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戈壁滩上,20台白色风机随风舞动着轻快的身姿,给这片万里荒原带来了一股飞扬的活力。
这里是北疆边陲小镇——黑鹰山镇,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最西端,地处戈壁和沙漠交融之地,曾被联合国人类生存环境调查组认定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生命禁区”,环境极为恶劣,常年风沙肆虐。“天上无飞鸟,地下不长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民谚在当地流传甚广。
黑鹰山占地1.8万平方公里,苍茫的大地上人烟稀少、居住分散,住户之间相隔至少上百公里。当地人被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经年累月困扰着,生活艰苦不便。砂砾组成的“搓板路”坑洼难行,经常会碰到物资匮乏的情况;打(井)出来的是苦咸水,含氟等有害物质且严重超标,吃水一直是最困难的事情;常年的大风和沙尘威胁着当地的环境和人们的健康。
但就是这样一个荒芜、贫瘠看似满目疮痍的戈壁腹地,却拥有得天独厚的风资源禀赋。经测算,每年有260多天是5级以上的大风天,年平均风速可达7~8m/s,是风力发电最适宜的风速,极具开发条件和潜力。
于是,经过一年多紧锣密鼓地建设,第一台风机在2016年2月正式并网发电;2016年5月,风电场全容量并网,装机容量30MW,成为额济纳旗首个分散式风电场,也是到目前为止额济纳旗唯一的风电场。
该风电场充分利用当地风资源优势,年平均利用小时数超4000,2021年发电量达1.1亿kWh,累计发电量达5.76亿kWh,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7万吨。同时,改善了额济纳旗单一化的能源结构,并对防风固沙起到良好作用。
过去恼人的风成了宝贵的资源。风电发出的绿色电力传遍了黑鹰山,也让这里的一方百姓享受到了合理利用资源带来的红利。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黑鹰山建成一个风电场只是最难的开始,后期运维才是最大的挑战。
风电场全生命周期运维服务长达20年之久,意味着运维团队要在这片“生命禁区”长年累月地工作和生活。
这注定是一场艰苦的马拉松。
2016年1月,协合运维的专业服务团队深入到这片“无人区”,为额济纳旗这个唯一的风电场提供运维服务,至今已有6年6个月的时间。他们成了戈壁滩上真正“追风的人”,每一刻无不在挑战极限。
该风电场地处偏远,电站设备、日常生活物资需要到距离约280公里的额济纳旗采购,2017年高速开通前,往返一趟要十五六个小时。最麻烦的就是,车辆在沟壑纵横的“搓板路”上频繁地颠簸中,经常出现故障,爆胎时有发生;常年的大风裹挟着砂砾打得汽车乒乓作响,挡风玻璃上的斑驳点点成为了一种见证;吃水同样是最困难的事情……
面对自然条件的极端恶劣、物资经常性匮乏、难以想象的艰苦,运维团队无畏无惧,身体力行守护着风电场安全和生产运营。
在日常运维中,为了降低因常年大风和沙尘天气可能导致的风电场安全隐患,运维团队通过加强日常巡视次数防微杜渐,特别是在沙尘暴、大雪等极端天气下仍坚持巡视;在酷热的夏季,地表温度最高达70℃,运维人员身穿防护服在闷热难耐的塔筒和机舱内长时间进行检修工作;设备报故障时,运维团队总是在第一时间响应,快速制定整改策略,争分夺秒抢修,曾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为业主减少3.78万kWh的损失电量。
2021年10月,新冠疫情在小镇爆发,运维团队坚守岗位,严防死守,做好各项防控措施,全力确保现场的防控安全和生产安全。想方设法克服生活物资不通、设备采购不畅等困难,最终经过不懈努力提前一个半月完成了全年生产指标。
7年时间里,风电场运行安全稳定,在可靠性、发电性能方面表现优异。这得益于运维团队多年如一日的坚守奉献,与业主携手共进,一遍一遍地巡视检修、一个故障一个故障处理、一个难题一个难题攻克。凭借专业的技术能力、不怕吃苦迎难而上的精神、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强大的责任心,多次获得业主表扬。
如今,这场在戈壁滩上的风电运维马拉松仍在继续。“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勤勉尽责”,协合运维人一直在用行动践行着这一企业价值观,用心守护,保障清洁能源资产的持续盈利能力。
今年多个重要文件提出,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太阳能发电基地建设。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建设风光大基地成为推动“双碳”目标落地、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这是一场绿色、可持续的马拉松,协合运维已经出发,愿与行业携手并肩共同创造辉煌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