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风电网 » 海上风电 » 正文

“江苏南通五虎”之一!这个“全国海上风电第一县”的风是何时吹起来的?

日期:2020-06-10    来源:交汇点  作者:王建朋 李睿哲

国际风力发电网

2020
06/10
15:0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海上风电 风电产业 南通海上风电

以海为媒,联接世界。初夏时节,南黄海畔的如东再次汇聚海内外目光。6月8日,2020中国(南通)海上风电产业链发展大会在如东召开。

江苏如东,东临黄海、南濒长江,凭借“靠江靠海靠上海”这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造就了一座绿色、开放、创新、宜居的海滨新城。

作为“南通五虎”之一,2019年,如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2.42亿元,首破千亿大关,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中位列第30位,较去年上移13位。

“发展速度争第一,百强排名升十位,为南通争当全省沿海崛起龙头作贡献。”今年1月份南通市两会期间,市委书记徐惠民在参加县(市)代表团审议时,对如东进一步追赶超越提出更高要求。

以海为田:小文蛤做成大产业

茫茫潮汐中,矶矶沙堤起。北宋范仲淹于公元1028年建成范公堤,开启了苏北历史上大规模围海造田的开端。上世纪50年代,为了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成千上万如东人奔赴荒滩修建新的海堤。历经几十年的风雨,这些堤防捍卫了如东百万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

汹涌澎湃的海水与涨落有序的潮汐,不仅给如东人带来了丰饶的海鲜佳肴,还孕育出如东厚重的海鲜文化。在这里,文蛤有着“天下第一鲜”的美誉。

1号君了解到,如东是全国最大的文蛤养殖出口基地,出口量占全国三分之一。该县拥有滩涂面积104万亩,文蛤养殖面积33万亩,全县养殖企业25家,常年从事滩涂养殖生产的专业渔民达2500人,年产量2万吨,产值4亿元。

百里海疆,万顷滩涂。初夏时节,从空中俯视,如东县境内的南黄海滩涂上,汇入大海的水流和滩涂构成斑斓的图案,蔚为壮观。每至六月,在这块含盐度较低的沙滩上,文蛤便以相当惊人的速度繁衍。

文蛤味美食鲜,但采收却异常辛苦,过去一直靠人工采收,作业方式风险大、强度高、用工多、产效低,随着上一代渔民的老去,如东境内不少养殖场开始出现了断层式用工荒,文蛤产业的发展因此受到极大制约。

如何能够实现采捕机械化?4月23日,南通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朱进华带着农机、海洋、渔业、安全、环保等方面的专家,来到该县三联滩涂养殖公司的文蛤养殖基地,实地调研、考察文蛤机械化采捕作业情况。据了解,目前一种采捕机型已进入采捕试验阶段,还有一种大型采捕机已完成升级,即将投入实践。

“力争在三个月内将文蛤采捕机定型投产,使之形成生产力,共同为海上‘机器换人’作一份贡献,为‘平安渔业’尽份职责。”朱进华在随后的总结会议上说。

凭海而生,靠海而立,小文蛤也能做成大产业。除了围垦造田,如今,如东人为这片临海的沃土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资料图。

与海共生:“全国海上风电第一县”名副其实

在洋口滩涂,上百台风力发电机擎天而立、迎风旋转,与蓝天、白云相衬,在黄海之滨,在广袤的旷野之上,形成了一个非常壮观的风车大世界。

如东的风是什么时候吹起来的?从无中生有到发展壮大,从小有名气到蓬勃崛起,如东风电产业的发展又经历了什么?

发展海上风电,如东具备天然优势。资料显示,该县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其东面和北面濒临南黄海,拥有106千米海岸线,区内滩涂广阔,受冬夏季风影响,风能资源十分丰富。

于是,2004年,如东在全国率先上马风电绿色能源项目。

起初,风电场使用的风机全部依赖从欧美进口,庞然大物海运转陆运运输成本高、路况受到限制,影响项目建设进程。

“长此下去不是办法!”如东县委县政府当机立断,决定从打造风电场家门口的制造产业基地出发,持续推进风资源换产业,走引进科技型重大项目和自主培育研发企业两条腿并走之路,引导企业向风电设备制造、风电场安装、运行维护的上下游产业延伸。

2009年,我国首个海上(潮间带)风力发电项目———龙源江苏如东海上潮间带试验风场首批两台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正式并网运行,标志着如东县风电场建设正式由滩涂向海上迈进,在全省率先吹响了建设“海上三峡”的号角。

2012年11月,随着龙源江苏如东150兆瓦海上(潮间带)示范风电场全部投产发电,龙源电力在如东县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场。

2016年,由中国广核集团自主开发建设的江苏如东150兆瓦海上风电场示范项目成功实现首批6台风机并网发电。该项目实现了国内外海上风电多个“第一”:国内第一个离岸最远的海上风电场;亚洲第一座投运的海上升压站;国内最长的110千伏三芯海缆;基础钢管桩达到全球之最等。

截至2019年6月,如东建成18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180万千瓦,从零起步的产业链上布局了83家企业,形成风机装备制造、风电场施工、风电场运行维护的全产业链。

6月8日,在2020中国(南通)海上风电产业链发展大会上,徐惠民说,“海上风电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海上风电看南通’的发展态势正加快形成,一个新兴的世界级风电产业之都呼之欲出。”

当日,南通(如东)风电母港装备产业基地揭牌。1号君了解到,该产业基地由风电场集控中心、风电母港及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组成。风电母港核心功能区已建设完成,上海电气、海力风电、中信世纪新材料等一批风电机组总装和材料零部件企业相继落户,正在打造华东地区首屈一指的百亿级海上风电产业综合平台。

资料图。

依海而建:“港口引领”是县域经济的首要战略

沿海绵延10多公里的“风车之林”,是如东海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与这海上风电场交相辉映的,无疑是那东方深水大港。

港口兴则沿海兴。但这样一个优良的深水港口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中国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在如东县长沙镇海岸线外,发现了一条直通太平洋的潮汐通道。专家论证认为,这是江苏唯一能建10万吨级以上深水海港的天然港址。

此后的20多年,围绕“能不能建港、要不要建港”,洋口港被各种争议困扰。如东历届县委、县政府坚定建港目标,锲而不舍,先后邀请10多位两院院士、20多家国内顶尖研究机构参与研究,召开大小评审会60多场,形成科研成果近2000万字。

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洋口港最终被列进全国可建10万吨级以上港口的重要港址。

2007年,江苏LNG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2008年10月28日,洋口港实现初步通航,长江口北翼告别了没有深水海港的历史。2011年11月8日,一期总投资63亿元的中石油江苏LNG项目正式投产运行。随后洋口港开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14年8月10日,国务院正式同意洋口港一类口岸开放,开放岸线6910米,15个泊位。

依托于这个世界级深水大港,如东吸引了一批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重大项目在临港园区落户,正加速打造临港产业基地。

翻开发展成绩单,1号君发现,该县在2018年便与“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建立了贸易往来,基本实现全覆盖。而未来,洋口港还将源源不断释放出沿海开发的强劲动能,助推如东经济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返回 国际风力发电网 首页

风电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