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风机“以大代小”正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根据测算,短期内后服务市场风电机组“以大代小”将产生至少200GW规模容量。但是,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真正试水“以大代小”改造的风电项目较少,总规模在1GW左右。
横亘在巨大的市场预期与浅浅试水的现实之间的是政策与项目经济性的不确定性。
7月23日,由中国物资再生协会风光设备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第一届中国风电设备循环利用论坛上,来自行业的近200家企业、300名企业代表参加会议,行业大咖们纷纷对这个新兴市场建言献策、解读探讨。
政策存不确定性,行业标准待建
会上,龙源(北京)风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专业工程师张皓晨表示,当前“以大代小”的难点主要还是政策的不确定性。
去年年底,国家能源局发布《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半年过去了,至今尚未见到正式文件下发。除宁夏试点外,其他各地方政府、发改委、能源局尚未对风电场以大代小的运行年限、效益指标、设备容量、项目核准或备案等一系列细则提供政策标准和依据。
正式指导文件未出台,业主心理多少有点不踏实。
宁夏是全国首个出台新能源“以大代小”更新政策的省(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能源发展处处长姚波表示,2021年委邀请前期具备风电机组技改条件的开发企业参会并做交流探讨时发现,开发企业对于老旧风电场“以大代小”的关注重点主要包括加强政策引导、简化审批程序、保持合理电价、推动回收利用等四方面。
除了期待各级政府尽快落地相关政策外,在绿色回收这一块,行业标准的建立迫在眉睫。以“风机绿色拆除为例”,该领域涉及钢材/铜的有效再利用,纤维复材、油液、铅酸蓄电池的合理处置等。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风光设备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程刚齐认为,风机绿色拆除有利于加强退役拆除低碳技术创新、提高节能环保标准要求、建立健全回收再利用评价体系、推动多行业创新协作、促进交流合作与人才培养。
论坛上发布的《绿色倡议及宣言》提议,加强退役拆除低碳技术研发,探索风电场绿色拆除的低碳创新技术应用;提高节能环保标准要求,鼓励制定社会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完善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回收再利用评价体系,加强退役设备回收再利用技术研发,形成关键部件良好流通机制;推动多行业创新协作,成立跨领域、跨学科的创新联合体,引入新材料与绿色拆除新技术应用,推动实现最佳绿色拆除落地。
确保项目收益需更细致方案设计
除了呼吁各级政府、相关行业组织尽快推动、落实相关政策、标准落地外,如何确保项目收益也是业主慎重思考的问题。
张皓晨表示,“以大代小”需要更全面细致的分析与方案设计。包括生产塔数据准确度、考虑周围环境改变影响、风资源分析准确度等更精确的风资源评估,原始场站状况分析(土地、电价、线路容量、基础)、是否具备复用可能性、高低混排、大叶轮小叶轮组合、运输等更细致的方案设计。
中电建西北院副总工程师董德兰强调,要合理安排拆除与新建流程衔接,防止电量损失。
“以大代小”包括等容、增容两种选择。在业主最关注的“增容”领域,金风慧能解决方案部部长张辰源认为,扩容并不意味着容量无限制地扩大。在“以大代小”过程中,须利用现有点位进行风电场最优排布,综合考虑资源、运输、噪音等情况选择匹配机型,确定边界下扩容最大容量。
截至目前,1.5MW以下机组合计容量约1113万千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河北、广东、黑龙江、宁夏、辽宁、新疆、吉林等区域。
张辰源表示,从区域分布看,新疆、内蒙古、东北等区域多为平原风电场,土地资源丰富,限制因素少,确定项目范围后,风场多采用规则排布;华东沿海地区平原风电场居多,前期微观选址受到村庄、土地性质、林业环保等影响,风场多为不规则排布;西南、东南区域多为山地风电场,机位沿山脊进行排布。
针对单机容量1.5MW及以下风场,“以大代小”改造后平原项目(规则)扩容比例大概可控制在1.5-2.8倍;平原项目(不规则)扩容比例大概控制在1.6-3.3倍;山地项目大概控制在1.4-2.8倍。即,原100MW容量风场,经过“以大代小”改造后,可扩容至140-330MW左右。
姚波表示,更新老旧风电场有利于有效盘活存量资源,提高风能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虽然很多业主“以大代小”还处于观望状态。但是从论坛上各家代表发言可以看到产业链已经在“排兵布阵”。据风芒能源了解,已经有部分央企蓄势待发。一大型发电央企正编制“以大代小”具体管理办法,另一大型发电央企某海上风电场“以大代小”方案正设计论证中。“以大代小”整个市场还是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