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风电网 » 风电人物 » 正文

北航教授赵廷弟: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敏捷综合保障

日期:2019-09-19    来源:能见App

国际风力发电网

2019
09/19
12:0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赵廷弟 风电设备质量

  9月19日,“2019第三届中国风电设备质量与可靠性论坛”在株洲召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廷弟出席大会并发表了题为《基于全寿命周期的敏捷综合保障》的主旨演讲。以下为发言全文:
  赵廷弟: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早上好,非常容幸,也感谢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的邀请,也认识了各位专家,我下面用50分钟的时间来介绍一下我所从事30年的专业,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敏捷保障。
  需求和背景简单说一下,我先介绍一下可靠性的工程,最后谈一谈运行保障和智慧运维。我跟风电接触过一些,对目前的装机量,目前面临的困境都很清楚,我看了一些咱们风电领域的人,我想把这个简单的需求说一下。一个就是占领市场,装机容量也很大,对于长期运维来说,肯定面临一个困境,现在比较凸现一些。
  对于保障和运维的认识,我觉得还是我们还是处于前期,只是解决目前的几个问题,可能对于未来长期几十年的运维的认识不够重视,缺乏专业和体系化的能力建设,新的概念很多。怎么说呢,可靠性系统工程是一个学科,运维也好,维护也好是一个专业,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了,从美国人开始的,可靠性工程走得最快的是美国军防,包括民用航空方面,在六七十年代就很成熟了,我们国家紧紧跟随,后面也成熟了。风电虽然是一个新兴产业,它所包含的这些系统和需要的运维的专业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今天通过这个介绍也希望在未来风电当中做一些应用。现在的新概念很多,大数据云平台,我也看过很多做这个,其实我们真正运维好还是要做好基础工作。
  长期的危机就是说规模迅速扩大,当然危机危机,是危也是机,风电的运维市场也是我们未来一个很大的市场。之前我跟三菱电机接触过,最近跟三一接触,包括跟吉利汽车接触过,未来卖的不是产品而是服务,未来可能汽车送给你,现在运维是挣钱,现在英国的一个落诺(音)公司,跟阿联酋航空签了合同,整个运维由它负责,发动机挂在飞机上,飞一个小时多少钱,剩下的事跟航空公司没有关系,未来卖服务,为你的用户服务,增长它的效益是一个很大的趋势。风电这块运维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那么下面我想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我们运维怎么做?这个实际上是以美军为先导的一个学科,也就是说一个用系统思维,工程的经验,系统性地识别故障带来的风险,怎么消除带来的风险,最后达到一个最佳的效能,让用户少花钱多办事。所以整个以效能为目标,以故障为核心,安全为底线,涵盖了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测试性和保障性。
  跟运维最密切的就是维修测试和保障,运维不仅仅是说维修故障,对于整个过程当中的保障,甚至包括说明书。大家都记得在几年前,在上海虹桥机场有一架飞机差点撞上,追究有一条就是对于飞行手册没有仔细看,违反了飞行手册的一些操作,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当时是飞行员把飞机拉升起来了没有撞上,奖了300万,从专业角度来看其实拉起来比撞上去风险更大,急忙拉上去如果掉下来就完蛋了,撞上去风险反而要小很多,很多事情要系统性考虑,你突然想起来,或者完全靠飞行员自身的能力很难办到,维修保障不仅仅是故障的问题,还包括手册这些问题。最佳的维修保障不是把产品交给用户之后决定,而是设计决定的,更大的前期由设计决定来决定它的模式和效应,所以我们是一个高效能的全生命周期的保障。
  大家看看对于一个产品或者系统交互用户以后,长寿命,高可靠,保安全,能力强,快诊断,易维修,好保障,功效好。我们还有6件事可以干,交互给用户之后,能力是固定的,用户要维持这个能力要做6件事,先导权决定在设计而不是在用户,先要把孩子生好,生一个健康的孩子,才能保证后面的。所有的产品都会产生故障,就跟人一样,会生病,有些要保证安全,我们要对故障进行维修,首先进行测试,维修还得拆卸,有人说风电上去,电机拆一下30万,费用很高,不利于拆卸。就像飞机一样,大家进去就看飞机,飞机的门皮可以打开,然后把设备拉出来,所以维修非常方便。要维修需要有备件,要工具,故障检测的设备,还有维修人员的数量,也包括维修人员的水平,是一个全特性的保障,可靠性工程代表5个性能,第一个就是高可靠,其次就是产品能处于工作状态的能力,就是寿命,可靠性跟寿命是两回事,人60岁退休了,安全是不能出事故,再一个就是好维修,设计好就会好维修。
  也就是说,我们看待风电,不仅仅是单一的风机,而是所有风机构成的一个大系统,我们需要全系统、全特性和全寿命的设计。全系统是说整个风电场的设计到主机设计,甚至一个元器件的选择要完整考虑,总体完整考虑。首先是可靠性+寿命,如果我们能做到30年甚至50年不出故障最好,实际上做不到,对付故障的手段就需要看病,引起了安全性,测试性,维修保障性,不能做到绝对可靠,好维修也可以,这样保障了可靠性和安全性。现在是说SHM健康管理,这里面两个特性,一个故障管理,一个弹性。一旦系统出现了故障,系统对于故障的容忍程度,容错的能力,最后是一个故障和效能的管理,为什么我们要用到余度,不是说我要保证风电的任何问题都不出,即使有部分故障,但是我能保障正常的运营,这样效率就出来了。以前飞机是要求所有问题都没有才可以起飞,现在飞机是最小放飞清单,有些故障没有关系,不影响安全。现在是两台发动机,其实如果一台发动机故障了,在空中停车了,安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一台发动机足够保障大家的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就找一个就近的地方落落下来了,只要我的功能和性能能够实现就OK了。
  这个就是全过程,从产品认证,风场在西北,还是在海上,包括运维的场景,包括将来维修的场景都不一样,需要我们分析之后决定我们怎么设计,最后保障用户的使用效能,包括生产,从需求一直到保障。整个过程当中包括可靠性的数据都要修订维修策略,同时改进设计,是一个全寿命设计。我们风电场可以看出这个系统,是一个主的设备。
  我们要降低故障的概率,降低故障的影响,需要什么人维修,以什么方式维修,诊断故障也是,先知道故障模式,我就知道故障现象,从故障现象我就知道在哪儿?定位很准,你像现在的飞机,这个故障检测率达到98%,故障的隔离率,就是我诊断出来肯定故障在这3个故障上,我要95%的概率定位在某一个位置上,现场维修的,直接定位到某个设备,现场直接更换就完了。我们保障的时候需要维修手册,需要保障资源,所以说保障需要维保人员,维修很简便,安全对于整个风险的识别。围绕着故障模式,围绕着影响,影响我们产品的设计,影响故障诊断的方式,产品的维修装配的方式,包括最后的保障方式。
  也就是说,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针对这5个特性做设计,但这5个特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要呈一种系统,运维系统,飞机里面叫中央维护计算机,飞行过程当中出现的任何故障都通过传感器,通过测试点把所有的故障传给中央维护系统,如果给安全相关直接转给飞行员,只要不影响安全的直接传给中央维护系统,现在有把传给机场,告诉机场需要什么样的备件,飞机落地之前机场就把备件准备好了,飞机一落地马上可以更换。这样效率非常高,以前是时间很长,现在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我们针对故障有相关的系统来保障用户在使用过程当中的可靠性。
  一个就是故障的系统性,这是MAX,我是调查组的专家,MAX第一首先是一个飞机本身有固有的本质安全,当时波音为了省钱,换了发动机,发动机太大,试航有要求,所以往前升,往高抬,导致对气流有影响,所以产生了失速,飞机失速意味着掉下来,所以波音增加了一个MCAS系统,但是波音有一个缺陷没有发现,工角(音)传感器故障了,本来想办一件好事,工角(音)增大,传感器坏了,当时设计不使飞行员干预,其实这个是中国人最早发现的,其实我关掉MCAS系统就没有影响,所以首先本质不安全,第二增加了一个安全系统,安全系统考虑不周全,没有考虑传感器故障,包括其他地方的故障,导致好心办坏事,到了功能失效,到了安全,很多因素综合导致的。对于安全问题我们在设计过程当中,用系统思维来搞安全,安全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第一个我们要系统性主动性地解决故障问题,解决安全问题。也就是说从需求,从整个研制到使用过程,对风险要进行识别和管理,通过设计,通过分析,包括通过使用过程中的应急方案和保障来去保障安全,同时安全又是一个复杂系统的特性,就像前面的MCAS,是一个系统涌现出来的故障,不是单一的故障,所以不管是对安全也好,还是对可靠性也好,一个是设计,制造,运维,同时你所运维的对象是一个复杂系统,故障有相关性,甚至接连故障,有一个很强的系统性思维。
  大家可以看这个什么视频,什么才叫好维修,这是50年代F1大赛换轮胎的录像,50年代换轮胎时间很长,大概1分多钟,再看到了2013年,21世纪的换轮胎,我数了一下大概4秒钟,这个就体现了好维修。这个好维修在于它的设计,它设计得很好,后面我们发现,这个好维修代价上不好保障,数了一下大概20人,不好保障,但是好维修多了,轮胎很快拆下来,很快装下去,人太少,轮胎拿不动,前面两个人把车撬起来,人力少了代表老板发工资少了,成本降下来了。
  我们风机厂的设计也是一样,要减少维修的工作项目,检测方便,合理布局,难以维修的产品尽可能放在设备的里面,可靠性高的尽可能放在里面,较少的维修资源,不要整一堆专业设备和专业工具,最好是买一个扳手就可以修,包括使用说明书别搞得太复杂,越简单越好。一个核心的就是维修规划,我们的维修,风机装在新疆,或者装在大海里,维修起来不方便,维修总的策略是两级维修还是三级维修,两级维修就是在风电场进行更换,有一些大的结构件可能需要适量维修,剩下的拿回来之后谁来修?拿回厂家修。还有一个三级维修,中间有一个维修厂,维修深度比前面的深一些,最终的还是在厂家。现在很多都是两级维修,换的东西拿回厂家维修,也有一个缺点,原来我比较崇尚两级维修,我接触军防比较多,它要快。最近我买了一辆车,有一个自动天窗骨架坏了,4S店要三四千块钱帮我换,他们帮我关上以后我也没打开过,后面有一天打开了,却关不上了,但那天刚好北京下大雨,关不上天窗车就要泡水,最后没办法我使劲一怼就关上了。现在我也不修了,每次合不上了,用手一撞就下去了,是因为车的刚性不行了,这样一个维修,对于我来说维修成本低多了,如果完全更换给用户成本很高。我现场更换的深度问题,现场更换的产品,航空叫现场可更换单元,你换得多大多深这是我们设计的一个学问。
  维修基本上分为预防性维修,主要是针对安全,就像飞机一样,剩下的就是事后维修,有一些当然维修现在更多定时维修,包括人的目视,根据传感器来维修。那么还有一个就是修理级别的问题,修理周期的问题,修理方式和周期的问题,这是根据可靠性来定的,以可靠性为周期的维修,我们经常去大修一次,检修一次,检修周期到底多长?根据可靠性水平来定,我们周期如果太长可能会导致我的任务不能完成,甚至导致安全问题,这个需要我们通过预计,跟现场可靠性数据分析,来决定我维修周期的长短。这里面都有一套理论在支撑着我们,它跟产品故障的影响,跟分布特性,包括故障周期都是有关系的。
  维修性的设计,包含一个平均预防性维修时间,可能配件不见得贵,但是需要从德国运过来,这样成本很高,我们从设计上要进行总体布局,模块化设计,标准化设计。我们国家的歼击机要挂导弹的,按说挂架是模块化的,挂架左右不能替换,有时候作战的时候,可能这个导弹是好的,需要拆下来放到这个飞机上作战,但是我们国家最早做不到,互换性做不到,现在完全没有问题,都可以互换,导弹挂架都是通用的,随便一架飞机都可以挂上去,这是维修设计性一个重要的方面,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可能不同的风场,甚至不同容量的风机,很多是共性的,通过标准化设计,你采购备件的时候,种类越多,采购量越少,同时维修人员也简单了。还有一个就是维修安全,维修人员不能在维修过程当中出事故,同时不能因为维修人员导致产品故障,有些人修不好就会导致产品故障。
  现在有一个很好的手段就是虚拟维修,飞机都是这么做,至少军用产品这么做,大家都是数字化设计,然后才出二维图纸,我们在设计过程当中通过三维的仿真,就可以来观察可视性,可达性,能不能可拆换,外场更换单元大小的时候,人在维修的时候不要弯腰,也不要跳着脚尖,我们通过虚拟维修来模拟我们将来的维修。包括我们学院给C919,我们帮他们做的,发现很多可达性问题,包括装配性也可以,维修性可以通过很好的虚拟现实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传统的诊断就是设计的时候不考虑诊断,只考虑功能性能,包括各种各样的信号来很麻烦地决断到底什么出故障了,以美军思维的思维,我不是这样设计,我埋传感器,埋测试电路,埋在什么地方,可能要通过飞马(音),这个时候还得把他们去出来,有一个测试性设计。当然我们最后的就是这个BIT,我利用电子产品或者我机电产品现有的设计来获取我的故障信息,判断故障在什么设备上发生的,这样效率非常高。维修人员到现场马上知道,他马上换就可以,不需要很长时间来诊断。如果BIT做不到,我就做ATE,一个诊断设备,跟风电主机有一个接口。再有一个就是通过人的综合判断和智能诊断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没有手段,没有办法做,对于工业产品来说最好是越简单越好,不要上人工智能,首先通过设计来解决80%,90%的故障问题,最后难的问题需要人去解决,这样成本很低。
  一个是故障检测率,在现场发生的所有故障能够诊断出来百分之多少,飞机是98%,定位在哪个设备,这个是隔离率,还有一个虚警绿色。这是一个航空三机诊断方案,测试系统,LRU就是叫做现场可更换单元,它实际上在现场我通过测试性,直接换备件,这个备件换回来,我到SRU,车间可更换单元,维修厂,更换机箱,最后就修板子,这个过程完全通过测试来判断,在现场可以判断出哪个设备故障了。到了维修厂就可以知道设备里面的哪个板子坏了,最后我还要修板子,板子上到底什么东西坏了,不同的修理级别,维修深度不一样。现在航空的维修趋势就是中间这个不要了,要不现场维修,要么直接企业去维修。
  大家看这个录像,这是综合保障。大家可以看到维修人员就是作战人员,所有的拆装设备,就是一个吉普车的自身部件,或者简单的维修部件放在车上,这是保障性最好的,不需要任何外部的人员和外部的拆装设备,这就叫好保障。对于保障性来说,一个是风机好保障,需要的人员少,需要的工具少,需要的手册少,甚至小学毕业就可以修。好保障就是我为了把风机修好,我需要建立的保障系统是最小的,最简单的,而且这个保障系统能够修任何型号的风机,这样就是好保障。所以保障方面需要的内容很多,它拆下来还能装上去,时间紧张就不给大家全部看了。
  也就是说,我们把这个产品交互给用户,在风机场做完整的运维要九大因素,民军定的十大要素,一个维修人员技术等级保障,还有一个训练保障,还有供应保障,保障设备,也包括保障设施,要有车间,厂房进行维修,还有拆装和运输,要好运输,风机大浆叶是很难运输的,你太大了火车过不去,这都是一个保障的要素,你要很快运输,同时运输当中要保障我不能出问题,包括维修资料,交互给用户不仅仅是一个风场一个风机,这个东西都是设计出来的。
  所以综合保障里面我要做很多事,第一通过FMEA的分析,目前确定维修种类,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要分析维修类型,包括维修周期的确定,谁来维修,需要什么样的保障资源,需要一套的维修分析。这个需要设计人员来干,先对风场的使用环境,运维场景做一个调查。综合保障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保障的环境,主系统和保障系统要并行研发,不是说最后才是保障系统,然后就是使用保障条件和主系统、保障系统的综合考虑,用户要买一条船,不能告诉用户说我这个船太大需要修一个新码头,这个用户做不到,所以你要船适应码头的要求。主系统与保障系统的综合考虑设计,要一体化设计,总量减少元器件,设备和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比如说螺钉就差那么一点,螺钉规格太大设计和维修起来很麻烦。还有系列产品综合考虑,不同种类,不同类型,或者不同规格的风机,能不能尽可能用通用的,一样的设备,这样维修成本很低,保障起来很容易。
  其实我们从保障的运维角度来看,两个弹性,一个是时间运维弹性,首先保障安全可靠,实在不行故障了,很快发现故障,很快恢复故障,时间上有弹性,恢复和发现故障,中间甚至不影响用户的使用,实际上是可靠性工程的一个概念。还有一个概念叫做能力域的弹性,首先要对任务场景和维修场景,运维场景进行一个分析,进行模块化的综合设计,资源共享,信息融合,甚至是包括整个风场的资源融合。比如说我一个主机,这里面可能有电子产品,有控制产品,是不是我很多主机可以用一个电子产品控制系统来做,飞机上不装航电系统,也不装雷达,导航系统,全部是在地面上,一个计算云,飞机重量减轻了,故障也少了,这样可靠性性很高,我们能不能做成一个,提高效率。我需要能力方面的弹性,故障方面的容忍,一个是有余度,从事资源共享,可以现场重构,适时重构。
  所谓的敏捷,为什么不提智能,智能是要发现和创造规律,现在的智能只能叫敏捷,美国人叫敏捷,通过设计可以进行动态重构,保障用户使用的可靠性,所以我管它叫敏捷。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解决敏捷保障有这么几个,三部曲,这是一个可靠性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说,我们交互用户直线,大家知道叫早期故障,制造过程当中,或者材料的缺陷或者安全的缺陷会导致早期的故障。交互用户最好在平滑期工作,最后到了耗损期就停止使用,交互用户的使用寿命是在这个平滑期,这个是大型的系统,我觉得包括风机符合这个规律,可靠性大家看一下,是这个平滑的一个直线,就这个直线跟这个坐标间的高度,寿命是平滑直线的长度,这两个是分离的。也就是说在这个区间里基本上是偶然故障,有些可能寿命很短,但是可靠性很高,生活中有些人一天生病,经常请假,但是活得很长,有些人不请假,但是突然就死掉了。要想健康就要拉链,但是要想长寿不要锻炼,因为你要锻炼就会耗损,为什么运动员寿命很短,我们叫做加速寿命时间,为什么人要锻炼呢?我们在生活过程当中血液在流通,垃圾肯定会产生,通过锻炼让垃圾慢一点,少一点,冲刷掉保障健康,但是现在过度了。现在有暴走,很多人暴走之后病会更重,可靠就是要运动,长寿就是要静止,我们风机也是一样的,我要可靠性经常加润滑油,但是不能过度维修。所以我们需要把基础打好,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整个风场甚至几个风场之间要做综合化,优化,产生一个高效的维保现场,最后才是智能化。我通过大数据来掌握这条曲线规律,整个整个风机,也掌握每个设计的规律,做到个性化的,维修周期越长越好,这样来提高我们的效能。
  常规化的维修保障基因,我现在设计不可更改了,怎么办?可以补充一些事情,倒过来做MBTF,建立一个补充设计规划,波音飞机最早的维修大纲是在波音737,也是波音设计完了才做的,做完以后效能提高非常非常大,维修周期拉得很长,预防维修改成事后维修,通过这个认识它的规律,现场的故障统计,故障的分析,有些产品可能像电子产品,故障率不变,有些产品就像橡胶这些是磨损件,根据故障分布和故障信息决定维修方式和维修周期。对于民航来说,不管是波音也好,还是中国的商飞,交互用户的时候有一个维修大纲必须要交给用户的,而且要通过局方审核之后才可以给的,局方主要管安全问题。要把整个运维当中出现的故障进行检测,补充做FMEA,对于已经交互了的风机可以做这个,我可以倒过头来做一些补充性的分析,过度地保障也不是好,维修人员到底需要多少个?维修规程怎么回事?能不能优化?这个事情现在可以补充做。
  第二个事情就是综合化最优化的保障,局部的测试性设计,改进设计,加入一些传感器,局部的标准化,规范化,基于大数据统计,通过传感器来修订维修大纲,综合各个产品的维修方式和周期,各个产品的级别不一样,更换维修周期不一样,维修起来很麻烦。它可能5天到了,它7天半到了,我们把维修周期距离比较近,但是又不太一样的维修能不能合并一个维修,要么在维修的时候保守一点,或者是设计上做一点,这个需要根据数据规律整合,包括对于优化备件的供应,我哪些备件备得多,哪些少,哪些甚至不用备。飞机就是这样,有些备件10年不用,有些备件老缺,我掌握规律了,就可以根据可靠性来准备,甚至包括地点,我根据规律来看备在什么地方,所以是一个综合考虑。最后形成一个,我风电场在海上,高原上,山上,形成一个优化的保障系统,首先做完之后通过运维来做一个规划,形成一个综合化的保障。
  最后就是智能化的高效保障,这里面就是要综合化,知识化,精准化。这个是美军的,前面是装在飞机上,有传感器,还有CMS,这里面诊断的有PHM,地面有一个知识库,我对每架飞机数据进行采集,获得每架飞机的故障特性,就跟人一样,我可以非常精准维修每一架飞机,同时我归纳成为知识为每一架飞机服务,可能受到的风,故障特性不一样,不能初始化,不能精准,我这个需要精准地服务,转化为知识不断提高维修能力,以最低限度的维修,如果不影响安全的话,风电可能安全性少一些,当然也发生过火灾,把电机烧了,风机烧了,如果作为主供应电的话,你会带来次生的安全问题,甚至社会问题,这个安全问题可能更远一些,需要考虑一些。如果我们有备件的话,我不影响功能,故障了再修,最后形成一个高度化,综合化的维修体系。
  最后自主运行不说了,所以敏捷保障内涵,首先一个我要解决系统性的故障,设计错误,解决随即故障,还要解决耗损性故障,预期功能的失效,功能没有任何故障,但是你死人了,通过保障健康运行,通过感知,诊断,恢复,最后达到保障。时间问题不说了,对于诊断技术方面,BIT前面说了,对于耗损性故障几种方式,一个是预置损伤标尺法,也不细说了。
  对于全寿命周期的敏捷运维与自主保障,首先就是一个运维场景的需求分析,不同的风机,不同的场地,包括维修条件,地理条件会决定设计方式和维修方式,运维过程是对设计的一个修正和提升,把大数据要用上,我的设计就相当于一个风机和风场的设计来决定维修问题。包括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工作起来的热环境,振动环境,甚至比较高的地方有低气压的关系,因为神州四号就是因为低气压的时候,高度传感器坏了,导致降落伞提前打开,把降落伞撑坏了,砸下来,幸亏没有人,包括现在电机故障比较多,航空角度来讲要做很多实验,过载实验,强度实验等等。我装在海上,装在大西北的山里面,自然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环境,装上以后振动环境,应该来说都要有余度,根据现场环境做大量可靠性的综合实验,现在航空里面做的是振动、湿度,温度三种同时施加。航空再加上低气压做试验,这个实验是要花钱,但是从长久来说做过了就会知道极限在哪些?极限设计是超过了现场的使用极限,这个时候你在现场的可靠性性很低,特别是电机很大很重,如果可靠性实在不行可以通过维修来解决问题,所以可靠性和环境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知道咱们有没有做?
  这个是将来智能化的一个思路,未来可以把风电场看成是一个传感器,计算机,通讯器,执行器。大家看一下这个,这是C919的综合航空电子,大家知道有很多,导航系统,综合监视系统,现在我在飞机上只有4个CPU,把传感器统一管理,所有计算通过个CPU计算,就用4个CPU,以前像歼10这样的,需要50个CPU,现在到了歼20,包括美国35,5代机,主CPU就4个,重量减轻了,就是通过把资源共享,信息融合解决这个问题,风场也可以通过这个综合化设计,类似于云计算,大家需要的能力都由一个或者几个去计算,把信息打通解决这个问题。
  除了基于可靠性的工程进行科学化的保障体系,还有基于测试、大数据、统计AI的面向风电场的任务与效能的综合一体化诊断,当然有些我没有办法埋传感器也可以通过智能诊断来进行故障诊断。基于模块化,综合化设计的敏捷保障,一旦这个设备电子产品坏了,另外的是好的,我利用它进行替换,风场运维过程当中可以动态重构,现在完全可以动态重构,4个CPU工作,一个CPU坏了,马上进行重构,如果再坏一个,主功能保障了,最后剩下一个了,再系统重构保障安全,风场可以进行综合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来保证安全。最后就是保障风场的效能的保障体系。
返回 国际风力发电网 首页

风电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