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风干燥伴着沙尘,江南的风温润潮湿,塞外的风沉雄猎猎……11年来,从事风电运维的曹文涯不停地奔波在各地的风电场,执念着那些捕风的“白色巨塔”。而这些白塔也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平原转战高山,从需要时时看护到智能运行,如同一个人的历练成长。
2010年:库伦风电场,积蓄力量
2010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这一年,大学毕业的曹文涯加入中车株洲所,开始了追风逐电的岁月。
“那时候,我国风电行业正处于起航阶段,早期安装的机组还没有配备免爬器、助爬器,更不用说升降机了。”年轻人总是带着充足的干劲奔赴风电场。曹文涯回忆道:“只要有问题需要处理,大家都争前恐后。因为这样能多学东西,似乎就占了便宜。”
一次,风电场一台80千克重的发电机损坏了,为节省时间,领导安排他赶最早的火车接回设备。当发电机拖回来后,曹文涯才发觉自己的胳膊、腿上被磕得青一块紫一块。
百尺之塔,始于垒土。
在内蒙古库伦风电场的两年,曹文涯熟练掌握了风电运维的基础知识,从职场“小白”,成为能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行家里手。
2012年:五子坡风电场,成就精品
2012年,曹文涯通过岗位竞聘成为服务经理,被安排到云南五子坡风电场。到2016年他调离前的4年间,五子坡风电场就因诞生年利用小时数达5200小时的“机王”而声名远播。业主方对此的评价是:中车株洲所不愧央企风范,运维服务十分尽责。团队不畏艰险抢发电量、时刻坚守岗位的敬业精神以及智能化运维手段的运用,为此提供了重要保障。
五子坡风电场位于云南巍山县、弥渡县、大理市交界的山脊处,安装了99台中车株洲所的1.5MW风电机组。投运后,中车株洲所针对防雷、主传动链、变频器以及润滑系统等开展过多项技改,极大提高了机组的高原适应性和可利用率。
这些技改需分批次完成,团队们称之为“大活”,每一次技改都要爬上99座塔筒。风电场平均海拔3400米,最高处达到4100米,气候多变,空气密度低,紫外线强。曹文涯带领运维团队顶着夏季的潮热强雷暴,伴着冬季的冰霜雪雨,一次次走向机位,一节节攀上几十米的高空,在布满设备的狭小机舱里巡检、解决故障、技改、消缺……
记得某天晚上7时多接到机组一支桨叶无法正常收回的报告,情况异常紧急。通知业主暂停机组运行后,曹文涯马不停蹄地开车赶往现场,晚上8时出发,次日凌晨3时抵达现场。经过认真检查,发现变桨系统线路短路,检修后机组重新恢复正常。
五子坡风电场是曹文涯任服务经理接手的第一个项目。当时,部分机组仍处于吊装阶段,对于并网能不能按时完成,新组建的团队能不能调动起来,都是他所担忧的事。
但“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通过不断实践和学习,专心致志、全心全意地做事情,与团队一起努力地面对客户提出的问题,积极处理,最终做到让客户满意。
“现在所有的管理经验、团队建设都是通过在这个风电场锻炼起来的。”曹文涯回忆说。
在团队的不懈奋斗下,五子坡风电场成为明星风电场,利用小时数逐年递增。2015年,全场年利用小时数达到4200小时,创造了行业纪录。同时,通过总结五子坡风电场运维经验,针对华中地区高切变的特点,中车株洲所还研发出高塔机型。
2016年:西华山风电场,再创纪录
由于在五子坡风电场表现优秀,2016年,曹文涯被调往宁夏海原西华山风电场。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该风电场再一次成为中国风电行业的标杆项目。
从前期组织到吊装调试,“中车速度”“中车精神”得到完美呈现——历时159天,完成106台风电机组的吊装,刷新了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2.0MW机型的安全吊装纪录,并创造了2.5天调试完成54台风电机组的调试纪录。
为尽快完成吊装调试任务,帮助业主实现早并网、早发电,曹文涯带领运维团队,与施工方紧密配合,团结协作,整个团队分工清晰、责任到位。调试阶段,带领班组从早上6时就开始对轴,超额完成任务。
即便是在高度紧张的施工中,团队依然根据现场需要,研发出不少新产品,开拓思路、因地制宜,广泛开展小发明、小创新。例如,为防止吊物过程中链条脱落,加装了挡板;在空旷处加装吊带、固定双钩环件,防止人员坠落;加装防漏雨保护罩;用于接收并存储从塔筒内壁上滑落油脂的储油槽;偏航系统清理装置,可将偏航制动盘上的摩擦粉末收集起来,并与制动器同步……
有志者,事竞成。
“亚洲电力2017年度最佳风电项目”“全球年度最佳风电项目”“国家优质工程奖”,一系列荣誉纷至沓来,而运维团队也培养出周勇、季晓世两名组长和众多服务经理,秦孔明则独立带队开赴海外项目。自己带领的团队人才辈出,曹文涯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
2020年:场站运维,厚积薄发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历经10年风电场工作,曹文涯迎来职业生涯中新的挑战。2020年,曹文涯被聘为风电事业部客户服务中心运维服务部副部长,主要负责新业务板块和协管华中区域风电机组运维工作。
在业务上,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开启了场站运维、一体化运维的新模式,即不但负责风电场的运维,还全面代管风电场的运营。而曹文涯又一次被点将,成为首个采用这一模式的浙能中卫香山风电项目的“先锋官”。
场站运维覆盖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前期涉及评估与商业谈判,运营中要考虑成本的把控、考核与执行,效益上不仅要实现发电量最大化,还需使业主利润最大化。经过一番研究,曹文涯很快掌握了一些要领,在电量交易中制定科学的售电策略,保障应发尽发,多发多卖,最大限度地体现资产价值。
升任运维服务部副部长后,工作从管“物”更多地转向管“人”,对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以往的经验、学习和思考,曹文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知人善任,权利下放。同时,在组织上做到有效的相互支撑,项目组团队由组长、安全员、库管员、技术联络员、质量联络员组成。每个岗位既统筹兼顾,又有专项监督,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也作出相应调整。实践证明效果显著,既降低了责任人的工作强度,将重心放在最主要的职责上,同时又利于“专业的人管专业的事”。这种组织架构管理方式的创新确定下来后,得到上下一致认可,从风电场推广至整个区域项目。
未来:与时俱进,不忘初心
伴随着技术的突飞猛进、业务范围的扩展,风电运维方式也在不断升级。运维团队从几十人扩大到几百人,运维范围也从机组扩展到场站一体化,管理也更加精细。区域化管理实现了驻地标准化、管理军事化、办公信息化、安全精益化、队伍职业化“五化”。在智能化运维方面,中车株洲所建立起智能化运维中心,用大数据提前预警机组运行状态,增加机组运行的稳定性,EAM系统可以实现所有业务流程的线上办理……中车株洲所也成为获得五星级服务认证的企业。
风一直吹,叶片一直转,仿佛毕业还在昨天,转眼已经过去11年。在中车株洲所这片“绿色森林”里,曹文涯像一棵树苗长成大树,从职场新手不断进阶,成长为风电运维的专家。他的能力、眼界不断提高,不变的是那份对绿色能源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