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8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风光电自然保护工作组(简称“绿会风光电自然保护工作组”)围绕“风光电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组织召开专家讨论会,聚焦新能源发展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双碳”目标等议题。现将绿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在会上致辞整理分享如下:
周晋峰表示,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通知,要求12月15日前上报的第二批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但通知中未提及以生态文明为指导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绿会政研室就通知情况向国家能源局提交了三方面建议,有关部门的同志很快与绿会进行了电话沟通。
为进一步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相关主管部门也在加快推动风光电项目的扶持力度,不断的推动系统化和区域化风光链的快速上马。另外,绿会也注意到在近海岸地区,大规模的使用风电和光电的比重也在加大。从清洁能源的角度来讲,这是低碳发展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我们不能忽略这些项目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多重影响。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已明确要求“开展大型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利用等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的情况下。
从国家层面来讲,如果项目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得不到有效落实与监管,就容易因不负责任的建设而带来的环境资源的浪费和破坏,进而发生建了拆、拆了建的情况,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
生态文明时代需要更加全面的生物多样性评估。之前有一些工程可能已经做了环境影响评价,环评里边也有一章或者一节讲到了生物多样性,但是与生态环境保护所切实需要的、全面认真的生物多样性评估还有一定差距。因为我们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知和保护的迫切性及政策要求在不断变化,在这一大背景下,绿会成立了“风光电保护工作组”,专项研究风光电建设项目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时间紧、任务重且艰巨的大任务,绿会希望和专家共同建立专业团队,一起来应对、解决与服务现阶段我们国家发展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风光电项目,建设风光电项目也需要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角度出发做全面的评估工作。”周晋峰强调。
2021年,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和绿会政研室共同就部分省市电网沿线鸟类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了调查研究。关于重大项目中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前期评估和建设过程中的科学妥善应对,以及运行之后的长期监测,这些都是工作组希望和专家们共同携手解决的问题。“希望通过工作组的推动,通过传播、研讨,通过典型案例的研究和分享,引起大家的关注。同时,我们也希望从法规、政策、条例和项目等层面做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周晋峰表示。
目前,中国绿发会2022年全国“两会”建议征集工作已开始,周晋峰也希望通过本次与大家共同的交流,为“两会”、为有关部门提出准确而深化的建议,并衷心感谢大家的热情支持和参与,希望绿会风光电自然保护工作组能为国家的“双碳”目标和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一份力量。(本文根据作者口述整理,未经本人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