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机型(★★★★★)
陆上2.XMW系列:UP2000-87/96/103/105/115/121/130、UP2200-130/132
陆上3.XMW系列:UP3000-146/156、UP3200-141/156、UP3400-141/156、UP3600-141
陆上4.XMW系列:UP4500-156、UP4800-156
海上6.0MW系列:UP6000-136
海上8.0-10.0MW系列:UP8000-186、UP10000-207
联合动力作为全球先进的风电装备制造及全生命周期服务商,累计装机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在运风机超过13000台。联合动力拥有完整的产品体系,产品适应多种复杂工况条件,为客户提供1.5MW、2.X MW、3.XMW、4.XMW、6MW、8-10MW平台下多元化、定制化的高性能风电机组,设计可靠性高、发电性能超凡、维护成本低、并网性能优越。
推荐机型及亮点:
2.XMW平台
关键词:低风速,高塔筒,高环境适应性,高智能化
平台优势:2.XMW平台系列产品实现对不同风速等级、海拔高度、湍流强度等环境需求全覆盖,从单机容量、叶轮直径、塔筒高度等多个维度,满足不同地区风资源开发,实现定制化风电场整体解决方案。
低风速:针对中东南部资源特点开发的大叶轮直径的高效低风速机型 。
高塔筒:为平原高切变风资源提供120-140米高度超高柔性塔筒方案。
高环境适应性:定制化开发抗台风(极限风速70m/s)、高原(海拔高度>5000米)机型。
高智能化:拥有高度集成的在线状态监测系统,对机组进行全时段的在线状态监测。通过专家诊断系统,对机组的运行及时预警。
3.XMW平台
关键词:降载,增效,高可靠性,良好电网适用性
平台优势:3.XMW平台系列产品包括不同单机容量、叶轮直径、塔筒高度和适用风区的组合机型,面向平价上网时代全面升级,为业主提供定制化风电场整体解决方案。
降载:采用独立变桨控制策略,解决了大叶轮直径轮毂中心倾覆载荷过大的问题,轮毂中心疲劳载荷降低10%;降低了机组设计成本。
增效:将双馈机组的成本优势和全功率机组的低风速的高效优势结合起来,解决当前风资源紧缺和风能利用率低的现实问题,在低风速段的发电效率能够提升8%左右。
高可靠性:集成于主控的CMS系统,故障前6个月能够准确预警。
良好电网适用性:风电机组具有很好的电网适用性,除在高电压穿越、低电压穿越、频率适用性及抗电网不平衡的能力方面远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外,还具备零电压穿越能力。
4.XMW平台
关键词:大容量,定制化,全覆盖,高可靠性
平台优势:全新开发4.XMW陆上平台系列产品,兼顾高、中、低风速市场,全面面向未来陆上风电场平价上网的广阔时代。
更大容量:平台机型单机功率4.5MW以上,风轮直径156米以上,并预留扩展空间。
更多定制:一个基础平台,多种部件配型,适用不同风速区间,实现机型与风资源更优搭配。
更全覆盖:智能化平台化理念+模块化设计,差异化配型实现对高、中、低风速全覆盖。
更加可靠:成熟技术、安全冗余设计、多变量在线监测,极大提高收益。
6MW平台
关键词:最优机组设计,碳纤维叶片,先进降载控制策略
平台优势:依托联合动力6MW平台自主研发海上产品,采用自产的碳纤叶片,实现降载减重,整机结构紧凑,成本更低。
最优机组设计:单轴承紧凑型高速双馈技术路线,结构合理。
碳纤维叶片:采用碳纤维大梁设计,有效降低了叶片自身和整机的载荷,实现了机组的轻量化设计,降低了机组设计成本。
先进降载控制策略:包括变速率变桨技术、应用阻尼器优化设计的传动链柔性控制、基于塔振反馈的载荷优化变桨控制策略与分布式控制系统等技术。
8-10MW平台
关键词:一体化协同设计,高效轻量超长叶片技术,柔性功率策略,环境适应性
平台优势:采取平台化、模块化设计理念研发高、中、低速风区兼顾的新一代超大型海上风电产品平台,具有发电性能、可靠性和成本等综合指标最优。
一体化协同设计:充分考虑复杂环境、电网外部激励、机-电-液-控制多元耦合作用,开展高可靠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协同一体化优化设计,提高风电机组综合性能、降低发电成本。
高效轻量超长叶片技术:高效轻量超长叶片“气动-结构-材料-载荷”一体化、精细智能化设计技术和先进制造工艺。
柔性功率策略:25-30m/s降容运行,实现暴风切出,发电量增加0.7%;采用柔性超发策略,实现低温超发,低湍流超发,发电量再增加2%。
环境适应性:海上风电机组生存环境复杂,采用阳极保护、微正压防腐技术解决海上风电机组的防腐问题。高可靠叶片防雷系统,有效降低叶片遭受雷击的风险;海上机舱环境控制技术,有效抵御海上高温、高湿、高盐雾恶劣环境。
潮流能发电机组
关键词:顺应海洋潮流变化变桨系统设计、叶片增强技术、可靠密封设计
顺应海洋潮流变化变桨系统设计:开发了顺应海洋潮流变化的0°-270°变桨系统设计。正向潮流叶轮浆距角0°-90°,最优桨距角0°,安全顺桨位置90°;反向潮流叶轮桨距角180°-270°,最优桨距角180°,安全顺桨位置270°。实现了双向海流的能量捕获,提高了发电效率及可利用小时数。
适应海水运行工况的叶片增强设计:考虑叶片实际运行过程不同位置海水压差等影响,对潮流能叶片设置三腹板及后缘局部增强,实现了潮流能叶片在平均海平面12米以下海水中持续运行20年的寿命要求。
可靠的潮流能机组整体密封系统设计:机组主轴与齿轮箱之间设置5道旋转动密封,变桨轴承设置3道旋转动密封,机组水下每个接触面设置2道静密封;旋转动密封及机组各个部件内舱设置有泄漏报警器。实现了防止海水泄露与泄露报警的双重系统密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