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产业链由三部分组成: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制造、中游风机总装、下游风电场投资运营。原材料和零部件厂商处于产业链的上游。
风电技术装备是风电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风电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风电设备上下游产业链市场分析
风机的核心零部件包括齿轮箱、发电机、 轴承、叶片、轮毂等,这些零部件的生产专业性较强,国内企业技术较为成熟,一般由风机制造企业向零部件企业定制采购。
其中风力发电机由基座、塔筒、风机、叶片组成。塔筒提升风机高度,并可以作为传输线路的通 道;机仓内有各种发电机组和其他控制设备;而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组的关键部件之一, 其设计、材料和工艺决定风力发电装置的性能和功率。
除个别关键轴承需要进口之外,风电设备的零部件国内供应充足。风机制造企业处于行业中游,市场集中度较高,对于上游溢价能力总体较强。
风电产业链的制造端,零部件中的主轴、轴承、法兰、电缆、变流器毛利率较高,塔筒、叶片其次,整机环节处于制造端最低,约为16%左右。
中国风电行业政策影响分析
2021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 关事项的通知》,正式标志着陆上风电已全面退补,进入平价时代。而海上风电成 本高于陆上风电,仍需政府补贴。
2020年初出台的《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 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从2022年开始中央财政不再对新建海上风电项目进行 补贴,鼓励地方政府自行补贴,支持本省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作为首个接力的地 方政府,广东省能源局已于2021年6月下发正式文件,大力补贴未能享受国家补贴 的海上风电项目。
我国陆上风电经济性明显,退补政策倒逼降本。光伏和风电已经或即将成为中国最 具经济性的新建发电电源。按照伍德麦肯兹的估计,陆上风电和光伏的LCOE将在 2026年达到和煤电同等水平,并在2026年之后继续快速下探;海上风电的LCOE将 在2032年比肩煤电,并在2035年实现和陆电、光伏降本速度同步。
根据中研普华出版的《2022-2027年中国风电设备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
2021年10月17日,118个城市与600多家风电企业共同发起了“风电伙伴行动·零碳城市富美乡村”计划。计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在全国5000个村安装1万台风机,总装机规模达到50GW。
中国风电设备市场装机规模发展前景
2021年10月17日“风电伙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计划明确“十四五”期间将在全国5000个村安装1万台风机,总装机规模达到50Gw,预计将为未来五年我国的风电提供10GW的年均装机增量。
此外,该计划还提出地方应降低风电的非技术成本,并力争在2025年将陆上高、中、低风速地区的度电成本分别降至0.1元、0.2元和0.3元,将近海和深远海风电度电成本分别降至0.4元和0.5元。与此同时,计划还要求“十四五”期间加强山东北部、闽南外海等地区的海风规划建设,配合地方利好政策和金融、并网支持政策,力争使海风在2024年全面实现平价。
陆风已平价+海风平价加速,十四五年均新增装机59GW近年来风力发电呈现出风机价格下降、机组容量增加、叶片长度变大以及塔架高度提升的发展趋势,带动了风电度电成本快速下降。对于陆风项目而言,目前已经实现平价上网,且除了技术降本以外,国家持续推进的陆风大基地和特高压网络建设将有助于提升陆风的发电效率和消纳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其经济性。
对于海风项目而言,虽然目前尚未具备平价竞争力,未来可以继续通过技术和运维降本以及基地建设来大幅降低度电成本。当前风电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利好政策烦出,长期增长确定性增强。此次风电伙伴行动涉及上百个城市与企业,预计将对风电平价进程与装机规模产生有利影响。根据测算,我们预计在“十四五”期间风电将实现年均新增装机59GW,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021全球风电行业发展现状
风力发电可利用的风能可以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形容,被完全取代应该是不太可能。同时风电的电能转化率稳定,开发成本较低,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风电在全球的累计装机量也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截至2020年,全球陆上风电、海上风电以及光伏的度电成本大约在0.25元/KWh、0.52元/KWh、0.37元/KWh。截止到2020年的十年间,陆上风电、海上风电以及光伏的降本速度分别达到56%、48%和85%。因此,相较于光伏来看,风电的降本速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以细分赛道来看,我国陆上风电的技术门槛较低,已日趋成熟。2020年我国陆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7100万千瓦,市场规模远超海上风电。
风电设备龙头上市公司
塔筒龙头:天顺风能、大金重工
风电变流器龙头:禾望电气
主机龙头:运达股份、明阳智能、金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