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公司两大板块产品的业务布局?
A:(1)新材料板块大力发展胶粘剂系列产品在风光氢新能源、软包装复合、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船舶工程等前沿领域的应用,结合自身资源与优势向电子信息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方向纵深发展转型,通过投资项目的实施和技术创新力度的加大,巩固在胶粘剂新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开发出一系列新产品,以满足不同领域的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产品解决方案,逐步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公司也将通过外部技术引进、兼并收购等方式拓展新产品方向,实现关键材料、中间物料的特色创新。
(2)军工科技板块对于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要求较高的军工科技板块始终保持高度关注和积极布局,利用上市公司平台优势,整合现有军工资产,内生外延并举,将军工科技板块做大做强,利用各个成员单位的技术、产品、市场优势,发挥产业协同效应。下一阶段,公司将进一步整合电磁兼容、电源模块、钽电容、陶瓷电容(MLCC)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渠道资源。公司目前“新材料+军工电子”两大板块,双轮驱动发展。新材料产品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主要生产中高端胶粘剂、功能性高分子新材料、精细化学品等。
军工电子领域,主要是电磁兼容、电源模块、电容(MLCC/钽电容)等业务。新材料板块产品主要包括环氧胶、聚氨酯胶、丙烯酸胶、SBS胶粘剂等八大系列、数百种规格型号的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风电叶片制造、软材料复合包装、轨道交通、船舶工程、汽车、电子电器、建筑、机械设备及工业维修等领域。军工板块产品主要以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陆军、兵器市场的滤波器、滤波组件和电源模块等电子产品为主要方向。公司以康达晟璟为军工板块管理平台,下辖必控科技与力源兴达两家子公司以及参股公司成都铭瓷电子。
Q2:公司收购彩晶光电的目的?如何与现有业务协同?
A:公司新材料板块的发展战略是以胶粘剂为基础,特种树脂为支撑,结合自身资源与优势向电子信息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方向纵深发展转型。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中高端胶粘剂及高分子新材料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精细化工企业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风电叶片制造、包装材料、轨道交通、电子电器等领域。同时,公司逐步延伸在电子信息、半导体、新能源领域材料在前端赛道的应用。彩晶光电在混合液晶、光刻胶、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及其他先进新材料领域拥有技术储备,公司和彩晶光电可在化学品及新材料产品方面互相提供资源与经验支持,提高研究开发能力;在显示面板领域与惟新科技的ITO靶材产品形成客户协同。
另外双方均具有较强的研究开发人才队伍,可在开发上进一步交流和合作,从而各自的研发优势和开发能力,达到技术上的协同效应。未来公司与彩晶光电可以通过整合研发人才队伍、各自产能的优化整合、财务与融资能力整合提高,来发挥管理上的各方面协同效应;双方各自的管理能力可以在两个公司之间发生有效转移,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新的管理资源,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总体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目前,公司在南北方基地布局与园区土地资源储备,将为重点项目的后续发展提供保障。
Q3:彩晶光电主要业务构成?
A:彩晶光电主营业务为液晶显示材料、医药中间体、电子信息材料、特种显示材料及新能源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
Q4:公司风电胶粘剂产品的主要原材料有哪些?公司在风电用胶市场的占有率?
A:(1)公司风电胶粘剂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环氧树脂、固化剂、气相二氧化硅、环氧稀释剂等化学品。(2)目前公司风电叶片结构胶市场占有率超过60%。
Q5:请介绍一下河北惟新科技的业务情况及项目的推进情况?
A:惟新科技主要从事ITO(氧化铟锡)靶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惟新科技与清华大学化工系紧密合作,强强联合,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共同研发了微反应器制备高活性纳米ITO粉体技术,同时自主研发了适合于超大尺寸靶材制备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烧结炉,已成功制备出1550x250mm大尺寸ITO靶材。该套工艺技术成型设备投资小,并可提高产品成品率及取材率,从而提高稀有金属铟的利用率,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同时该工艺可进一步制作更大尺寸靶材,进一步优化高世代线靶材的拼接方式,从而提高下游客户产品的良品率。为进一步开拓市场及重要客户的验证需求,需要对部分工序进行提升改造,以上是现阶段的重点工作,目前正在有序推动中。
Q6:公司是否进行了股权激励?
A:公司已经进行了三期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
Q7:公司在碳纤维上有哪些布局?
A:2022年3月,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康厦科技有限公司参股合肥东华复材科技有限公司。东华复材是东华大学下属的专注于复合材料的子公司。东华复材通过自有专利等进行自身产业孵化和外部合作,主要布局航空、汽车、医疗领域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故双方的合作重点为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