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海上风电发展论坛隆重召开。乌斯坦中国区副总经理杜可出席会议并演讲。
以下为发言全文:
杜可:
各位嘉宾下午好!刚才前面几位演讲嘉宾分别介绍了,风机、叶片一些新的技术上的市场行业进展,我们是一个船舶企业,可能跟前面稍微有点不一样。我今天演讲题目是:为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保驾护航。我会更加海上风电运营以后,整个运维这一块,在装备这一块为行业做一些什么样的贡献。虽然说我们是一个挪威公司,但是我们也是希望能够为中国的运维事业提供,满足中国实际国情的运维母船产品。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我们是一家挪威的企业,我们已经有超过100年的历史。我们是在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我们在中国市场建造了很多我们的设计。所以说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面,我们已经在中国深耕了很长的时间,我们对中国造船业包括整个造船配套这一块,我们都有非常深刻的见解。我们要设计更满足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这是总部在挪威的照片,可以看到既是一个船舶设计,同时也有船舶制造能力,所以说可以覆盖全产业链的公司。
海上风电需要很多船,从最开始的开发规划,包括到后面做基础端、安装、抛石、运输、铺缆。包括还有做安装浆叶,在安装的阶段,运维已经介入了,这是欧洲那边的一些经验,以后我相信在中国也会开始逐步,在安装阶段开始使用运维船舶。发电以后,运维船会大量的使用,包括还有中间一些铺缆的工作,包括风机全生命周期以后进行除役,我们都有类似相关的装备产品。包括在运维船母船这一块,我们设计全世界第一条海洋SOV,包括开发新的设计,在全球设计建造了超过10条以上的运维母船。所以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有非常多的实际经验。
我是上个礼拜就到这边,因为在上个礼拜五这边有一个中欧风电研讨会。我们当时就听到很多嘉宾,不断重复很多今年的一些风电、海上风电关键词,所以我梳理了一下。比如说提到很多的是深远海,甚至有的到了专属的经济区,风场离岸非常远了。比如说我们知道江苏这边离岸超过80公里,按照现在运维手段来讲,每天在路上要浪费大量的时间。风场开始规模化,比如说现在二百、三百兆瓦的风场开始出现。这是在欧洲一些经验,这个图稍微有点小,我可以讲解一下,这个横坐标是风场离岸的距离,纵坐标是风场装机的容量。一般欧洲经验,如果离岸距离超过30公里包括风场超过两百兆瓦,基本上在绿色线的右侧,这些风场都会使用SOV。刚才提到两个关键词,意味着在国内海上风电运维市场,SOV现在可以看出来,越来越多的客户体现出浓厚的兴趣。包括这两天在这边也有布展,包括像国内这些企业,无论是海装、海能发等等这些,无论是风场的业主还是主机厂商,对于运维船都是体现出浓厚的兴趣,希望在这方面能够开始有所投入,这是国内在运维船这一块。
还有就是说无补贴的时代平价,还有运维的效率,运维效率各个主机厂采用智能运维,这些都是一些很好的方法。在装备这一块也会提出更好的装备需求,我们在欧洲,我们在2017年交付一条船,当时是给西门子的。当时大概做一年,可以负责差不多一百根桩的风场。随着他们对于这个船的操作越来越娴熟,从2018年甚至可以覆盖更多的风场,到2019年的时候,基本上在欧洲那边一条船可以覆盖150根桩的风场。在中国这边的话,我们也跟很多的业主进行了探讨,相信如果能够提供类似的SOV装备,包括加上中国人更加吃苦耐劳,所以说非常有希望一年一条船负责200根桩的风场。只有大幅度提高运维效率,才能真正实现运维这一块降低产业链的成本,真正实现平价,这一点也引起很多同行的共识。
现在风电行业有一些公认的痛点,比如说六级风没有专业的船舶可以做运维,人员没有上风机。舒适性比较差,我们不是一个海洋民族,普通运维人员晕船比较严重。业主单位尤其是很多老的风场,他们当初做运维成本的时候都是基于渔船的,所以根本没有对新装备的预算,而且租赁市场也存在恶性竞争的情况。怎么设计一条比较先进和高端的运维船,又能够满足去掉行业的痛点,对于我们作为一个设计公司来讲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我们在欧洲那边有很多先进的设计手段,能够在早期的时候就确定这个船各种各样的参数,包括使用波浪补偿廊桥的参数。这个比较复杂一点,这是一条船,在它的周围波浪和风是从各个方向来的。我们这边会提出一些,这个船上一些装备包括设备的参数和环境的条。所以说我们有一些非常好的设计手段,能够在非常早期确定这个船的设计指标应该做到什么样子,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块。
同时要求船舶的动态定位功能包括廊桥的工作能力,这是船的核心工作能力,所以说后面的介绍会着重在这几个方面。第一个使用乌斯坦的专利技术:Ulstein x-bow提高船舶耐波性,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从小视频就可以看出来,可以减少波浪的抨击,使这个船在风浪里面更加平稳,这样可以有效延长船的工作窗口期,减小横摇纵摇,某种程度上提高船员的舒适性,减少他们的晕船。包括这个船的尾巴,使用Ulstein X-Stern提高船舶耐波性,提高船舶可操作性:当廊桥连接塔筒过渡段的时候,船舶无论在艏向,或者尾向0 ±30°以内都可以直接对抗风浪,经济航速节油最高25%,动力定位状态最高省油33%,横摇幅度最高降低7%,波浪中船舶失速最高降低20%,倒车经济航速10节,倒车状态最高节油50%。
为什么需要考虑倒车航速,这个是非常关注的,已经在欧洲得到了确认。大家可以从这个里面看出来,普通的有各种各样的工作序列,就像刚才讲的,有时候需要用船尾直接靠近风机,还有就是为了提高船的运行效率会直接用倒车动作进行操作。
这条船使用的是动态定位(DPII)能力,按照DnV ST-0111标准计算。A=当船舶状态完好时,船舶艏向朝着风浪的方向±30°夹角以内保持位置和艏向的能力;B=当船舶状态完好时,船舶艏向朝着风浪的方向0-360°夹角以内保持位置和艏向的能力;C=当船舶出现最严重的单点故障时,船舶艏向朝着风浪的方向±30°夹角以内保持位置和艏向的能力;D=当船舶出现最严重的单点故障时,船舶艏向朝着风浪的方向0-360°夹角以内保持位置和艏向的能力。
设计的时候,这个波浪补偿廊桥,这个廊桥会推荐业主从欧洲那边直接进口。但是我们依然会推荐DNV的标准,1套伸缩式波浪补偿廊桥,廊桥设置x个固定的水平工作位置,不工作时廊桥停泊在驾驶室顶部,位置居于船舶右舷,廊桥可以作为3D吊机使用,廊桥末梢最大安全载荷1000公斤。1套人员和货物电梯,廊桥具体设计要求是参照 DNVGL ST-0358。
并且风电属于绿色能源,实施这些工程的装备能够体现出绿色,尽可能减少排放。所以设计的时候可以使用这种电磁的方案,这个船如果在低负荷的时候,每天大概五吨油这样一个良好的状态。包括在做经济航行的时候,油耗也是非常低的,大部分时间这条船在整个工厂里面做低速DP的操作,长时间这两个工况下是非常自信,这个船能够达到非常好的油耗的经济性。
这个是成功的为上海电气,给他们设计了两个新的方案。大家如果到上海电气去看,这是他们新的配色,这是开始做概念的时候为他们做配色的。两款设计,一款是60人,一款是100人,60人是风浪比较好的区域,比如说江苏,大一点会在福建广东。可以看到,除了刚才介绍的(英文),这条船从技术性能上来讲,首先国内第一条运维母船,同时也是目前为止技术状态相对先进的一条运维目船。这个以后会在福建,可以做到一百人,包括还配备了直升机的平台,专门为恶劣的海况进行定制的。
运维母船是为效率而设计的一台机器,怎么让效率最大化,让它尽可能一条船覆盖更多的风场,这是作为设计公司非常关注的一个地方。我们有一些操作经验,比如说刚才那条上海电气第二条船也是基于这个设计的,一天有31次的廊桥搭建,138人频繁搭接,怎么样保证连接的有效性,尽量避免廊桥在恶劣海况下脱开,并且保证人员安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最后总结一下:严格控制投资成本,从设计一开始就需要考虑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最大化船舶的可操作性,包括动力定位,波浪补偿廊桥,吊机等;系统高可靠性和冗余度;安全和舒适的运维人员居住环境:全部单人间、低人员晕船率;足够的仓库存储,机修空间,足够的办公设施;低排放,环境友好:交流/直流/混合/电池电力推进系统,低油耗。谢谢大家!
(根据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演讲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