《年报》显示,2021年,新增海洋工程854项,比上年增加7项。其中,重大海洋工程21项,比上年减少25项,占全国新增海洋工程总数量的2.5%。按照海洋工程类型划分,海洋渔业设施工程数量最多,为344项,占全国新增海洋工程总数量的40.3%。
2021年各类型新增重大海洋工程数量占比
2021年,新增海洋工程用海面积57927公顷,比上年减少18875公顷。其中,新增重大海洋工程用海面积5964公顷,比上年减少2714公顷,占全国新增海洋工程用海总面积的10.3%。按照海洋工程类型划分,海洋渔业设施工程用海面积最大,为34211公顷,占全国新增海洋工程用海总面积的59.1%。
2021年,全国新增重大海洋工程投资总额为2423亿元,比上年减少3458亿元。其中,制造及仓储工程投资总额最多,为1170亿元,占全国新增重大海洋工程投资总额的48.3%。
制造及仓储工程占全国新增重大海洋工程投资总额“半壁江山”
2021年5月19日,海洋二号 D星成功发射。该星是国家空间基础设施海洋动力卫星系列的第三颗业务卫星,将与海洋二号 B星、海洋二号 C星等构成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建成我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随着三星组网,我国对全球海洋监测的覆盖能力达80%以上,海洋监测的效率和精度大幅提升,将高效服务于我国海洋防灾减灾、海上交通和海洋经济发展。
2021年6月25日,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正式投产。“深海一号”大气田距海南省三亚市150千米,于2014年勘探发现,探明天然气储量超千亿立方米,最大水深超过1500米,最大井深达4000米以上,是我国自主发现的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深水气田。
2021年9月23日,秦皇岛—曹妃甸油田群岸电应用示范项目成功投产。这是我国首个海上油田群岸电应用项目,也是世界海上油田交流输电电压最高、规模最大的岸电项目,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向绿色、高效、智能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年报》显示,2021年,全国新增重大海洋工程21项,工程投资总额为2423亿元。从工程类型来看,海洋油气开发工程数量最多,占全国新增重大海洋工程总数量的47.6%。从工程用海面积来看,占比最多的仍是海洋油气开发工程,为31%。从工程投资金额来看,制造及仓储工程占全国新增重大海洋工程投资总额48.3%。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提高生态功能和防灾减灾能力
2021年8月30日,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在南海珠江口盆地正式启动,将海上油田开发伴生二氧化碳永久封存于800米深海底储层,每年封存约30万吨、总计超146万吨。该示范工程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探出了一条新路。
《年报》显示,2021年,中央资金投入40亿元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涵盖项目18个。主要在影响海洋生态安全格局的核心区域、海洋生态系统受损严重和生态问题突出的关键区域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提高生态功能和防灾减灾能力。
2021年,全国通过竞争性评审选拔15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重点支持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海南省10个省份和宁波市、厦门市2个计划单列市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旨在提升海洋生态功能和减灾功能,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推动提高海洋生态产品的综合价值和供给能力。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海堤生态化建设、红树林种植、盐沼湿地修复、牡蛎礁修复、互花米草等入侵物种治理、退养还海、滨海湿地水动力恢复和入海污染物治理等。
2021年,在2020年基础上继续支持3个“蓝色海湾”项目,重点支持山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旨在提高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主要包括红树林种植、生态护岸建设、植被恢复、沙滩修复等建设内容。
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典型海洋工程规模增加
2021年11月9日,国家电投“暖核一号”——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450万平方米项目在山东海阳投运,供暖面积覆盖海阳全城区,惠及20万居民,海阳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该项目投运后,海阳核电1号机组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电联产机组,取代了当地12台燃煤炉,有效改善区域供暖季大气环境和海洋生态环境质量。
2021年12月4日,我国首台国产化海上抗台风型风电机组顺利完成吊装。该机组首次在91米级风电叶片上使用国产碳纤维材料,首次在7兆瓦等级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上应用国产化核心设备,一级部件国产化率达100%,整机国产化率超96.2%,达到国内同类机组最高水平。该项目实现了技术突破,填补了国内风电行业多项技术空白。
《年报》显示,2021年,我国新增滨海核电用海项目9个,主要分布在江苏、福建、广东等省份。新增海上风电用海项目25个。新增滨海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用海项目4个,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等省份。新增公布的获得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称号的海洋牧场17个。截至2021年,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达15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