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中国在全球碳中和领域正在逐渐扮演领跑者角色,近期更是不再低调,打造海洋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用于省内乃至国内的海上风电场建设,最终,又一超级工程落户山东,仅一个发电厂就可解决几十万人用电问题,并且全部都是清洁能源,对于减少碳排放,提前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图为海上风力发电设备
随着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首批海上风电发电机组。正式并网并发出第1度电,山东海上风电正式实现了零的突破,标志着该省份的能源正式迈入风力发电的新纪元,由于近年来中国确立了新的战略目标,因此国内的主要能源也发生了较大转变,开始从火电为主逐渐转为可持续发展能源为主,其中就包括了水电和风力发电,如果使用陆地资源发电,国内的风力资源基本位于西部地区,而这些地区的用电需求又相对较少。
为了不造成浪费,同时补贴东部地区的缺口,这些地区风力发电发出的大量电能,依靠长度超过数千公里的特高压输电网络向东部地区输送,即使中国在这一领域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这一过程当中仍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电能的损耗,同时电力输送网络的建设本身也需要大量资金和物力支持。
图为海上风力发电厂
介于以上情况,中国明确了将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和山东这几个省份建设成为海上风力发电基地的计划,尤其对于山东来说这一计划更加重要,因为该省不仅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发电大省,同时也是个用电大省,全社会的用电量仅次于上海和苏州,甚至超过了首都北京,这是因为该地区的工业发展主要偏向重工业,因此境内有着大量的重工企业,例如位于滨州的全球最大的铝业生产企业魏桥集团,其使用的电解法作为全球目前主流的铝材制造技术,年耗电量堪称天文数字,为了满足这些耗电大户的用电需求山东省在2015年的煤炭消耗量一度达到4.35亿吨,可以想象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必然更加庞大,因此建设海上风电场对该省来说已经是刻不容缓的需求。
按照目前的规划到2025年,山东地区的风力总装机容量将会达到2500万千瓦,所有可再生能源的总装机容量则会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达到社会总用电量的19%左右,有效降低整个省份的碳排放量,进而帮助中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仅仅是目前正在建设的这一项目,建成之后,每年就能够提供多达8.2亿千瓦时的电能,足够供应30万户居民整年的用电量,每年可节省25万吨以上的煤炭,减少55.6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图为海上风力发电机
更重要的是凭借着这一系列风力发电厂建设,中国能够在相关设备的技术上获得足够的优势,进而对外进行技术和设备的出口,创造更多的利益,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