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风电网 » 风电要闻 » 正文

三年7000亿“!双碳”赋能发展新机遇

日期:2021-10-20    来源:大小新闻  作者:童佳怡

国际风力发电网

2021
10/20
15:0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风电产业 碳中和 碳达峰

10月19日上午,2021碳达峰碳中和烟台论坛盛大启幕。会上,烟台发布的《双碳驱动中的烟台机会》备受瞩目。烟台诚意向四海宾朋发出邀约,共享“双碳”战略驱动中的发展机遇,力争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走在前列。

有基础有优势烟台愿当碳达峰、碳中和“排头兵”

“双碳”战略迎来了使用能源方式的革命,具备着在能源革命中率先突破条件下的烟台,早已迈出坚实的步伐。烟台已迈出坚实的步伐,主要体现为“四个第一”:

形成了山东第一的清洁能源规模体量。烟台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850.8万千瓦,占全市能源装机总量45.5%。力争到“十四五”末,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300万千瓦,占比达到55%左右。

发出了山东第一度核电。海阳核电是全省首个建设并唯一投运的核电站,一期累计发电556亿度,节约标煤167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393万吨。

发出了山东第一度海上风电。9月13日,半岛南4号风场首批风电机组并网,实现山东海上风电“零”的突破;半岛南3号风场首批风电机组也成功并网。

实现了全国第一次核能供暖。海阳核能清洁供热开国内先河,今年将具备450万平方米供暖能力。

凭着“好底子”,烟台有实力走出属于自己的“烟台路径”,主要体现在“四个走在前列”:经济发展走在前列。十三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0%,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7.6%,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比重逐步降低,能够代表北方重化工业地区低碳转型路径,真正实现经济发展走在前列。

生态环境走在前列。市区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国家二级标准,渤海区域一二类水质比例达到100%,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等称号。

制造能力走在前列。作为工业强市,烟台的工业门类涵盖国民经济41个大类中的37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9.4%。不仅如此,“烟台制造”同样助力着“大国重器”的建设,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供着更强力的配套服务。

产业支撑走在前列,培育形成了一批电子信息、高端化工、汽车、海工装备、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位于山东第一梯队,累计建设5G基站8570个,创建了5G+大型化工园区、5G+海洋牧场、5G+智慧金矿等近百项融合应用,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120多个,链接企业2万余家,能够为能源和产业脱碳提供强有力的数字化支撑。

烟台,有责任在国家战略决策中积极探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三方面上“当先锋”。今年烟台获批全国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城市,正在申报全国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将在新一轮城市更新中全面推行绿色建造。烟台是农业大市,烟台苹果、莱阳梨、葡萄酒等享誉全国,良好的农业农村资源优势与“双碳”发展契合度高。烟台将大力推进农村建设低碳基础设施、整县光伏、清洁取暖、农能一体化等项目,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烟台在低碳智能发展上同样有着巨大需求。烟台的的工业收入总量位居全省前三,智能低碳发展空间巨大、潜力无限,烟台将抢抓“双碳”战略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有目标有机会3年7000亿机会清单正在形成

烟台推进“双碳”工作的目标清晰——率先建成国际领先的智能低碳城市。在“1+233”工作体系下,按照科学路径和系统思维,做好智能低碳城市的系统规划,从区域综合能源、绿色基础设施、数字系统,到产业园区、居民社区等基本功能单元通盘考虑,整体推动城乡全域智能低碳规划建设,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以智能低碳城市规划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动态生成项目机会,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城市全域智能低碳发展的综合实践方案,通过不懈努力,建成国际知名的绿色、智能、低碳发展示范区,全面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吸引力,全面提升全体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造新时代烟台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和竞争新优势。

烟台形成的“双碳”机会清单十分巨大。目前,烟台已形成省级、市级与“双碳”相关的重大项目7类、93个,总投资规模预计超过4000亿元,包括新能源供储输用、高端化工、新能源高端制造业、低碳交通、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绿色智慧矿业、生态治理和环保产业等领域。按照从基础设施架构到功能单元的项目形成方式,今年烟台还将新增加五网融合基础设施、绿色低碳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城乡建设、工业和服务业智能低碳节能改造、数字孪生和智慧城市、绿色低碳科技攻关推广等6类、近3000亿元的项目机会。在此基础上,烟台正在形成“三年7000亿”的第一批机会清单。

未来,烟台将在条件成熟时,尽快向全社会公开发布第一批“双碳”行动机会清单,期待更多企业和机构成为烟台的城市合伙。

有实践有行动力争“双碳”目标下换道超车

探索实践,共谋“双碳”发展,烟台满怀诚意发出真挚邀约。

烟台正在打造一个集成平台。眼下,烟台已引进国家电投集团核能总部、中核集团山东区域总部、中科院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等一批国字号总部及科研院所落户烟台,成立山东碳中和发展有限公司、中电(蓝天)清洁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等新型市场主体,并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合作,成立碳中和研究院,启动烟台市“双碳”发展规划、实现路径和智能低碳新型城市系统解决方案等课题研究,为低碳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设立“双碳”基金,大力支持专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等事项。研究谋划设立区域性碳交易中心,探索建立碳账户、碳评价、绿能码、碳激励机制,倒逼传统企业绿色改造转型。

烟台正在创建一批应用场景。把新能源作为烟台全力推进的优势产业链之一,大力实施链长制,做强新能源产业园区,聚焦核电、风电、LNG、氢能等重点产业,生物质能、光伏、海洋能等潜力产业,构建产业垂直生态体系,打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东方电都”。同样值得关注的,烟台正在积极推进城市更新,仅芝罘老城区覆盖面积47平方公里,烟台将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实施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烟台还将以智能低碳的理念推进城市快速路和轨道交通建设,最大程度降低运输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优化升级。

烟台正在搭建一批发展载体。重点谋划“一谷一区一岛一港”建设:“一谷”,就是规划建设丁字湾“双碳”智谷,导入绿色低碳高端装备、新材料、科技研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打造国家级零碳产业发展示范区。海阳市将建成全省首个100%“绿电”城市、全国首个全域“零碳”供暖城市。“一区”,就是规划建设烟台“3060”低碳创新区,集中引进一批清洁能源总部、研发机构、“双碳”展示评价等新业态,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新高地。“一岛”,就是规划建设长岛国际零碳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广使用清洁车船,提升海草床等固碳能力,打造全国海岛保护与开发综合试验的样板。“一港”,就是规划建设北方风电母港,依托风电装备制造、海洋工程等产业基础以及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培育研发设计、装备制造、检测认证、运维、集散等业态,打造海上风电产业高地。

烟台正在推出一批创新案例。万华集团正在全力打造“绿色工厂”,以“零排放”理念对废水、废气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成为全球化工企业样板;东方电子的“智慧能源综合管理模式”在全国领先,获得联合国“2019全球能源管理领导奖;中集来福士成功建造全球最新一代风电安装船,升降能力、起重能力均居同类产品之首。杰瑞集团自主研发的涡轮压裂车将页岩气开采效率提高了一倍。冰轮集团研发的CO2捕集、回收、利用技术设备应用在多个国家级示范项目。同时,烟台正在与国内龙头企业就新能源、储能产业开展广泛合作,探索“核风光氢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新模式。烟台将继续支持企业加强绿色低碳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助力更多企业在“双碳”领域大展身手、焕发出全新的战斗力、竞争力,以高质量发展服务全国、走向世界。

烟台正在开展一些体制机制创新。重点通过能耗“双控”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压缩存量,严控增量,实行“四个一”管理。形成一套台账,搭建一个池子,建立全市用能权交易制度,对淘汰落后、技术改造、新能源发展等途径腾出的能耗煤耗指标,保障优质项目、企业、产业发展。

烟台正在拓展一批务实合作。不断深化与中核、国电投、中广核、华能、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等引领性的“双碳”项目合作。烟台也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品贸易,继续深化在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走出去,争创国家碳资产出口交易中心,让绿色成为开放型经济的底色。

面对“双碳”发展的巨大机遇和挑战,烟台将努力实现“双碳”目标背景下的换道超车,为全省乃至全国碳达峰碳中和贡献烟台智慧、烟台方案,共享烟台机会,共创双碳未来。


返回 国际风力发电网 首页

风电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