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丹麦政府牵头的北海能源岛,丹麦Gottlieb Paludan Architects公司协同水利工程专业公司DHI提出一种全新方案,以沙子为基础材料,对海洋环境更加友好的人工岛设计方案。
其实这座人工岛早前的设计方案是由混凝土沉箱构成,也就是这个样子的。
通常海岸边会有很多沙子,用这些沙子作为人工岛建设的一部分,模拟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环境,形成海滩、沙丘和水下礁岩,可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环境。此外,设计中还利用沙棘作为保护海岸的原材料,最大限度的利用附近的天然材料,减少材料的加工和运输。
传统设计思路认为海洋环境对人工岛会造成破坏,而该方案转换思路,比如潮汐和海浪可作为发电手段,为海岛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这种方法也被称为“软工程”,与硬工程项目(例如建造海堤、防波堤和其他结构)相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创造更可持续的价值,倡导与自然和谐相处。
现在,人工能源岛的效果图变成了这样。
这座人工能源岛最晚将于2030年建成,届时将成为全球首个建成的海上风电枢纽岛,早于TenneT在北海、沃旭在波罗的海筹建的枢纽岛。这座能源岛首期可接入3GW海上风电,最终规划可接入10GW海上风电。此外,能源岛还将配套电能存储、电能+产业、住宿、运维基地和用于电力外送和互联的高压换流设备。
2020年初,沃旭在波罗的海博恩霍尔姆岛牵头规划了能源岛,首期建造一座100万千瓦海上风场、风场到枢纽岛的海底电缆、枢纽岛分别连接至丹麦和波兰大陆的海缆等设施。
2018年,风电巨头Vattenfall与北海输电巨头TenneT强强联合,计划连接英国和荷兰的电网,而连接的纽带是两座海上风电场的升压站。
最早的还属TenneT规划的北海风电枢纽,作为风电海上风场和电网的连接枢纽可支持大约30GW的海上风电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