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
随着高61.9米、重1078吨的
导管架高精度下放到位
中铁大桥局承建的
长乐外海海上风电场A区项目
首台深水导管架安装完成
长乐外海海上风电场A区
项目位于世界三大风暴潮海域之一的台湾海峡,位于平潭海峡大桥东北方向35公里处的外海海域,场址中心距离长乐海岸线40公里。项目所在海域最大水深44米,风场面积32.1平方公里,共有37台风力发电机组,其中6.7兆瓦14台,8兆瓦13台,10兆瓦10台,总装机规模为300兆瓦。
施工海域由于受夏季台风、冬季季风及台湾海峡“狭管效应”的共同作用,常年风大、浪高、涌急,有效作业时间极短。因此,该项目是目前施工环境最恶劣、难度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也是我国在外海进行风电场建设的首次尝试。
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
感受一下施工环境
面对这片“魔鬼海域”
大桥人如何攻坚克难
实现首台深水导管架的精准安装?
稳桩神器
——四筒吸力桩导向架平台
四筒吸力桩导向架平台
受海域水深、浪高、涌急等因素影响,钢管桩直接插打无法自稳,需设置稳桩导向平台。结合项目钢管桩结构类型、桩间距变化及机位间倒用需要,大桥人自主设计并制造了首个高68米、重1028吨的四筒吸力桩导向架平台,可一次同时精确定位四根钢管桩。同时,项目部首次将吸力筒结构形式运用到导向架平台中,通过现场探索、实践,不断完善负压下沉工艺,可在24小时内完成导向架的顶升、移位及沉放工序,提高了钢管桩插打工效。
翻桩神器
——液压翻桩器
翻桩器施工
面对恶劣的海况,如何将长94米、直径3.8米、重410吨的钢管桩单浮吊翻转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项目部充分学习长大结构竖转施工经验,设计并制造了液压翻桩器,通过优化工艺,实现单浮吊快速翻桩施工。
定海神针
——送桩器
送桩器施工
根据设计要求,项目部需将钢管桩顶面打入水下35米处,现场设计并制造一根长度超过44.7米的送桩器。通过送桩器传递锤击能量,将钢管桩顶面打入水面以下35米处,通过现场测量,钢管桩各桩顶高程相对偏差控制在10毫米以内,较设计要求精度提高近5倍。
水下精确定位系统
——大桥云终端定位系统
“大桥云”平台实时反馈
依托中铁大桥局研发的“大桥云”终端定位系统,项目部通过“前台测量、后台定位”的工作体系,将现场测量数据与BIM后台计算相结合,以可视化的动态模型反馈给现场技术管理人员,便于其实时掌握水下最新数据,为复杂海况下导管架高精度对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深水眼睛
——水下摄像头
安装水下摄像头
在“大桥云”的支持下,项目部对导管架对位配备了水下高清摄像头,结合高清回传画面与“大桥云”系统反馈的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确保支腿直径2.7米的导管架在水下35米深的位置,精确插入直径3.0米的钢管桩,实现导管架顶部法兰最大高差4毫米,精度比设计要求提高近5倍。过程中,项目部还利用大数据与现场实时画面配合,极大减少潜水员水下作业时间,降低安全风险。
筑牢根基
——深水灌浆施工
深水灌浆施工
四桩导管架安装到位后,需及时进行四桩压浆,灌浆采用高强灌浆料,抗压强度超过125兆帕。灌浆料需要利用大功率灌浆泵把浆料稳定输送至海面下40米处,完成灌浆施工。通过现场精心组织,单桩灌注时间控制在2.5小时以内,灌浆完成后,复测导管架顶部法兰平整度最大高差控制在4毫米,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导管架施工圆满完成。
面对恶劣海况,大桥人充分利用桥梁建设中积累的经验,在长乐外海风电项目中发扬“吃苦不怕苦,知难不畏难,难干不蛮干”的工作作风,实现国内首台深水四桩导管架的高精度安装,为年底首批风机并网发电的工期节点目标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