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论坛
2021年10月17-20日,2021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1)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主题是“碳中和——风电发展的新机遇”。自2008年首次在北京举办以来,已连续举办14届,成为北京金秋十月国内外风电行业争相参与的年度盛会。
在刚刚落幕的CWP2021上,来自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沈阳微控、天合储能、阳光电源等业内专家和学者,齐聚一堂,在10月19日上午召开的储能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论坛上,围绕“双碳目标、储能安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几个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
“双碳”目标愿景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促使我国可再生能源从补充能源变为主体能源。风、光在未来电力系统中的占比将高于80%。
随着新能源的地位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及在实现碳中和的进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自身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也将对整个电力系统带来重大改变和挑战。
面对未来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和消纳,储能作为解决新能源发电不稳定性的最主要工具,其与新能源发电、电力系统协调优化运行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
今年以来,我国能源主管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储能的利好政策,进一步明确了新型储能的发展目标。尤其7月2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中提出,市场化规模需要配置15%-20%储能,更让“新能源+储能”成为标配。
储能与新能源的融合发展,主要是帮助新能源平抑发电的波动性,提升并网友好性,同时提升在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力。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刘巍巍表示,金风科技在RTDS仿真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拥有全国最先进的仿真平台,在平台加持下,风机+储能一次调频,虚拟惯量和阻尼,都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和验证。同时在无功补偿,低压、高电压的穿越能力,以及弱电网适应性方面都有优异表现。在跟踪计划曲线,风电场配套储能后,能够看到风储联合出力之后的曲线,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辅助服务方面,通过加持储能以后,风电场负荷曲线满足了电网调度需求。
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风电事业部庞家猛也在演讲中为大家展示了,中车株洲所推出的风光储场站级能量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数字共享理念采用统一通讯和实时数据平台,形成协同优化和子系统实现整个场站精细化控制,提升整个场站涉网能力。
天津瑞能电气有限公司储能事业部杜云涛则表示,在并网技术方面,瑞能电气可利用电网调峰技术、风电场功率波动平抑技术等储能并网技术应对电网稳态、暂态情况下的不同工况,可显著提高新能源电站收益。在系统集成方面,瑞能提出单电式、多电混、多能混等不同种类的储能互补系统集成方案。利用各种定制化储能手段,实现快速辅助调频、超短期计划跟踪、平抑新能源输出高频波动。
尽管在双碳目标和新能源侧的加持下,储能装机规模逐年大幅提升,但其真正的产业“风口”并未到来。且掣肘其规模化高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依然是——安全和成本。
安全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要素,也是储能能否得以大规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那么如何解决储能的安全问题?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刘石川认为,目前,储能规模化发展最核心的需要解决安全问题和精细化管理问题。华为云BMS技术在储能最早落地,其最核心的也是最急迫的就是解决安全问题,从起火之前,或者电池发生故障之前提前预判并提前切除风险。将来我们会同步推出私有云和公有云,实现3D可视化监控。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总经理韩亚西表示,天合储能从设计、电芯、模组,到集装箱,通过仿真,在加工过程、集成过程中,通过四位一体达到安全至上,在全生命周期内实现运维安全、电气安全、结构安全和系统安全。此外,通过全生命周期运维服务能够确保整个集装箱储能系统,无论是在光伏、风电、电力系统都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刘超也分享了该公司的解决方案。据其介绍,储能系统温度控制是保证储能安全的核心,从现在所有设计来看,集装箱设计是储能核心,储能集装箱内部的温度控制,让电芯可以延长寿命。传统的温度控制是根据集装箱内部的温度启动空调,阳光电源现在做到智能控制,可以根据电芯温度,甚至外部输入、运营工况、气象数据等,更好预测维持整个储能系统工作在一个最佳的温度状态。
沈阳微控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陈烨则介绍了飞轮储能的安全措施。据他介绍,飞轮作为物理储能,其安全性高于化学储能,但并非完全没有安全隐患。为了确保安全,沈阳微控从技术上对飞轮转子进行无损检测,能够判断飞轮内部是否有裂纹、气泡缺陷,如果有缺陷,长期运行会有比较大隐患。除了无损检测,轴承设计也非常重要。另外还要进行飞轮的跌落实验,这些都是保障飞轮安全性非常重要的方面。
此外,基于之前的事故,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姜力文也在论坛上对其公司推出的储能系统在安全性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主要涉及到电芯安全、电气安全、结构安全、消防安全等等。
储能的成本下降是决定行业能否得以快速发展的另一个核心要素。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杨俊峰介绍称,电化学储能成本虽然下降很多,过去十年下降了87%,但是目前在大部分应用场景中成本依然偏高。目前风电、光伏都已实现平价,未来发展趋势肯定是实现光储平价,储能度电成本也要降低。
远景能源有限公司钱振华在论坛上介绍了其降本措施。该公司推出的智慧储能系统,既能保障储能系统安全,又能最大限度降低度电成本,此次发布的全新一代液冷产品,拥有更低的LCOS,比传统密度提升60%,占地面积降低50%,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和运维成本。
最后,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徐圣钊分享了电池储能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他认为,电池是微观参数性能的宏观表现,在检测过程中,它的理念所关联的就是电芯研发制造人员、生产工艺人员,包括质量检测人员等等。鉴衡在电芯层级推出的检测认证,包括电站的验收,还有例行体检,具备保障产品质量的能力,还由此引申出一些其他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