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开始,中国风电装机连续11年位列世界第一,为国家优化能源结构,实现清洁能源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节能作为国家大基地项目建设的先行者和引领者,先后成功示范建设了我国首个千万千瓦和首个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启动项目,为业界树立了典范。
近年来,中国节能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加速拓展在粤港澳、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京津冀、中西部地区的业务布局,在重点地区深耕风电产业,积极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在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基础上,形成了风电助力低碳发展、生态保护、乡村旅游振兴、产业扶贫等新业态。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更“绿色低碳”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节能抢抓阳江市“打造国内首座风电城和世界级风电产业基地”的战略机遇期,率先在阳江南海海域建设装机容量300MW海上风电项目,项目年上网电量约8亿千瓦时,每年减少CO2排放量约为45.4万吨,把海风转化为绿色电力,助力美丽大湾区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同时,中国节能积极探索风电+海洋牧场的运营模式,提高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水平,推进以海洋牧场建设为主要形式的区域性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养护以及渔业综合开发,助推生态文明、渔村振兴、美丽阳江和海洋强市建设。
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增添“新绿”
作为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主体平台企业,中国节能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在鄂投资布局力度,在长江流域重镇宜昌市先后投资29亿元,建成了五峰北风垭、南岭、牛庄等共计316MW风电项目,助力宜昌“打造清洁能源之都”,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提供清洁能源。项目合计年可生产约7亿千瓦时的绿色电能,相当于节省标准煤约20多万吨,等值减排二氧化碳50多万吨,再造林木30多万立方米。
中国节能同步实施水土保持、复绿等生态环保治理,投入数亿生态环保和修复资金,助力国家级贫困县、全国革命老区县实现“风电引景”特色低碳旅游业蓬勃发展,通过风电修路、风车造景为生态旅游添景,形成了“风电+旅游”的低碳经济发展新模式,协助当地政府已相继开发了高山滑雪、生态民宿等旅游产业,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绿色发展动能。
让黄河全流域更“绿意盎然”
在黄河流域沿线省市遍布的风电项目,成为中国节能风电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桥头堡。
在黄河源头青藏高原腹地,中国节能2012年进驻青海海西州,在利用青海高原风资源优势,大力推进风电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做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助力在青海省江源冰川雪山、湿地保护区和荒漠戈壁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保障野生黄羊、骆驼、秃鹫、锁阳、梭梭林等珍稀保护物种生息之地。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于2021年7月14日到中国节能风电青海基地,围绕中国节能在青藏高原开展新能源产业发展与生态平衡、社会经济发展等话题进行研究。目前,中国节能在青海省实现装机500MW,按照公司输送绿色能源总量核算,相当于节约标准煤7.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9万吨。
在黄河流域中游的四川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和山西省,中国节能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价值转化,以建设绿水青山的清洁型风电场是“最大政治、最大效益、最大民生”的安全环保理念,先后投资110.4亿元,建成了14个共计1450MW风电项目、在建2个共计120MW风电项目、拟建2个共计200MW风电项目,每年可生产约45.5亿千瓦时的绿电,相当于节省标准煤约152.65万吨,等值减排二氧化碳448多万吨,再造林木154多万立方米。与此同时,积极开展边坡治理、植被恢复、造林绿化,栽种优质树苗打造“碳汇林”,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双赢。
在黄河流域下游的河南省和山东省,投运风电场3个,装机容量达180MW,在建项目4个,装机容量达190MW,预计全部投运后,年上网电量将达8.5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34万吨,减少烟尘排放23.12万吨,二氧化硫排放2.55万吨,氮氧化物排放1.27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84.745万吨。为助力定点扶贫村河南嵩县九皋镇石场村美丽乡村建设,中国节能还结合嵩县石场村石头部落、节能小镇等旅游景点,开展“风电+产业扶贫”,注入绿色“动能”,为当地乡村旅游增添一道独特的节能“风”景线。开展“风电+储能业务”,为山东平原一、二期项目和河南尉氏二、三期项目分别配套建设10MW、9WM的风电储能系统,进一步提升风电场的运行调节能力和电网的整体调峰、调频能力,加速破局风电消纳“最后一公里”。
为绿色奥运增添“绿能”
中国节能深耕张家口风电产业近20年,在张家口新能源产业示范区建设了国家首个百万千瓦风电项目启动项目,打造风电观景塔和主题公园,积极做好风电知识科普和中国风电产业发展推广宣传,成为张家口风电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截至目前,中国节能在张家口地区总装机100万千瓦,累计发电量约164.3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1620多万吨。中国节能用张北的风点亮了华北大地的万家灯火,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绿色冬奥提供有力的能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