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风电网 » 风电产业 » 正文

我国风电全球第一,国产风电轴承却被贴低质标签,60%市场被抢走

日期:2021-12-06    来源:掌上风电

国际风力发电网

2021
12/06
08:5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海上风电 风电装机 风电发展

在节能环保的大趋势下,作为新能源之一的风电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中国风电全球第一

我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海上风电资源丰富;而在我国西部地区,陆上风电资源同样丰厚。因此,中国十分适合发展风电。

1986年,中国第一座风电场正式并网发电,由此拉开了风能发电的大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风电规模不断扩张,如今我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已经连续12年,排在全球第一位。

到2020年时,中国新增并网装机容量实现大幅增长,累计装机容量也提升至281.53GW。我国的这一成绩,远高于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而据央视最新报道,当前我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再次实现新突破,已经迈过3亿千瓦大关。

不仅是风电规模提升,我国风电产业体系也逐渐完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我国风电成本也有明显下降,占主导地位的陆上风电平均度电成本已经下滑至0.38元,这将进一步促进风电的推广。

中国风电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风电简史

在中国风电起步之时,我国没有自己的风电场制造能力,发电机组的机组都是从彼时的风电霸主——丹麦进口而来。这种受制于人的情况使得我国风电的发展之路,一度十分艰难。

直到1999年时,我国才有了第一台国产风机,由此划开了一个新的时代。在此后的发展中,中国风机产业虽有曲折,但最终还是实现了自主化。

到2020年时,在中国风机市场中,中国厂商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而作为全球海外风机巨头的通用电气、维斯塔斯等,则只能排到“其他”的阵营中。

由此不难看出,中国风机产业早已经不同于往日。

不过在这些优异成绩的背后,中国风机产业仍有令人忧虑、不足之处,那便是风电轴承。

中国60%市场被占

风电轴承涵盖叶片、主轴与偏航所需的轴承,以及齿轮箱、发电机要用的高速轴承等。

在风电轴承的背后,涉及力学、摩擦学等基础学科,需要考虑设计、加工等实际技术问题。因此风电轴承的技术壁垒不低,其对于可靠性、使用寿命、安全性的要求颇高。

想要做好风电轴承,长时间的技术经验积累、大量高素质人才等都缺一不可。这注定了国产风机轴承想要崛起,并不能一蹴而就,极大地提高了国产风机崛起的难度。

中国轴承产业于1938年起步,并在2006政策的推动下,迎来了高速发展阶段。如今,我国在风电轴承的多个细分领域,早已经实现了国产化,但却没能实现国产化替代。

在中国风电轴承市场中,国外产品仍占据了将近60%的市场,这虽然同当初我国国产化率基本为零的情况相比已经好了许多,但这还远远不够。

而在高端风电轴承领域,国产风电轴承更是无能为力,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力。瑞典SKF、日本NSK、德国Schaeffler等八大巨头统治了高端轴承市场。

这样的情况,对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国产被贴低端标签

为何国产风电轴承不受欢迎?原因在于质量问题。

厂商在采购风电轴承时,首先考虑的便是可靠性,而供货周期、售后保障、性价比等都是其次。毕竟,一旦轴承出现问题,整个风电机组都会瘫痪,后果相当严重。

而国产风电轴承恰恰是在可靠性,也就是质量上不及国外产品。由此,国产风电轴承被贴上了低端标签,国内厂商也不愿意冒风险去采购。

不过,随着风电平价时代的到来,价格要便宜上许多的国产风电轴承,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国产的占比有望借机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进一步实现国产替代。

不过,国产风电轴承若是想要实现彻底逆袭,还是要从提升质量入手。为此,中国厂商需要耐下心来,集结人才一一攻克技术难点,提升自身的研发实力,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给国产厂商足够的时间,当然厂商自己也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

记者相信,中国风电轴承的困境只不过是一时。随着中国制造实力的增强,对于“卡脖子”行业重视程度提升等等,就像中国风机产业一样,中国风电轴承产业也将在未来实现突破,做到国产替代。


返回 国际风力发电网 首页

风电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