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讯】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售电与综合能源服务分会)、中国国际商会、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上风电分会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新能源高峰论坛”于2020年9月6日-8日在盐城召开。
其中,海上风电分论坛压轴环节是高端对话。对话主题为“海上风电平价时代技术与管理的降本优化”,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上风电分会秘书长翟恩地主持。参与对话的嘉宾有:
中国华能集团新能源事业部主任李来龙;
三峡新能源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吴启仁;
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经理方滔;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上业务单元副总经理 于晨光;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许移庆;
中天科技海洋产业集团副总裁薛建林;
洛阳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威。
以下为对话全文:
翟恩地:今天下午的对话,邀请到了行业的企业,包括开发商、设计院、施工单位、大部件的企业家和专家进行分享。
在国家补贴没有了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好好的谈一下针对这样的状况如何活下去。这个问题讲完了以后我们如果还有时间,也请台下的专家学者提问。
第一个问题还是想问开发商的两位,三峡和华能的两位领导,江苏省海上风电2022年能否做到平价?如果做不到,我们如何活下去?请这两位开发商说一下。首先请华能集团新能源事业部李来龙主任发言。
李来龙:其实刚才各位专家在讨论的时候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我想说的一点,他分析的18个工程建设的也比较好,要想实现平价,的确还有一些差距。
我们能不能思考一个问题,实际海上风电的成本范围,像光伏,我们的输出在哪里,刚才经研院说的,柔性直流输出降到最低也要3500块钱,占整个建设的20%左右。假如这一块去除,有国家承担,这个价格也可以适当的降下来。
海上风电和陆上风电,和光伏,我觉得还是有区别的。为什么这么说?海上风电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同样的一条线路输出,光就有2500小时,海上风电可以做到3000小时甚至3500小时。
我想说说所谓的平价的标准,沿海省份的燃煤3毛到四毛五之间,这个价格我认为它是动态的,现在这个价格降下来了,为什么会降下来?其实我们做了很大的贡献,清洁能源的发展促使煤炭的消耗在下降。现在的煤价就不是六七百块钱,现在就一千了。
我的感觉,海上风电价格降低,它是一定会降的,我们能源企业,特别是开发企业,设备制造企业,这么多年一直在追求一件事,一个是保障能源的供应,保障能源的安全,还有节能减排。定制化的装机,为什么要定制化?根据风场的特点,根据风资源的状况,特别是根据我们的产业,地区产业的特点去定制化小就提高了,运维成本会降下来。产业融合的发展,为什么要产业融合的发展?所有的供应商都形式一个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个供应成本一定会降下来。
我觉得大家一定对海上风电的电价的预期有一个平衡心态,我们应该根据各个省的禀赋,形成一个综合平衡的能源结构,形成一个合理的价格,这才是最科学的。
翟恩地:下面请三峡的吴总就这个问题发表意见。
吴启仁:作为我们业主来讲,对这个事情是非常着急的,国家政策出台以后肯定要顺应国家主体的安排,特别是央企开发商。在江苏这边马上实现平价上网肯定有一定难度的,大家也知道欧洲的风电平均风速大概10米左右,我们这边是7到8米,差一米发电量差距就蛮大的。
作为我们来说,还是作为全产业链的单位要联合起来,无非就是技术创新,降本增效,还是希望在国家的领导下,在政策的支持下,降本增效,风机厂家肯定根据国家的资源禀赋,希望主机厂商和设计院把风级中基础、整体化一体化的设计工业进一步的开放,从开发商的角度来讲,我认为开放还不够,还是太慢。
政策方面,开发商希望政府出台引导各个设备制造商的,目前风电产业的运营寿命风电25年,因为前段时间金风科技也好,其他厂商也好,都提出来能不能延长到20年30年或者35年,作为开发商技术有保证,我们肯定会实实在在用的。国家政策出来以后,把项目经济的分析模型做一定的改变,我们也是接受认可的。
数字工程接下去的占比非常高,希望有政策给予制度上特殊的照顾。
翟恩地:进入平价的趋势,从开发商的角度压力挺大的。再问问两家整机商,整机价格在现有的基础上需要下降多少?刚才说要下降30%。整机商上来样的技术方案来实现降本?多长时间可以实现这么大的降本?首先请金风科技于晨光先生回答。
于晨光:大家好,刚才我们的陈秋华陈总做了一些介绍,我做一个补充。刚才提了30%,目前从度电成本的降低上可以做到35%,从降本这一层,风机的降本很多方面都是相互影响的,降本是从整个线上做一些工作。在整机成本方面,未来希望运用两到三年的时间降低至少25%以上,这是我们的目标。
基于这个目标我讲几点,因为整个系统方面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未来在两个核心部件上,在材料选用上,特别是发电机技术的优化上我们做了一些细致的设计,性能提升和降本的路径,相信在两到三年内完成。
可靠性,在未来平价方面,我认为可靠性的重要性可能会更高,特别是在可靠性里面必须要有一个目标来决定,比如定2%,还是1.5%。
我们基于对海上风电风的一些更进一步的研究,100多人的团队,我们想在风的研究上,在整机,以及整个风场的控制策略上做进一步的优化,优化会带来载荷的降低,除了整机成本之外,对于下一步的支撑结构也会带来降本。
许移庆:从这个成本来说,降本的幅度还是根据不同的条件,降本的幅度有一定的波动。
首先风电行业,产量上去了必然成本会贵,怎么样能够把重量降下来?因为控制是风机的大老,这个可以降下来,这是降整机的问题,包括机头,它是整体的降低,它降低的收益是非常高的。我们首先会在控制上面做工作。在济南的峰会上面我们也提出了第一个突破的点就是控制。
叶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这个是谁来获取?就是叶片来获取。这么大的叶片怎么能够使它捕获能量不降低的情况下,同时让它的载荷比较小,让它的重量不要体重,如果它的重量一旦上去了,整个风机的成本都会相应的升上去,可能会有些部件的技术很难突破,对后面长期的运维成本带来比较大的上升。
我们要把玻纤用到极致,上海电气从18年开始就做了全球最长的玻纤叶片,做到了84米。我们2011年开始做炭纤的研究,到2017年出来国内第一块超过70米的玻纤叶片。叶片本身成本上去了,怎么样能够把国产的炭纤的成本降下去,把功率控制好,质量提升上去,这是我们一直去突破的。
因为我们风机运行25年,30年,后面的成本是很贵的,它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质量管控的过程中,包括可靠性,包括装配的细节的控制,工程质量能够控制,它是怎么做的,并不一定含有多少的技术含量,但是它对后期的运维,产品的提升有大量的好处。
翟恩地:总体来说就是一个控制,主机厂商的核心技术,大部件降低成本。下面想问一问设计和施工单位,海上风电和路上风电有很大的区别,主机占比现在在40%左右,每个工程不太一样,35-45%,在整个海上风电的建设成果里面,海上工程比较大,要做到平价,勘察、基础、海缆的成本在现在的基础上要下降多少?一家设计院,一家施工单位,在下来的基础之上如何能够做到在短期内降这么多。
方滔:大家好,刚才几位都谈了,国家海上风电去补贴,我是希望保持这个行业健康持续的高水平的发展,中国十多年的海上风电开发经验,培育了海上风电产业,尤其是盐城大丰产业链应该比较齐全了,后续就是高质量、智能化发展。2021年之后我们要做到整个行业的上上下下,大家齐心协力,共同的研发创新,共同的降本增效。
刚才翟总谈到了降到多少的水平,我们一直在探讨,整体上要实现平价问题,可能要达到30%左右。包括从勘察的手段来说,先进的勘察装备和技术手段,基础针对不同的海洋条件,我们进行基础的选型和优化、创新,这是一个方面可以做的。跟整机厂家风机要进一步的融合沟通。从海缆方面,比如才能铝芯,三星的含缆,包括绝缘材料国产化等等,钢结构也有金本的力度。最后就是关于施工吊装方面,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有十多台套大型的海上风电吊装设备,我们针对不同的条件优化施工吊装方案,应该可以使成本能够降下来。
翟恩地:下面请中天的薛总。
薛建林:中天科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海洋板块,从事海缆制造,包括风机基础的吊杆、打杆和后期的运维服务。产业链制造,增加了海缆和海缆的辐射业务板块。我们也在积极的从两个方面做一些工作,一个是基础方面的储备,首先是制造方面,我们正在做将来的一些设计,可以做两个方面的工作,目前3.5万的以后可以做6.6万的,这个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在国内平价时代完全可以使用。目前主打22万的交流,还可以再延伸,可以更好的输送一些大容量。对于将来的集群开发,可以采用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我们中天科技有幸在中国的海缆创新、引领方面,代表了中国的引领作用。
在这方面,从技术领域,施工方面的目标再下降10%的目标。
翟恩地:今天下午国网的专家介绍柔性直流造价一千瓦四千块钱,接下去每家要降30%,这个差别会很大。下面放一下双瑞的冯总。要想达到和整机同的价位,降低30%怎么降?
冯威:对于海上风电叶片来说,我们不要去浪费这次挑战。作为海上风电最大的零部件叶片来说,降本增效主要有四个方面,一个是通过持续的创新去降本,创新包括产品型号的创新和材料供应的创新,在产品型号方面还需要不断的做大容量的研究,10兆瓦、12兆瓦、15兆瓦,更大容量,更可靠,重量更轻的叶片,来降低成本。
从材料供应方面,由于叶片的成本不一样,降低叶片的成本势必要降低原料的成本。
降本的第二个方面还是要确保质量。海上风电叶片的设计寿命是25年,在设计方面一定要保证设计的可靠性和叶片的可靠性,一个良好的叶片可以在后面25年的运营中带来很多的节省。在叶片运营阶段,我们也需要改变以前生病了才去看医生的方式,我们需要定期保养和实时检测,变成预防式的维修。平价时代,质量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
还是需要规模化,有一定规模以后才能比较好的降低成本。
要考虑系统降本,和主机厂家,以及供应商一起来考虑。系统成本最优化,并不代表整机成本的最优化,所以还需要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合作,协同降本。
翟恩地:从整机商,到施工,到大部件,基本说是20-30%的水平要下降,时间需要两到三年,但是时间给不到两到三年,从2022年1月1日,什么补贴也没有了,我们希望能够有一个饥饿性的疗法,不希望有一个休克性的疗法。那如何能够减少冗余?特别是过分的冗余?包括今天上午专家发言当中,我们的标准,我们的规范,应该是建设先行,标准、规范后行。
海上风电我们已经面临这样一个休克性疗法的状态,如果没有标准,没有规范,但是我们通过这一两年技术创新,有一些新技术,新方法,能不能用到工程上去,你们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接受这样的新方法?这些新方法可能会带来大幅度的降本,但同时由于技术成熟度达不到标准规范的级别,也许会有风险,敢不敢用。所以我想问一下李主任和吴总,如何降低成本,你们能不能接受技术创新?没有标准和规范,在海上风电项目中的应用。请李主任先回答。
李来龙:站在开发商的角度去看,我跟关注的是可靠性,而不是冗余,冗余的问题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对设备的可靠性没有自信,另外一个,你对装机的规律还没有完全掌握,所以要增加安全纬度。对我来说,你增加一个设备我就增加一些成本。所以我们是很能接受把冗余降下来的,但是必须要保证可靠性。
我们有验证的手段验证了这个设计是合理的,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实施,如果没有验证手段,盲目的去做,怎么破解?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个人都很难接受。
翟恩地:有请吴总。
吴启仁:原来三峡集团建三峡工程的时候,国内的装机容量在二三十万,经过三峡工程的建设,经过行业人的艰苦努力,一下跃升为70万,现在到85万、100万,应该说这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它没有很多的技术规范可以让我们来参考。
我们三峡在响水工地做了什么?应该说中天可以做了首个城市,为什么我们有底气去用呢?还是依靠全产业链的技术自信,在这个基础上联合了上能所这些单位,技术单位把这个技术标准事先做一个研究,最后把它做成功了。从响水用了以后,给国内打开了一个新的试点。
后面马上建设的大丰二期,沿江工地,从理论研究走向试用,走向小规模的应用到大规模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科技创新逐渐走上平价之路。
翟恩地:要想两三年内达到平台,光靠现在成熟的技术是达不到的,就是要进行创新,一到3是概念阶段,4到6是挂机实验,我们要求7级以上。技术成熟度是6,甚至是5,我们能不能平价呢?通过自己的团队来验证。今天在座的这些行业专家,包括单位,可能接下去要重点思考,没有突破性的创新,要想达到平台,利用目前的手段去推还是比较难的。
下面一个问题,还是问整机商,今年明年是海上风电的建设高峰期,由于产能的影响,风机是供不应求,两位代表认为海上风电稍加改造,陆上风级改造下来,今天两家整机商在这里,先请上海电气的许多总说一下,陆路风机改造能不能用到海上?
许移庆:陆上的全球第一是谁?是维斯塔斯,全球的海上第一是谁?西门子歌美飒,这个毫无疑问。如果陆上的改造一下就可以用到海上去,我认为维斯塔斯早就第一了。
于晨光:我简单谈一下金风的认识。整个行业内确实存在着一种现象,我从金风科技层面来说很明确,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在整个海上,无论它的环境,高温、高湿带来高腐蚀,它其实对产品的要求提升了很高,海上、陆上是两个产品,它的规范是完全不一样的。在行业早期,2013年左右,海上风电大发展的时候,行业内也有2兆瓦、2.5兆瓦,设计标准不一样,应用的环境不一样,规范不一样,是无法直接呈现的。
打一个比方,因为海上的设计标准和陆上的不一样,很简单的一点,比如设计寿命,陆上是20年,海上是25年,这5年的差距非常大,一个核心部件的皮包载荷来看,海上是陆上提升的一倍,是无法把陆说的机组经过简单的改造能够达到海上使用的。所以陆上的改造是无法用到海上的。
翟恩地:今天开这样一个会议,得到了盐城市,特别是大丰区的大力支持,我要替大丰问一个问题,在台上的几家企业非常有代表性,在接下去这段时间,你们还有哪些计划能够促进当地的产业园或者生态圈?
冯威:双瑞已经在做二期了,我们会把更大容量的叶片用到海上风电。
翟恩地:建一个叶片的工厂?还是有几个计划?
冯威:二期工厂已经开始建设,预计年底会投产,总共有四条线,全是为海上风电做准备的。
许移庆:目前已经在江苏投资了两个亿,一个如东,一个东海,下一步的投资是不是还要走重资产投资的方式,因为资产投资还是需要跟资源匹配的,这样才能平衡投资,没有资源、政策支持很难做下去,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于晨光:首先金风科技到了大丰以来,非常感谢大丰对我们的支持,这种支持也是让我们一直坚持做下来,做到现在的规模,达到30家配套产业链的进驻。接下来在一二期制造厂房的基础上,我们已经投入了五个多亿的实验检测中心,今年会开工建设全球非常领先的16兆瓦多自由度的实验平台,可能在新的阶段,要把我们的技术创新,大大丰的技术创新再提说一个台阶,支撑我们整个评价,支撑整个大丰未来的发展。
吴启仁:我们作为开发商,首先感谢盐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从响水开始,响水已经投产了,也是感谢大丰区区委区政府对我们的大力支持。马上紧接着要开工的是大丰二期,这个项目原来是想和其他的业主一起,我们在区政府、市政府的领导之下克服了很多困难,最新的采用高压交流的方式输出,也是得到了相关主管部门的支持。在这里也是要感谢金风科技这个坚强的团队,在政府的领导之下,为大丰区的发展继续做出贡献。
李来龙:我觉得我们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我没有展开说,为什么要说定制化装机?定制化两个概念,一是根据资源的定制,二是根据产业的定制,华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电开发商,发电运营商,我们有能力组织全国的,甚至全世界风机制造相关企业和产业链的企业。假如有一块很完整的资源,这个企业自然会和我们形成紧密的联系。
根本多个厂家的特点,根据产业链的特点,我们定制化涉及这个区域的风机,然后召集相关的企业落地。
也正因为成熟的合作,我们可以对一些分布式的区域,对成片开发资源的地区,可以把这个产品运用到相关区域,来实现这个区域的经营、增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有整体开发价值的区域,把这个产业链做的更强,没有这个层面开发优势的地区,把它的成本真正降下来。
方滔:华东院在大丰区政府的指导下,已经十多年在海上风电的规划,包括技术服务,接下去进入一个短暂的休息期,我们华东院已经在大丰区和主机厂家,包括产业链条的方方面面在认真的探索、研讨、研发,今天上午李区长在推荐报告上提到了资源禀赋,争取把这些项目以更优的方案,不能说马上达到平价,但是尽量做到最低的造价,经济效益更好。
薛建林:上午我是代表集团签约40个亿,我们以中国500强企业上市公司,中天踏实新务实的作风,我们相信,在大丰这个产业园做的更大更好更强。谢谢。
翟恩地:我也代表李区长谢谢你。今天这几个话题还是面对海上风电马上进入平价,国家补贴退出,地方政府的补贴基本上无望,这样严峻的形势可能会进入休克疗法,我们把开发商、整机商、施工单位,包括大部件、制造商召集到一起进行研讨,今天的这些观点对我们在座的企业的也好,负责人也好,还是有帮助的。
今天下午举办的这场研讨会,在这几年的发展当中也得到各大企业,广大领导的支持。
下面的活动是19号在苏州,它更多的是技术交流,所以19号是一年一度海上风电的开发、设计、施工技术分析的交流峰会。还有每年年底12月10日左右,今年具体时间还没有定,对规模比较大一点的,每年六七百个人参加,也是海上风电技术创新的交流,也是希望大家能来参加。
今天再次代表协会,也代表李区长,感谢台上嘉宾的分享,今天下午主论坛和嘉宾的发言,对整个行业的评价提供了很多方法和步骤,也提供了一些信息,尽管我们知道2020年以后,从事海上风电的企业会面临比较大的挑战,今天下午的研讨对渡过这一两年的艰难时期有一些应对的方法。我们这个行业需要抱团,大家的声音要一致,这个行业涉及到20万的从业人员,这两年高速发展,刹车是可以的,但不能停顿,不能是断崖式的。中国海上风电峰会也会和大家一起呼吁,为达到平价共同努力。
感谢大家今天下午的分享。一年一度的中国新能源高峰论坛海上风电分论坛到此告一个段落,希望大家每年都可以到盐城市来献计献策,相信中国的海上风电还会持续发展。今天大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发言根据速记整理,未经嘉宾审核)
资料来源:能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