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龙源电力达坂城一期等4个风电项目261MW风力发电机组设备采购公开招标中标候选人公示发布,三一重能预中标,中标价格为2390元/kw(新疆区域)。2021年三一重能3次入选国家能源第二中标候选人,三个第二终于变成了第一,三一重能最终在国家能源集团风电机组采购中标。执着追求第一的路上,没有永远的第二,中标是迟早的事情。
最低价不中标为什么:中标最低价不等于评标最低价
三一投标单价为2390元/kW;高出第二中标候选人远景116元/kW,又一次破除了最低价中标的惯例,实际上我们行业人士都非常清楚,投标报价实际上都要经过客户的各项评标指标进行权益系数进行加权,最后招标人会给出一个评标价格以确定中标候选人。
而这个评标价格这里面包含的因素非常广泛,对于风机招标而言,主要涉及到单位千瓦造价,度电成本这几个主要平价指标。比如:
单机容量:这个会影响到风电场的机位数量,单机容量更大会部分的降低建安费用(机位征地费用、塔筒的费用,混凝土的费用等),这对降低风电场单位造价是有利的;
单位扫风面积:如果机型的叶轮直径不够大,也会部分的降低发电量。在同等单机容量的情况下,叶轮直径大会提升发电量, 叶轮直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风机载荷,增加塔筒和基础的费用,这可能在投标报价的评标过程中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额外配置:有的机型箱变置顶,会降低箱变的征地和施工及电缆的费用;
机型硬件参数:有的机型同等容量,机舱的重量存在较大差异,会影响风机的吊装设备选型,越重的风机肯定在吊装费用方面会不利于评标价格的下降。
商业合作模式:在项目风资源等方面有合作,能为客户带来额外的价值,这也是非最低价中标的经典商业合作模式。通过选择预中标人的风机机型方案,获得额外的风资源项目,同时预中标人机型方案也能满足招标人的项目基本收益,对于招标人而言可能招标项目多付出了极小的代价,但获得了招标人的整体收益,这对双方绝对是双赢的局面。
要想获得最低评标价格,就必须在机型投标方面做出选择,不一定是投标越大的机型就越好,越大机型其发电量在同等的风资源条件下,发电量少于相对单机容量小的机型,这个机型方案的基础,那就需要风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做出机型需求的判断,开发出未来市场需求的最佳机型。
大兆瓦风机价格开始趋稳:2400-2500元/kw波动
很显然,近两个月以来,风机价格持续下降,6月份国家能源公布的两个大基地项目的中标人价格已经突破到2369元/kw(中车)和2350元/kw(远景),这两个项目分别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大基地项目和吉林乾安大基地项目,这次三一重能的2390元/kw中标价格(尽管不是最低价),是新疆达坂城项目。这三个项目是上半年典型的三北(新疆,内蒙和东北)项目,整体平均价格已经突破2400元/kw,从中标价格来看已经属于典型的低价中标。
同样在6月份公布的吉电入鲁国家能源的长岭项目中标结果显示,东北项目价格依旧在2500元/kw的左右浮动,中标的金风科技、明阳智能价格分别为2508元/kw(20万千瓦)、2477元/kw(30万千瓦),依旧维持低价。华能的吉鲁大安项目带塔筒中标价格分别为3218元/kw和3231元/kw,剔除塔筒(按当前11000元/ton的塔筒价格分析,塔筒价值600-700元/kw)价格也基本在2500元/kw附近。
大兆瓦风机价格何去何从?
中国风电(中国协合)65万千瓦云南大基地项目风机开标价格,两个标段均价为2467元/kw和2469元/kw,最低价均被行业龙头明阳爆出:2300元/kw,有意思的是远景能源在两个标段中都爆出了标段最高价2593元/kw和2668元/kw。
再看今天的中国风电的开标价格,虽然在2300-2700元/kw之间波动,但市场的平均投标价格已经趋稳2400-2500元/kw。
而这一切价格的下降和趋稳,其基础来源于行业技术竞争的结果,同时竞争也加剧了行业的市场格局
主机企业竞争格局变化:技术创新竞争加剧的结果体现
上半年公开中标统计结果表明,平价时代的风电主机竞争格局已经发生改变。从前几天金风科技连中两个大型标的(147万千瓦)合计的统计结果分析,远景、运达、三一、金风、明阳和中车株洲所拿下中标容量前六位置(数据不全,但最低都在3GW以上,最高接近5GW,但能基本体现中标的绝大部分结果准确性),而这前六的风机厂家排名并不是2020年厂家的排名(远景第二、运达第五、三一第七、金风和明阳第一和第二,中车株洲所第八),当然这个半年中标结果并不代表半年的装机结果,但从风电的开发建设流程来看,最迟在未来1年左右,这个中标结果会逐步改变现有的实际装机结果排名,没有中标量,何来装机量呢!
这个结果的出现,实际上是行业企业各自对市场未来的市场需求判断和自身技术研发创新的动作体现。
三一、明阳等企业在今年的多轮项目招标中创出了新低价,在2020年的3101元/kw带塔筒的中标价中拉开了序幕,到最近国投甘肃北大桥第七项目2360元/kw带塔筒中标,一再刷新行业对价格的认知,在多次认为不可能的投标报价中,价格屡屡下降,并未按行业有些乐观者认为的高价原材料行情下的价格复苏发展。
技术创新进度提速:持续低价的重要保证
就在建党百周年之前:
中车株洲所的5.X-175机型成功吊装完成
东方电气的6MW-172机型成功并网,
运达的的6.25-175机型成功吊装完成,
金风科技的6MW机型也在新疆前几天默默吊装完成
黑马三一则已经悄悄完成了5MW机型的GL认证。
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大机型的研发进度在加速,技术创新的竞争在无形中已经在展开。
我们不能传统的认为搞几个大兆瓦机型就是基础创新,而是基于市场需求的机型研发,包括机型容量,叶轮直径,产品成本,风机用料,以及风机平台建设。应该说VESTAS是风机平台化的元老,到目前为止,VESTAS一直按照2、4、6MW的陆上平台机型进行开发,从2020年的5.2MW到5.6MW,到最近的6MW,都开始批量,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基于平台化,一方面产业链区域成熟,成本下降,另外一方面产品可靠性得到验证,趋于稳定,这对客户而言就是可靠性的保证。
设计决定成本,作者多次提到这个降本的核心问题。设计源头决定了产品的主要成本,在大型化、平台化的技术创新路上,中国风机已经开始引领全球的价格潮流。目前国内的风机大型化部分还是简单的容量大型化,估计在产业链的成熟度和产品可靠性方面还需要时间验证。
当然,我们国内的主机企业学习速度非常快,绝大多数的大兆瓦风机都是基于平台化开发,这也就出现了三一、明阳持续低价引领市场的投标价格,这次明阳的2300元/kw中国风电元年项目投标,更加验证了这种技术引领市场价格的趋势。
主动技术创新相当于主动降低,主动降本相当于获得了市场主动权,包括上海电气、三一重能、明阳智能、金风科技和运达股份2021年以来多次最低价出现开标价格,也是基于在当时机型的设计降本的自信,而这个做法,也是未来风机行业竞争实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