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风电网 » 风电要闻 » 正文

山东烟台全力打造低碳转型新样本

日期:2021-10-20    来源:safari

国际风力发电网

2021
10/20
14:5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风电产业 碳中和 碳达峰

10月19日,“2021碳达峰碳中和烟台论坛”在山东省烟台市国际博览中心开幕。

本届论坛以“绿色发展 低碳未来”为主题,将同步举办中国核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2021中国(烟台)核能安全暨核电产业链高峰论坛、2021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及装备展览会、2021中国(烟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装备博览会、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宣讲晚会等活动。论坛期间,来自能源行业主管部门以及能源领域的院士专家、行业协会、科研院校、产业链相关企业和机构等,将围绕综合智慧能源、氢能与储能技术、中国碳交易发展、城市能源变革与低碳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核能综合利用、核应急、核技术应用以及中英海上风电合作等话题展开研讨,为我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山东省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烟台市国家清洁能源示范市建设建言献策。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嘉宾赴2021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及装备展览会和2021中国(烟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装备博览会巡展。

碳达峰碳中和是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也是各地绿色发展的核心关键词。在低碳转型背景下,山东省明确提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融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作为山东省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城市,烟台市近年来积极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快速成长,紧抓核电、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发展机遇期,引进能源行业龙头企业和专业机构在该市集中布局研发机构、高端装备产业、低碳服务业、核能综合利用等项目,推动建设一批碳达峰碳中和标志性示范引领工程。

郑德雁介绍,烟台市的核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等产业近年来发展成效显著,目前全市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850.8万千瓦、占比达45.5%,占山东省清洁能源装机规模的1/5;清洁能源年发电量288.8亿度,占比达到37.4%;清洁能源年消费量280亿度,占比接近50%。

据了解,预计到“十四五”末,烟台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将达到1300万千瓦,占比达到55%左右;到2023年,该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48%左右,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到2025年,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到55%左右,产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

绿色低碳发展,尤其是在清洁能源产业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烟台市走在了山东省前列。其中,烟台市发出了山东省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位于烟台市的海阳核电核能清洁供热工程在国内首开先河,今年将具备450万平方米的供暖能力,海阳将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

目前,烟台市已研究制定了《清洁能源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园区特色化发展的实施方案》《促进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促进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顶层设计文件,实行“一链长、一园区、一链办、一基金、一联盟、一智库、一论坛、一平台”工作机制,多角度多渠道全面推进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烟台市实现生产总值7864亿,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中位于前25位。“十三五”期间,烟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0%,万元GDP能耗下降17.6%,重大化工占传统产业比重逐步降低,能够代表北方重化工业地区低碳转型路径。

立足经济发展后劲和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烟台市按照“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原则,联合企业、高校研究编制“一谷一区一岛一港”,即丁字湾双碳智谷、烟台3060创新区、长岛国际零碳岛、蓬莱北方风电母港发展规划。

丁字湾双碳智谷将推动核、风、光、氢、储等“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以核能供热、供汽、制氢、海水淡化等为重点,推广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同步导入绿色低碳高端装备、新材料、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打造胶东经济圈融合发展先行区、国家级零碳产业发展示范区和中日韩清洁能源合作先导区。

烟台3060创新区将依该市核电装备制造、科技研发、节能环保产业优势,重点规划建设“双碳”展示体验中心、碳中和大数据中心、“双碳”产业发展基金中心、储能研究中心及绿色设计中心等。蓬莱北方风电母港将依托蓬莱海工、海上风电、船舶等装备产业基础以及深水良港条件,打造立足山东、辐射全国和东北亚、东南亚的中国北方风电母港,形成以装备制造、研发设计、检测认证、运输安装、智慧运维等为一体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

未来,烟台市还将开展“碳汇+数据+金融+文旅+民生”等新型合作实践,探索零碳立体新场景,组建专业化实体公司、设立专项基金,全方位高水平打造全国首个国际零碳生态岛。

“烟台形成的‘双碳’机会清单巨大,目前已形成省级市级与‘双碳’相关的重大项目七大类93个,总投资规模预计超过4000亿元,包括高端化工、新能源高端制造业、低碳交通、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绿色智慧矿业、生态治理和环保产业等领域。”郑德雁介绍。

从发展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到规划打造“一谷一区一岛一港” 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区,从搭建我国首个“国家级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到“国家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建设投运,从连续举办核电产业链高峰论坛到首次举办碳达峰碳中和论坛,从核电工业及装备展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装备展,烟台的低碳转型之路离不开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强有力支撑。

近年来,烟台陆续培育出一批创新案例和创新项目。其中,以烟台市海阳核电站为依托建设的“国家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和“世界首个水热同传实践工程投”,开创了国内核能供热的先河,为我国核能综合利用拓出了全新“赛道”。据了解,依托海阳核电,结合规划核电项目,烟台市将研究制定全市核能供热总体规划,在逐步实现全域零碳供暖的基础上,有序向周边区域延伸,推动半岛一体化绿色供暖。

除了创新技术的实践和应用,烟台市还将创新思维运用到打造新型市场主体、拓展合作模式和培育大型展览品牌等领域。

作为国内首个以“双碳”为主题的展会,2021年中国(烟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装备博览会于本次论坛期间首次亮相,以会带展、以展促会,旨在为国内外企业搭建展览展示和洽谈合作的平台。该展览将每年在烟台举办,伴随规模不断扩大,将逐步形成“论坛+展会+区域中心”的常态化运作模式。

此外,烟台市正在组建“双碳”新型市场主体,注册成立了以碳中和为核心业务的“碳中和发展集团公司”,并着手筹备组建“双碳”研究院,启动烟台市“双碳”发展规划、实现路径和智能低碳新型城市系统解决方案等课题研究,承担推动全市清洁能源、绿色低碳产业快速发展和促进碳中和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职能。

烟台市还联合三大核电集团设立“双碳”基金,规划设立区域性碳交易中心,建设“碳中和云”碳资产综合管理平台,探索建立碳账户、碳评价、绿能码和碳激励机制,倒逼传统企业绿色转型。同时,探索海洋碳汇等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争取设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院士工作站,打造全国综合性海洋碳汇技术创新平台;通过探索打造“东方电都”,研究组建新能源银行、开展绿色保险试点、发行碳中和债券可行性等;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实施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以智能低碳理念推进城市快速路和轨道交通建设,最大程度降低运输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优化升级。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在我国全力推动碳达峰碳中目标实现的背景下,烟台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全方位推进低碳示范的创新实践,将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提供一份绿色转型的城市样本。


返回 国际风力发电网 首页

风电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