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建国内首个平价海上风电项目开工
12月16日,中国能建江苏电建一公司参建的国内首个平价海上风电项目——华润电力苍南1号在浙江省苍南县附近海域施工平台和陆上集控中心场址山顶同时举行开工仪式。
该项目位于浙江省苍南县东部海域,为国内海况及海域地质情况最为复杂的海上风电项目之一,也是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引领下,我国第一个开工建设的平价海上风电项目。项目规划装机容量400兆瓦,拟安装24台6.25兆瓦和25台10兆瓦机组。
江苏电建一公司承建范围为陆上集控中心项目、海上升压站电气安装及调试项目以及配套储能设施,其中陆上集控中心采用“风轮”三叶片新颖设计,建筑结构具有艺术选型特点,施工难度较高。根据计划,项目将于2022年12月底投产,与相同发电量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相比,每年预计可节约标煤约42.2万吨,淡水400万立方米,并减少相应的水力排灰废水和温排水排放,经济和环保效益明显。
根据国家颁布的政策《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和《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已经确认了我国海上风电行业的退补时间点,明年海上风电将正式进入“平价时代”,直面平价考验。
三峡能源12月20日晚间公告,拟投资建设三峡阳江青洲五海上风电场项目、三峡阳江青洲六海上风电场项目、三峡阳江青洲七海上风电场项目。三个项目核准的规划装机容量均为100万千瓦。三峡阳江青洲五、六、七海上风电场项目动态投资金额分别为140.53亿元、137.61亿元、133.56亿元,投资金额合计411.69亿元。其中,项目资本金占投资金额的25%,分别为35.13亿元、34.40亿元、33.39亿元,项目资本金合计102.92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三峡能源是新能源巨头,围绕“风光三峡”和“海上风电引领者”的战略目标,坚持规模和效益并重,实施差异化竞争和成本领先战略,努力打造产业结构合理、资产质量优良、经济效益显著、管理水平先进的世界一流新能源公司。
在碳中和背景下,海上风电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发展重心之一,各沿海省份陆续出台海上风电发展“十四五”规划。根据各省政策目标统计,2021至2025年,我国新增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可达3470万千瓦。根据GWEC的数据,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海上风电装机量为999万千瓦,考虑各省新增装机量,2025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量可达4469万千瓦,五年CAGR为35%。
2022国内海上风电项目平价上网时代
近期国内海上风电项目迎来了并网高峰期,如国内最大海上风电群的江苏盐城海上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山东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项目并网发电、福建省首批核准的福清海坛海峡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2021年是海上风电国家补贴的最后一年,2022年开始,除了部分地区性补贴外,海上风电将和陆上风电一同迎来平价上网时代。
虽然无缘补贴会影响海上风电企业的利润水平,但在整体建设成本下降和相关政策扶持下,风电项目仍然具有较高景气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对于东南沿海海上风电大省来说,外调电力依赖度偏高、制约当地经济发展,而海上风电靠近需求端,因此,各地在十四五规划以及其他能源发展规划中,纷纷出台各种扶持政策,将海上风电以及配套产业链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如一些省份出台了调高海上风电上网电价的政策,其增加的成本则由电网消化。
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在12月14日发布《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打造海上风电产业集群,支持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推动海上风电项目开发与海洋牧场、海上制氢、观光旅游、海洋综合试验场等相结合,力争到2025年底累计建成投产装机容量达到1800万千瓦;推动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建设阳江、粤东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省风电整机制造年产能达到900台(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