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峡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上,坐落着一台风叶直径185米的巨型风机。这台由三峡集团和东方电气联合开发的10MW海上风电机组,在年平均10米/秒的风速条件下,每年可输送出4000万度清洁能源,足以满足2万个三口之家的正常生活用电需求。
这只是三峡集团风电发展的一个缩影。伴随着海上风电加速驶入发展快车道,三峡集团的“海上风电之梦”也有望加速实现。
4月26日,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峡能源”)继顺利过会拿到批文后,在上交所披露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招股意向书,拟公开发行不超过85.71亿股股份。募集资金用于海上风电等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预计发行日期为5月10日,正式进入鸣锣倒计时。
按照250亿的募资规模计算,三峡能源将超过1月份天能股份近49亿的募资额,成为今年A股最大的IPO。
头顶三峡光环,三峡能源自启动上市进程之初便备受瞩目。招股书显示,三峡能源的前身为1985年成立的中国水利实业开发总公司,2008年12月并入三峡集团。2016年,三峡能源提出上市计划后,于2017年底通过北交所增资扩股,随后在2018年3月引入八家实力雄厚的投资者,2019年6月完成股份制改造。2020年4月首次披露招股书,同年12月三峡新能源首发过会。
三峡能源的主营业务为风力、光伏、水电的电力销售。2018-2020年,公司营收分别为73.88亿元、89.57亿元、113.1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09亿元、28.4亿元、35.89亿元。
从装机规模来看,截至2020年9月30日,三峡能源控股的发电项目装机容量为1189.8万千瓦,其中风电689.88万千瓦,光伏发电477.14万千瓦,中小水电22.78万千瓦。海上风电方面,三峡能源海上风电项目已投规模104万千瓦、在建规模293万千瓦、核准待建规模530万千瓦,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实现点发电量121亿千瓦时。
在招股书中,三峡能源特别强调了其“海上风电引领者”的战略,公司本次IPO募资投向也主要围绕海上风电展开。根据规划,三峡能源拟募资250亿元,除5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外,200亿元将砸向三峡新能源阳西沙扒300兆瓦海上风电场项目、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300兆瓦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三峡新能源阳西沙扒二期400兆瓦海上风电场项目等7个海上风电项目,总投资预计高达487.48亿元。
作为三峡能源的母公司,三峡集团早在2006年起便由江入海,全力进军海上风电资源开发。近年来,三峡集团在大型水电开发与运营之外,努力将新能源业务打造成为该集团第二主业,剑指成为海上风电引领者。目前,三峡集团的海上风电已初步形成以福建为中心,以广东、江苏、山东等省份为重点区域的滚动开发格局。
然而,三峡能源欲借助资本平台“乘风破浪”的同时,距离政策锁定的并网时间也日益临近。2020年1月23日,国家财政部明确从2022年起不再对新建海上风电项目进行补贴。即仅2021年内并网的项目即可享受0.85元/度的核准电价,约合每度电补贴0.4元左右,2022年后,上网电价将腰斩至0.39元/度。
财经网注意到,三峡能源本次拟投建的7个海上风电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均按照0.85元/度测算,意味着上述项目均需于2021年底前全部完成并网。
但据招股书中披露,除“三峡新能源阳西沙扒3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于2017年10月31日通过核准,预计将于2020年12月31日前完工。其余项目多为2018年12月核准,总工程工期在24个月至40个月之间不等。
另外,海上风电“抢装”在带来市场需求高速增长的同时,对产业链的扰动效应也愈加明显,从风机叶片、轴承等大部件开发,到海上吊装和基础施工,整条海上风电产业链均面临供需失衡状况,三峡能源此次“抢装”的压力可谓不小。
对此,三峡新能源也表示,将抢抓窗口期,全力推进海上风电项目建设,争取早日全部投产,避免电价下调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海上风电虽好,但目前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国内海缆龙头中天科技曾在2020年年报中指出,我国海上风电目前还是地方政府导入产业以带动资源分配的“潜规则”,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强制性的市场保障政策,无法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导致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缺少持续的市场拉动力。另外,补贴机制退出过快,缺乏平稳过渡缓冲期,以目前产业链的技术水平,离平价尚有一定的距离。
“抢装”与平价压力之下,三峡能源将站上更广阔的融资平台;未来,三峡集团的“海上风电之梦”能否如愿实现,市场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