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风电网 » 风电人物 » 正文

易跃春:“十四五”将成为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新的战略转型期

日期:2020-08-27    来源:风电头条(微信号:wind-2005s)  作者:行珩

国际风力发电网

2020
08/27
16:3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易跃春 风电产业 十四五

【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 报道】2020年8月27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CREI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主办,上海电气承办的第五届全球海上风电大会在山东省济南市正式召开,中国可再生能源理事会风能专委会秘书长秦海岩担任大会主持。

海上风电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领域,发展潜力巨大,已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的战略抓手。科学合理开发海上风电是国家重大能源战略,更是国家能源供给侧的重大改革。

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在主题演讲环节,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说:“在政策新形势下,‘十四五’时期力争实现近海新增并网容量800~1000万千瓦,研究推进远海海上风电规划布局和示范性探索”。

此外,易跃春从中国海上风电过去发展的基础、现在面临的问题、未来发展的设想三个方面,披露了一些数据,也发表了一些自己对行业的看法。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

过去:政策标准护航海上风电产业

据易跃春介绍,截止2020年6月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6.99GW。在我国沿海省份中,有8个省份有海上风电项目并网,其中,江苏海上风电机组累计并网容量达到4.74GW,占全国海上风电总装机量的67.8%,是我国海上风电市场的”排头兵“。

随着装机规模的逐步扩张,我国风电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从风电机组的单机规模看,目前我国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大多数在5MW及以上,其中,上海电气6.25MW、金风6.45MW、明阳5.5MW和远景5.2MW等大兆瓦风电机组已经成为市场主流机型。

从风电施工技术及成本看,我国海上风电项目设计施工能力正在不断提升,多年经验和装备制造水平的不断提升带来的是建设成本的迅速下降,海上风电降本幅度明显。

据统计,2017年,我国沿海地区海上风电项目单位千瓦投资最低达到14776元/kW,相比较2007年下降了11891元/kW,下降幅度高达44.59%;单位电能投资最低达到5.6元/kWh,相比较2007年下降了3.49元/kWh,下降幅度达到38.39%。

据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记者了解,在目前海上风电项目工程投资构成中,风电机组(含安装)投资费用占到总投资费用的45%,风机基础施工投资费用占到总投资费用的24%。

在海上风电政策方面,我国海上风电产业政策与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在产业支持政策、技术标准、产业规划方面有了长足进步。

现在:三大问题困扰海上风电产业

在谈到我国海上风电产业面临的问题时,易跃春坦言:“在我看来,我国海上风电产业目前面临三个问题:近海资源趋近饱和,深远海缺少政策研究与控制;产业集群发展有待加强;海上风电补贴退坡压力加大。”

据易跃春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开展前期工作和已经投入建设的海上风电资源已经趋近饱和,至2020年6月底,各省复合规划内核准海上风电总容量达到35GW,其中有7GW已经并网,项目发展空间不足。

为了解决海上风电资源不足的问题,易跃春认为我国应当制定深远海风电开发计划。据预计,我国深远海地区风力发电可开发资源潜力高达20亿千瓦。他以欧洲为例:“2019年,欧洲在建海上风电项目平均装机规模达到621MW,在建海上风电项目离岸平均距离59公里,最远超过100公里。欧洲海上风电产业体现出‘海上风电项目呈现出单个规模庞大,建设距离走向远海的趋势。’”

同时,易跃春认为,我国和欧洲先进国家在海上风电产业链集群方面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产业集群发展有待加强:“英国、丹麦等国海上风电成本快速下降离不开风电产业集群带来的价格优势。而我国风电产业集群则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方式:一是在于产业链完备程度方面不足,主轴承、叶片等产业链相对薄弱,运维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二是围绕风电母港产业集群尚未完全建立,目前已投运风电母港主要集中在江苏,其他地区产业集中度与完备程度还有待提升。”

在最为棘手、也是参会嘉宾最为关注的海上风电补贴方面,易跃春认为,虽然目前国家政策要求2021年底未完成全部机组并网的海上风电项目不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但目前有部分地方政府在考虑通过合理分摊接入工程、电价补贴、补贴产业链的方式推出海上风电补贴政策。

同时,易跃春也认为,需要加强对海上风电前期工作成果质量的重视和海上风电施工安全和装置质量的重视。安全大过天,在风电抢装期更要注重风电项目建设的安全性。

未来:近远海协同发展创新海上风电发展模式

易跃春认为,未来的海上风电市场中,大兆瓦风电机组的应用将更为普及,风电场单址规模将持续扩大,深远海域开发趋势明显的同时竞价上网成为发展主流,发电成本不断降低。

“在欧洲,近三年来新中标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均在6.0MW以上,最大单机容量更是达到8.4MW。”易跃春说到,“大兆瓦风机方面,GE推出了12MW风机,西门子歌美飒14MW风电机组研发也已提上日程。国内东方电气、明阳智能等企业也已经推出超过10MW的风电机组。”

在发电成本方面,易跃春认为未来竞价上网、平价上网必然成为产业发展主流。“目前,英国海上风电成本已经从2012年的0.85元/kWh降低至2019年的0.35元/kWh。过去十年间海上风电平均成本下降了50%以上,未来仍将继续下降。”

在谈到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的未来设想时,易跃春认为“十四五”将成为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新的战略转型期,应当力争到2025年海上风电并网容量达到20GW。为了达到该目标,海上风电产业需要推进近海风电项目布局的优化与建设的同时注重远海投资开发的规划与布局,为“十五五”打好基础。“稳妥推进海上风电发展,以合理规模带动产业平稳发展将成为海上风电产业的主旋律。”易跃春说到。

在海上风电重大工程方面,易跃春提出了两个思路:一是海上风电基地。争取以百万级或千万级海上风电基地模式示范建设,加快海上风电集约化发展,带动成本快速下降,争取“十四五”末期实现平价上网,为“十五五”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建立综合能源体系为基础的能源岛,结合海上风电基地的基础,打造风能、氢能、海水淡化、储能及海洋牧场等多种资源集成的海上能源岛工程,为沿海城市同时提供高质量、低成本、无污染的电力、氢气、淡水资源,同时利用储能实现多能互补。

具体而言,渤海湾、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份应该依托当地海上风电资源,发展特色化的海上风电工程布局。以山东地区为例,山东地区风能资源条件较丰富,100m高度年平均风速在7.1m/s~7.9m/s之间,可以围绕渤中风电基地、半岛南风电基地、半岛北风电基地展开集中规模化开发。在做好海洋、海事、特殊用海衔接的基础上,探索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在黄海、渤海组织开展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试验,试点海上风电制氢,在沿海及海岛地区建设海上风电制氢项目等。

返回 国际风力发电网 首页

风电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