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以“双碳赋能、智领未来”为主题的中国新能源发展论坛在“海上风电第一城“——盐城召开。
此次论坛旨在持续搭建新能源领域交流合作平台,围绕发展前景、机遇挑战、技术前言、行业热点等议题共同研讨、集思广益,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微信号:wind-2005s)对参与论坛的嘉宾发言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盐城市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周斌表示,新能源是国家扶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盐城市重点推进的主导产业,更是全球“双碳”大背景下构筑发展新优势的低碳绿色产业。截至10月底,盐城市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039万千瓦,占江苏全省的26.8%,是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风电装机容量达到780万千瓦。
“十四五”期间,盐城规划有902万千瓦近海和2400万千瓦深远海风电容量,将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示范基地、光伏综合应用示范基地,努力在“十四五”末实现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的“2个2000”蓝海目标,打造引领全国乃至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楼齐良表示,中国中车高度重视与盐城合作,从2010年开始就陆续在盐城布局了风力发电机、风电叶片、超级虚拟轨道列车、新能源商用车等产业,为盐城新能源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未来,中国中车愿与盐城深化战略合作,聚焦新能源产业领域,策划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务实合作,努力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能源研究会特邀副理事长陈进行表示,中国能源研究会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绿色低碳、坚持统筹规划,推动科学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能、坚持完善机制,保障能源转型、坚持共同发展,促进市场开放,一道应对全球资源和气候约束,积极践行双碳目标,努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夏忠认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以风电、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已经全面进入“增量替代”阶段,从技术水平看,风电、太阳能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助推了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为新能源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盐城拥有丰富的风光资源,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是我国新能源产业最具发展潜力的代表性城市之一。
盐城市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勾凤诚表达了盐城期待重点合作的方面:
一是着力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示范基地。“十四五”时期,盐城规划有902万千瓦的近海风电资源和2400万千瓦的深远海风电资源,计划新增并网800万千瓦,将全国率先启动建设海上风电平价示范项目、深远海风电示范项目,建设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大基地,重点依托盐城港射阳港区、大丰港区,推动大件码头、航道、堆场建设,打造立足盐城、辐射长三角的区域性海上风电运维基地。
二是着力打造光伏综合应用示范基地。统筹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力争“十四五”期间新增并网规模200万千瓦,分层次打造一批光伏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和示范区,大力发展“光伏+”项目等。
三是着力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产业集群。风电产业聚焦产业链高端产品、关键技术和缺失环节,持续推动补链强链,争取到“十四五”末,全市风电整机产能达到3350台套/年,风电装备产值突破500亿元。光伏产业聚焦电池、组件及示范应用设备生产制造领域全面发力,并通过投资形式整合上游市场、开拓海外市场,争取到“十四五”末,全市光伏电池片和组件产能规模均突破100GW,光伏装备产值达到1300亿元。
四是着力打造氢能储能示范基地。储能方面,将统一规划布局集中式、分布式储能电站,重点在海上风电集中接入点的电网侧、电源侧加强布局,在重点新能源产业园区建设区中园、规划“储能谷”,招引一批储能产业头部企业,打造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储能的示范基地;氢能方面,以可再生能源制氢为重点,先行推动建设光伏发电制氢示范项目,相机推动海上风电制氢示范项目,同步发展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打造长三角绿氢示范基地。
五是着力打造国家级新能源创新发展示范城市。超前谋划布局海上能源岛、海洋牧场、海上漂浮式光伏等一批创新示范项目,推动新能源产业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在技术创新、运营模式、发展业态等方面先行先试,打造国家级新能源创新示范城市。加快电源侧、电网侧和用电侧“三侧组合”,全力降低新能源发电成本,统筹推进新能源发电就地消纳和并网消纳。大力开展政产学研合作,培育壮大一批重点创新平台,面向海内外引进新能源领域优秀人才,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创新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发表题为《双碳目标和风光创新发展》的视频演讲。杜祥琬认为,目前我国已开发的可再生能源不到技术可开发资源量的十分之一,仍旧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中部、东部、西部需要因地制宜的开发可再生能源。同时,需要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相结合,完善风电、光伏退役部件的处理技术,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挖掘储能材料灵活性等。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展部党总支书记兼援藏援疆办公室主任刘劲松表示,新型电力系统就是以新能源风光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国家电网推出的国网新能源云着力于建设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数字经济平台,建立横向协同纵向贯通“五全”的互联网全环节、全贯通、全覆盖、全生态、全场景的新能源开放服务体系,实现对新型电力系统的覆盖和服务,未来,国网新能源云也将继续服务双碳目标。
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同认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电力装备行业发展的指南针,为此,以哈电集团为代表的的电力装备制造商需要从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全方位的做好科研开发、应用示范、市场推广,更好的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必须大力发展新能源,同时将气电和煤电做绿色转型,调整为基础和支撑电源,为了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电力装备需要围绕清洁、高效、低碳、灵活、安全、智能进行升级。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之伟介绍到,在江苏省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着重做到推进省内新能源并网、推进新能源发展、扩大区外来电规模、配合政府建立机制、建立市场。而新电网的建设则包括建设坚强灵活交直流混联主干网架、优化220千伏分区电网结构、构建高效灵活的源配电网、打造韧性电网、重构输电网的“新三道防线”配电网规划建设导则、完善电网调度控制体系等方面。
来源: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