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件
主要企业包括日月、豪迈、吉鑫、大连重工、永冠(台资企业)、江苏一汽等。日月、豪迈和大连重工三家在大兆瓦产能方面更有优势。风电铸件涉及铸造、机加工、涂层等多个工序,头部几家企业铸造产能都是比较大的,均在20万吨以上,但是机加工产能都相对比较薄弱,需要外协加工;目前日月和豪迈都在投资机加工环节,弥补此前的不足。铸造企业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最终体现在成品率或者合格率上,铸造本身的成本是比较透明的,企业想提高竞争力需要从两方面着手:其一是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节省材料用量,其二是降低废品率,目前看日月和豪迈做的是不错的。关于金雷:金雷的铸件产品预计2023-2024年逐步推向市场,现在还是潜在客户开发和市场调研阶段,具体可能有两个方向:其一是风机的轮毂和底座,其二是风电齿轮箱相关铸件产品(例如齿轮箱箱体也是球铁铸件)。一般来说铸件企业开发客户的周期需要1年左右。关于广大特材:广大在齿轮箱做了很多年,轮毂底座起步比较晚。
铸件方面2022年与2021年相比,国内企业出口海外整机的份额基本是稳定的,日月、豪迈科技、大连重工的大兆瓦铸件产能较多,吉鑫陆上产品较多,日月海上陆上都有,各家的具体份额不方便说。海上风电零部件对于涂层的要求是C5,陆上风电零部件C4即可,即防腐等级更高一级。海风的总体成本一定是比陆上高的,国内能做海上铸件的企业就很少,能做陆上的企业就很多了,所以供需关系也造成海上的成本高。海上和陆上铸件的价格差别比较大,举例来说如果陆上20吨以下的铸件(属于成熟产能,供应充足)售价大约1万元/吨,海上30-50吨的铸件价格高至少10%-15%以上,大铸件铸造和加工的成本本来就更高。目前海上风电铸件的供应商比较少。
轴承
目前全球每年的需求量大约是4万根,国内供给占全球的比重大约70%,主要生产企业包括通裕重工、金雷股份、振宏重锻(在江阴,等待上市)等,振宏的体量比前两家小。通裕+金雷占全球大约40%的份额,集中度比较高。未来大兆瓦机型和海上风电需要使用铸造轴,直驱机型全部都是铸造轴。目前金雷和通裕都在投铸造工厂,通裕已经在批量生产了,金雷目前投了4万吨的产能,后面还有40万吨大兆瓦铸件共三期的产能在山东东营。目前通裕、金雷的产能大概都是8000-10000根,振宏的产能是3500-4000根,规模相对前两家较小。此外振宏的钢锭是外购的,通裕和金雷是自己炼钢锭。所以从成本控制的角度说振宏目前不占优势。通裕和金雷的产品供货风电行业都很多年了,成熟度很高,振宏相对起步晚一些。
主轴轴承目前国产化率还是很低,对于国内外的整机企业来说都是如此。主轴轴承技术门槛比较高,主要还是依赖斯凯孚、舍弗勒、NTN等外资厂家。国内的瓦轴、洛轴、新强联都在开发主轴承产品,但目前仅限于小容量机型,短时间内大兆瓦机型主轴承国产批量不具备条件。主轴承的国产替代需要整机厂开始试用国产轴承的样品,例如此前东汽和洛轴、明阳和新强联的合作,总体来说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突破。
偏变轴承的要求没有主轴承那么高,目前国内轴承厂家在偏变轴承的研发和生产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国外主机厂也有用国产偏变轴承的。新强联、洛轴、瓦轴都在给国内整机企业供货,天马在给国外整机厂供货。三排柱独立变桨轴承(两排径向滚子+一排轴向滚子)的传动更加平稳,大兆瓦机型应用的比较多,2-3MW机型目前还是双排滚子为主。轴承的具体参数是整机客户给出的,然后整机企业和轴承企业联合开发,每家主机厂的设计要求是不一样的。目前我们公司自己没有用三排滚子轴承的,所以三排和双排相比成本增加多少不太清楚,但成本肯定是增加的。3MW机组偏航+变桨轴承(共4套)合计占整机成本的比例大概4%-5%,大兆瓦机型中偏航变桨成本大致也是这个占比。
轴承产品的附加值比较高,成本受原材料的影响不大,原材料的占比也相对较低,之前主轴承每年都会给整机企业降价,那么2022年降价也是延续了之前的惯例,但是2022相比2021降幅会小一些。德枫丹、罗特艾德在国内都有风电轴承工厂,但是大多是生产偏航变桨轴承,好像斯凯孚在国内有一个主轴轴承工厂,大部分外资轴承还是海外生产的。主轴轴承里面有些环节国内很难突破,例如滚道、滚动体的高精度加工,表面金刚石涂层等等,国内突破还需要一些时间。由于疫情后海运费的提高使得国产轴承环锻件的出口受到较大的影响,海运费比疫情前翻倍;此外考虑到欧洲本土轴承企业比较多,国产环锻件的出口这两年肯定是下滑的。轴承滚动体对于主机厂来说属于分包商,公司不太关注,一般都是轴承企业自己去选择,但是如果公司合作的轴承企业外采滚动体那么公司是要审核的。目前公司的轴承供应商都是自己生产滚动体的,不存在外采滚动体的情况。
国内外装机需求:国内海上风电2022年估计5-6GW的吊装量,2021年的吊装数据还没有出来,各种版本的说法差别较大,不管怎样,2021年都是特殊的一年,吊装量对于整体趋势的借鉴意义不大。海外2022年海上风电吊装量预期也是5-6GW,跟2021年持平。2022年国外风电市场需求相对比较平稳,与2021年相比不会有很大波动,由于海外新机型的推广尚处于早期,所以总量可能会有小幅的下滑;另一方面现在全球原材料价格都比较高,对于风机的成本影响较大,下游业主的开发节奏可能会放缓。国内经过2021年的海风抢装,2022年的装机量一定是下滑的,预计装机量5-6GW左右,预计主机、施工、吊装的价格在未来2年还有较大的下降空间。预计2024/2025年海上风电会有爆发式的增长。
恒润
恒润2021年启动人才引进和厂房建设,预计2022年中样品下线。做主轴承一定要有整机企业的扶持和联合开发,恒润也是如此,预计2023年开始批量出货。恒润的定位是专门做大兆瓦机型的偏变轴承,契合现在的行业趋势。关于中环海陆:中环海陆一直做偏航变桨轴承的套圈毛坯,不做成品。
塔筒法兰
法兰国内企业的份额占全球的70%以上,主要企业包括伊莱特、恒润、大连重锻、中环海陆、山西天宝、派克新材(新进入)。塔筒头部几家企业包括天顺、大金、泰胜、天能,其中天顺是领头羊,市场份额10%左右,大金、天能、泰胜份额5%左右。海上风电方面大金的优势比较明显,蓬莱基地在选址、工厂布局、码头等方面都是有优势的,此外工厂建的也比较晚,配套的设备比较先进。天顺的规模效应很强,成本有优势。天能现在由珠海港集团控股,后面广东海风市场爆发,天能应该会受益。法兰从这两年海风抢装到现在市场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2020年能做海上法兰的只有恒润和伊莱特,当时售价超过30000元/吨,这个特殊时期的高价应该再也不会出现,价格预计回到2万左右。现在有新的法兰企业投入海风领域,目前大连重锻、无锡派克都具备生产海上法兰的能力。未来估计能做12MW以上大风机配套海上法兰的企业从2家增加到4-5家。
远期塔筒的加工费下降是正常的,关键要看企业能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外资主机厂采购国内塔筒企业的产品,出口和国内的产品价格是一样的,价格政策没有区别,不清楚国内主机厂对于塔筒价格是什么模式。塔筒企业海外设厂是一个趋势,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并且规避反倾销税。法兰的技术壁垒不算高,但是形成规模比较困难,前期对于设备的投资很大,需要辗环机、车床、钻床等等设备,后面竞争要看各家在成型辗环技术方面的进展,成型辗环技术可以提高材料利用率,有效降低成本,目前这几家的成型辗环技术都还没有成熟。成型辗环技术:法兰截面一般是L型的,之前需要从长方形裁剪成L型,废料比较多;成型辗环可以直接辗制成L型,节省原材料用量,此外由于省去了裁剪环节所以后端加工成本也会降低。
齿轮箱
齿轮箱的技术门槛比较高,要有设计、高精度加工、仿真模拟等能力,基本是除了主轴承之外门槛最高的产品,一个新的玩家想要进入这个板块还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的。南高齿全球的市场份额是25%,全球第一,算上威能极和ZF前三家合计达到70%的市场份额。杭齿前进、重齿、望江、得力佳等企业也在做,前进的工业齿轮箱做的不错,但是风电行业做的不多,因为风电齿轮箱比工业齿轮箱对于性能的要求高很多。风电齿轮箱的设计寿命是20年,故障率也比较高,占后期运维成本的比重可以达到40%。南高齿也是积累了很多年的经验才做到今天的水平,其他几家跟南高齿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南高齿管理方面的问题不太清楚,但是他们的服务和研发人员是很专业的,不断优化自己的产品。南高齿的售后部门除了做自己产品也做威能极、ZF产品的服务,对于外资企业产品的特性也很了解,他们对于产品钻研做的还是很专业的。
碳纤维叶片
大兆瓦风机叶片主梁必须使用碳纤维,目前主要是维斯塔斯在用,而且已经用了很多年。使用碳纤维后叶片整体重量减轻很多但是成本较高,维斯塔斯通过风机的整体系统性优化减少其他零部件的用量、同时提高发电量来实现成本的整体可控。未来国内大兆瓦风机必须用碳纤维,但是需要机组整体的系统性升级以抵消成本增加的负面影响,这样才有可能大规模使用。公司的12MW风机叶片用了碳玻混编的方式,叶片长度107米,里面具体碳纤维的用量不太清楚,属于保密的信息,叶片是LM做的。
国产零部件出口
目前铸件已经是高度依赖国内市场了,公司80%的铸件来自中国,其他主机厂也高度依赖中国供应商。国内法兰和主轴的竞争对手主要在韩国、欧洲和墨西哥,进一步提高份额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是贸易政策,中美贸易战后对国内零部件加征了25%的关税,这种情况下产品的竞争力不如韩国的产品,所以目前进入美国市场的很少;其二是海运费,尤其像法兰这种产品海运费占售价的百分之十几,现在海运费翻倍,那么售价可能比之前要高出百分之十几,这样不利于与海外当地的供应商去竞争。国内出口的风机零部件包括塔筒、法兰、主轴、铸件都涨价了,但是除塔筒以外的涨幅都比较小。海外主机厂正常情况下是要求零部件价格逐年下降的,但是2022年反过来了,因为成本端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风电行业相关
整机企业2022年利润率估计会比较低,想与2021年持平比较困难。金风推出中速永磁产品主要是为了应对永磁材料的涨价,钕铁硼价格从2020年底的40万元/吨上涨到2021年底的接近100万元/吨。半直驱的齿轮箱比双馈的齿轮箱简单一些,同时发电机也没有直驱风机中电机那么大,整体技术特点介于两者之间。风机大型化后原材料的摊薄是必然的,单MW的用量肯定是下降的,但是是否能短期体现在成本上不一定。举个例子,2MW主轴重量大约8吨,4MW主轴重量大约10吨,单MW用量确实是少了,但是这个在大兆瓦风机的初期对于成本下降的作用不明显,因为大型铸锻件国内的产能资源是比较紧俏的,单吨成本也是比小兆瓦机型高的。未来产业链成熟后规模效应会出来,单MW的成本会显著降低。铸件各家的用量不一样,2MW机型的铸件用量大约25吨,3MW机型用量大概是35吨左右。后面几年风电零部件产能的瓶颈主要是轴承和大型铸件(尤其是海上铸件),供给比较紧俏,法兰现在看还好,因为格局有一些变化。整机现在报价都比较低,但是交付肯定不会出问题,因为陆上风电的产业链已经很成熟了,预计未来陆上主机的价格走势应该是稳中有升,具体情况还要看原材料的走势,如果原材料上涨主机价格肯定要上涨。海上风机的价格肯定还要往下走,现在大约是4000元/kW,未来预计会下降到3000-3500元/kW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