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战略实施以来,中国海装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认识发展新能源装备是国家“能源革命”战略的重要支撑,依托集团动力装备研制体系完善和全产业链综合优势,充分发挥国家海上风电工程中心的协同创新机制和国家海上浮式风电示范项目的带动作用,全力以赴做强做优风电产业,持续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装”)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唯一从事风电整机研发制造的企业,以风电产业为主的新能源产业是中国船舶集团四大产业板块之一。中国海装具有风电产品研发、整机装备制造、工程技术服务、EPC总包及全流程金融服务能力,能够提供风电场开发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中国海装按照“一个中心、三大板块”的产业布局,坚定不移实施“创新引领,海陆并举、向海图强”发展战略,以创新引领的模式带动了全产业链发展。2014年、2019年相继通过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验收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成为“双子星”技术平台建设单位。当前,中国海装已在重庆、江苏、大连、内蒙、新疆、云南、山东、浙江、甘肃等地建立了总装生产基地,年产能超1000万千瓦,运行维护全球200多个风电场。
主要机型(★★★★★)
陆上机型:
4.0MW平台:H160-4.0MW、H165-4.0MW、H171-4.0MW
5.0MW平台:H155-4.5MW、H155-5.0MW、H165-5.0MW、H171-5.0MW、H185-4.5MW、H185-5.0MW、H193-4.5MW、H193-5.0MW
6.0MW平台:H176-6.45MW、H185-6.25MW
海上机型:
176平台:单机功率5.0MW-6.25MW
220平台:单机功率8.0MW-12.0MW
256平台:单机功率16.0MW
陆上H171-4.0MW
H171-4.0MW风电机组采用系列化、平台化设计,充分吸收中国海装的技术特长和运行经验,轮毂高度100m~160m可选,适应不同风切变地区,适用于中低风速、地形多元化、机位点紧张的区域项目,采用成熟可靠的传动链结构,先进的功率优化及机组降载控制技术,是一款平价时代中低风速区域最优解机型。
具有以下技术创新点
▼
变频器采用最新的三电平拓扑结构、IGBT技术和DSP控制技术,具有电能双向流动、低失真和低谐波含量等特点。
叶片的翼型采用最新的空气动力学研究成果来设计,具备长度长、重量轻、结构强、气动性能优等优点,能提升风能利用效率,更加适应中低风速区域。
采用系统化设计技术,综合进行系统建模、载荷计算和性能仿真,确保了机组设计的精度,载荷计算和性能仿真精确度提高到10%。
机组可实现全域感知、自学习、自适应、自调整、协同决策,基于先进技术支撑,实现在单机、场站、场群等层级的智能。
通过多种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能有效提高风机发电量,提升发电性能,为客户输出优质电能。
智能化运维系统,可实现风电大部件状态可预测、整机寿命可管理、一般零部件故障可远程诊断的智能健康管理,做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长效监控”。
陆上H176-6.25MW
H176-6.25MW风电机组是中国海装秉承平台化、通用化、标准化设计理念,传承可靠的技术路线,以8000+台、10+年风电机组成功运行经验为基础开发设计的风电机组。该机型适用于三北地区中高风速区域,致力于满足平价大基地项目上网需求,拥有优质的发电性能和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具有以下技术创新点
▼
集成涵盖机组及核心部件的全域感知监控技术,实现智能感知和精准维护。
应用独立变桨技术,在有效降低整机载荷的同时,亦提高机组运行安全可靠性。
采用最优能效比的偏航动态控制算法,实现提升偏航控制精度约30%。
采用模式识别的辅助用电自适应控制算法,实现同等风况条件下机组自耗电降低20%。
基于叶根载荷传感器的降载技术,保障发电量最大化的同时兼顾整机载荷控制和稳定性控制。
搭载全新高性能控制平台,使机组具有强大的运算性能。
海上8.0MW系列机组
8MW系列海上风电机组基于现有海上成熟机型平台开发,传承了中国海装成熟的海上传动技术路线,为平价海上风电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经济性系列产品。在安装海域7.0m/s年平均风速下,单台机组年发电量可达2560万千瓦时,年可利用小时数可超过3200h,可减少标准煤约2.3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9万吨。
具有以下技术创新点
▼
模块化设计使其通用性极强,深入对大功率风电机组友好维护技术的研究,实现零部件正向维护、关重部件可维护、易损部件便于维护。
传动系统稳定可靠,零部件均在现有成熟机型平台经过充分验证,可靠性、可维护性、供应链保供能力得到充分保证;整体结构紧凑,可靠性强,功率密度大,升级迭代空间大。
齿轮箱采用柔性输入技术、大功率齿轮传动系统,突破齿轮箱功率密度技术瓶颈及加工制造瓶颈。
利用三电平1140V变频技术,提升机组电网适应性能;一系列技术创新及应用,在有效降低成本的同时也确保了机组的可靠性和运行稳定性。
基于叶根载荷传感器的降载技术方案,保障发电量最大化的同时,兼顾整机载荷水平控制和运行稳定性控制,提高机组不同外部条件下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
融合大数据诊断预警、气象预测预警、船舶AIS、智能排程、调度管理、专家指导等多个系统,对项目统一调度和管理,形成完整的智能化运维系统。
海上H220-10.0MW
中国海装自主研发的H220-10.0~12.0MW海上风电机组匹配的叶片为107米长,风轮直径达220米,是目前我国风轮直径最大、全球单位千瓦扫风面积最高的10兆瓦级别海上风电机组,也是中国海装造又一款适应我国平价海上风电市场的10兆瓦级别机型,实现平价时代国内海上各类风区全覆盖。该机型秉承平台化、模块化设计理念,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经济性等优势。
具有以下技术创新点
▼
100米级超长柔性碳纤维叶片,后缘气动增强组件设计,兼顾叶片轻量化、机组载荷最小化。
采用高可靠、高承载、易拆卸中速传动链集成式结构,提升了机组可利用率、可制造性、可维护性。
采用先进的电动双驱变桨技术,提高了变桨系统驱动能力和安全水平。
采用智能降载减振与稳定运行控制技术,实现了机舱轻量化设计目标。
单桩基础应用整机-部件-基础一体化建模仿真计算技术实现基础重量大幅降低,进一步压缩建设成本。
核心零部件除轴承外均实现国产化,在整机国产化率方面也实现了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