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风电网 » 风电人物 » 正文

中国能建金蕾:愿做永远的追风少年

日期:2021-11-17    来源:中国能建广东院

国际风力发电网

2021
11/17
08:4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风电业务 海上风电 风电项目

大家好,我是金蕾,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海上风电业务的一名设计总工程师,也是我们院追风团队的一员。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关于青春与梦想的故事,期待通过再现我院13年的海上追风历程,为实现“工程改变世界”这个工程人共同的梦想,增添一份信念和力量。

我的分享,从一群人31天的海上坚守开始。

2020年8月,珠海金湾海上风电项目倒送电节点前,七名工程师被派驻到了海上升压站执行任务,由于12级台风“海高斯”过境,恶劣的海况导致没有船能出海,工程师被滞留在海上,物资也多日无法送到站上。

茫茫大海上建风电场,很新,很奇,也很难。

▲天气好的时候就把折叠床搬到外面

这是海上升压站吊装后面临的第一次台风考验,海上升压站的基础与上部结构能否承受飓风的洗礼?驻站的工程师们有些焦急与不安,常常听一宿惊涛拍岸,坐等天光大亮。

在离岸16公里的海面上,这班人正在坚守。原本一周返岸的计划,变成了31天的驻站任务,这也是31天的海上生死存亡。

淡水是站上生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主变散热器的油池里蓄积到了不少雨水。自那以后,这些雨水就成了全站人洗漱的淡水来源。

▲主变散热器积蓄的雨水,成了站上生活用水来源

到了第12天,能吃的只剩下两颗白菜,7个人围着桌子,谁也舍不得先动筷子,……后来,岸上的兄弟们顶着狂风巨浪将物资送了上来,见到船的那一刻,所有人热泪眶。再晚一天,就是弹尽粮绝。

2021年4月,金湾海上风电场全容量并网投运,这个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大容量海上风电项目,受到央视等媒体的关注报道,这也成为广东院海风历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金湾项目建成投运 受到央视新闻联播宣传报道

沿着华南漫长的海岸线,十多年来,广东院承建的海上风电项目不断建成投运,曾经海阔天空的能源设想,一步步落地成为现实。

你们看到的可能是这光鲜的喝彩,而并网那一刻我站在岸边,凝望着那艘载着同事们归来的小船,缓缓飘回陆地,心中感慨万千。

▲广东院团队正赶往海上施工地点

时光回到2009年,广东院海上风电的起点。

那一年,火电建设正如日中天。广东院勘察设计的首个超超临界百万火电项目——海门电厂并网投运。凭借着这一扛鼎之作,广东院在国内高端电力市场脱颖而出,开启了一家省级设计院的腾飞之旅。

那一年,广东院青春正好,意气风发。

也是在这一年,受广东省发改委委托,我院赴京参加国家能源局海上风电开发研讨会,正式进入海上风电领域。

▲2014年4月,广东院参加广东省政府组织海上风电座谈会

海门投运,海风启动,火与风在2009年的广东院神奇交汇, 这也将在8年之后完成接力,护佑企业闯过又一次产业寒冬,取得转型升级的先机。

也是从那一年起,广东院的一群年轻人选择了与海上风电共生共荣。这在当时,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在火电的盛世,奔赴苍茫的大海上建设风电场,绝对是件非主流“天马行空”的事情。

2009年10月,广东台山小襟岛海域。

太阳刚刚升起,一艘快艇从台山铜鼓码头驶出。广东院的追风人,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前往目标海域,开展外部作业,测量海风及海况数据。

▲摸排海上风能资源

自2009年《广东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编制启动,广东院派出多支追风队伍,在4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测风探海,摸排全省的海上风能资源。

同时期在院内的另一条线上,一批技术骨干扎根在当时还是“冷板凳”的海风业务上。

几年间,我们刻苦勤奋,却没有投产业绩;我们忙忙碌碌,所做的工作却与其他同事毫无交集。仿佛我们成了同事们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

两年之后的2011年,我院主编的《广东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通过国家能源局审批,为全省海上风能资源的有序开发提供了可靠的路线蓝本。

▲2011年7月《广东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在北京通过审查

与此同时,海上风电技术储备也完成首批孵化,“蛰伏”海风的年轻人迅速换挡接棒,成为支撑规划落地的生力军。

随后几年,广东的海上风电发展不断蓄力,并在2017年完成规划修编后,驶入快车道。2017年底,我院承建的全国首个海上风电总承包项目——湛江外罗海上风电工程正式开工,成为当年产业发展的标志性节点。

▲广东院EPC总承包建设的湛江外罗海上风电场

从最初的只有科研投入没有产出,到至今承担近800亿投资额的海风工程,再到未来五年布局1800万千瓦容量的项目并网,广东院以海上风电为着力点,在火电加速退场,清洁能源快速崛起的行业演变中,赢得了生存的先机。

▲2016年4月广东院海上风电技术团队赴欧洲调研学习

八年前那个“天马行空”的转向,给我们带来关键的机遇。广东院以规划为引领,将自身与产业链进行多维度的融合,这为企业也带来了新的可能。

2018年4月,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的大会议室里,第三期“广东蓝色课堂”正在进行。广东院的专家正在为省厅领导作数字化海上风电讲座。这是近年来我们服务政府工作的一个缩影。

2019年1月,我院建成投运的广东省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揭开了全省海上风电数字化建设的大幕。

▲广东省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

依托中心,广东省正加快将云存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融入海上风电全生命建设周期,推动产业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

从传统的工程建设者到政府的专家智库,从勘察设计总承包方到投建运一体化服务商,伴随着海风产业的发展,广东院不断丰富着自己的角色,也在不断的自我向新中,探索着产业和企业的未来。

▲湛江徐闻海上风电场首台风机吊装

春归夏至,秋去冬来,海风业务发展壮大的同时,我们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中英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中心、储能技术中心、氢能技术中心、中德氢能源研究院等平台也在我院先后成立……

一条条新的赛道,一批批新的年轻人潜下心来,为企业培育着更新的未来……

这一幕,似曾相识。

常有人问,追风十三载,广东院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除了更多的生存选择之外,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信心,是规划引领、布局未来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是终生学习、不进则亡的忧患意识深入人心;是使命必达、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深入人心。

▲中国能建广东院EPC总承包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大容量海上风电场项目——珠海金湾海上风电场

2021年,碳达峰与碳中和被纳入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能源变革的号角再次吹响。新的起点,眼前是全面加速的转型升级,目标已在更远处的星辰大海。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返回 国际风力发电网 首页

风电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