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风力发电技术以其无污染,施工周期短,投资灵活,占地少,造价低等特点,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通常,风力发电系统中,机械成本占装置总成本的80%左右。长期以来,由于结构简单、运行可靠,风力发电系统主要采用恒速恒频(Co
nstant Speed Co
nstant Frequency,简称CSCF)发电方式,但其发电效率较低,而且机械承受的应力较大,相应的装置成本较高。为实现不同风速下的高效发电,国内外正在采用变速恒频(Variable Speed Co
nstant Frequency,简称VSCF)发电方式,低风速下风机转速相应下降,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机械应力和装置成本。本文综述了上述两种发电方式下,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各种控制方法。
2.工作原理及特点
2.1 风机功率特性
风机从风中吸收的有功功率,即风机的输出功率为
由式(1)可知,通过控制α和电机转速ωr 都可改变风机吸收的风能。由空气动力学的相关知识可知,Cp 最大可达59.3%,称为贝兹极限。图1 示出Cp 与λ,α的关系曲线。当α一定时,Cp 存在最大值Cpmax,控制ωr 使λ最优,可实现风机的输出功率最大;当α变化时,Cpmax 也相应变化。理想状态下,α=0°对应最大Cpmax,实际系统中,由于桨叶中杂质和气流等的影响,最优α值一般在0°附近,可通过现场调试获得。
2.2 CSCF 和VSCF 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CSCF 和VSCF 发电方式各有优缺点,而且两种方式下所采用的发电机类型和电路拓扑结构有所区别。由于同步机并网比较困难,CSCF 一般采用鼠笼式异步电机。图2a 示出其典型的电路拓扑结构。当风机带动发电机达到或接近同步速时,并网运行,此后ωr基本保持恒定,系统送入电网的电压频率恒定。VSCF 一般采用交流励磁的双馈发电机、同步发电机或直接驱动的多级永磁同步发电机。图2b,c,d示出其相应的电路拓扑。系统运行时,在不同v 下控制发电机变速运行,提高风能的利用率,系统送入电网的电压频率恒定。对于双馈发电机,通过控制转子侧的滑差功率来改变其ωr;对于同步发电机,通过控制定子侧的有功功率来改变其ωr。
表1 给出几种发电方案的性能对比。由于大容量风机的ωm 较低,一般为25r/min 左右。因此采用图2b 方案时,若不加增速齿轮箱,则系统工作在50Hz 下,需要设计电机的极对数为120,显然无法实现。
采用图2d 方案时,因直驱式永磁同步发电机可发出低频交流电,电机所需极对数较少,因此尽管该方案需要额定容量的功率变换器,但因其能节省齿轮箱,则与图2d 方案相比,系统成本并未增加。相应地,系统的机械效率较高,免去了齿轮箱的维护,运行可靠,随着大容量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将会得到更多的应用。
3.并网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
迄今,已有许多文献对用于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做了研究。通常,可根据v 的大小,将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分为起动、额定风速以下及额定风速以上3 个阶段。
CSCF 发电方式下,发电机起动后,在额定风速以下,控制ωm 基本不变;在额定风速以上,需通过桨叶的失速或者调节α限制其功率输出。VSCF 发电方式下,发电机起动后,在额定风速以下,根据v 的变化调节ωr,实现最大风能的转换,由于ωr 的限制,该阶段又分为变速运行区和恒速运行区,恒速区需要调节α,以限制ωr;在额定风速以上,因ωr 和输出功率的限制,一方面需要调节α,限制ωr,另一方面需通过变频器限制其输出功率。
3.1 CSCF 方式下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
以鼠笼式异步发电机为例,v 大于切入速度后,当检测到发电机与电网相序相同,并且ωr 接近同步速时,控制其并网。由于并网前鼠笼式异步发电机的定子端电压为零,所以并网瞬间定子冲击电流可达5~6 倍额定电流值。为抑制该冲击电流,一般采用软并网的方法,发电机经双向晶闸管连网,通过电流反馈控制双向晶闸管导通角从0°~180°逐渐打开,将冲击电流限制在1.5~2 倍额定值左右,并网结束后,再将晶闸管短接。
在额定风速以下,v 一定时,感应电机向电网输出的功率取决于电机滑差s 和电机参数,s 基本保持不变,而电机参数一定,故无法控制电机的输出功率。图3 示出发电机惯例下鼠笼式异步发电机的转矩Te与转速ωr 的特性曲线。上述工况为电机工作在线性工作区OB段。在额定风速以上,电机的输出功率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加,电机沿Te 与ωr 特性曲线的OB 方向运行,当输出功率超过B点所对应的功率时,电机运行到非线性区BC段,随着ωr 的升高,Te 减小,会引起电机飞车。为避免此类危险,失速型风机通过桨叶失速限制输出功率,而变桨矩风机通过改变α限制输出功率。
在风速变化时,ωr 保持不变,显然Cp 不可能保持为最大值,该方法的效率不高。
3.2 VSCF 方式下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
图4 示出由式(1)和Cp 关系曲线得到的当α一定时, 不同v下,即v1>v2>v3的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P与转速ωm 的特性曲线。
( 1) 起动阶段对于永磁同步发电机,由于励磁始终存在,一旦v 大于切入速度并且直流母线电压足够高时,控制电机并网;对于他励同步发电机和双馈发电机,因需要外加电源励磁,当风力机带动其接近同步速时,控制其并网,此时电机运行在图4 的AB段。
( 2) 额定风速以下阶段由于ωr 的限制,该阶段又可分为变速运行区和恒速运行区。在变速运行区,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ωr 的控制来跟踪最佳的Cp 曲线,以获得最大能量的,此时α保持为最优α不变,电机运行在图4 的BCDE 段。控制方法有:直接速度控制(Direct Speed Control,简称DSC)和间接速度控制(Indirect Speed Control,简称ISC)。DSC 又称为最佳叶尖速比控制(Tip-Speed Ratio Control,简称TSR),即从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特性推算出最佳叶尖速比λopt,根据测量得到的v 值,再由λoptv/R 得到最佳风机转速ωmopt,控制风力机的Te 跟踪ωmopt,实现最大风能捕获控制。该方法需要知道v,ωm和λopt。λopt 可根据厂家提供的风机输出功率与转速ωm 曲线估算而得,对于不同风机,该值不同;此外,v 很难准确测得。这些难点使得该方法的执行难度加大,而且它的致命缺点是因快速变化的v 有很强的依赖性,导致送入电网的电能波动较大。图5 示出上述方法的控制框图。当风力机与发电机之间有齿轮箱相连时,ωr=Kgωm(Kg 为齿轮箱变比)。
图中ωr,ωr*———发电机的转速测量值和转速给定值在风速变化时,ωr 保持不变,显然Cp 不可能保持为最大值,该方法的效率不高。
3.2 VSCF 方式下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
图4 示出由式(1)和Cp 关系曲线得到的当α一定时, 不同v下,即v1>v2>v3的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P与转速ωm 的特性曲线。
( 1) 起动阶段对于永磁同步发电机,由于励磁始终存在,一旦v 大于切入速度并且直流母线电压足够高时,控制电机并网;对于他励同步发电机和双馈发电机,因需要外加电源励磁,当风力机带动其接近同步速时,控制其并网,此时电机运行在图4 的AB段。
( 2) 额定风速以下阶段由于ωr 的限制,该阶段又可分为变速运行区和恒速运行区。在变速运行区,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ωr 的控制来跟踪最佳的Cp 曲线,以获得最大能量的,此时α保持为最优α不变,电机运行在图4 的BCDE 段。控制方法有:直接速度控制(Direct Speed Control,简称DSC)和间接速度控制(Indirect Speed Control,简称ISC)。DSC 又称为最佳叶尖速比控制(Tip-Speed Ratio Control,简称TSR),即从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特性推算出最佳叶尖速比λopt,根据测量得到的v 值,再由λoptv/R 得到最佳风机转速ωmopt,控制风力机的Te 跟踪ωmopt,实现最大风能捕获控制。该方法需要知道v,ωm和λopt。λopt 可根据厂家提供的风机输出功率与转速ωm 曲线估算而得,对于不同风机,该值不同;此外,v 很难准确测得。这些难点使得该方法的执行难度加大,而且它的致命缺点是因快速变化的v 有很强的依赖性,导致送入电网的电能波动较大。图5 示出上述方法的控制框图。当风力机与发电机之间有齿轮箱相连时,ωr=Kgωm(Kg 为齿轮箱变比)。
ISC方法中,ωm不是直接被控制的,是通过控制其他参数,如发电机的Te 和功率来控制ωm的。通常有功率信号反馈法(Power Signal Feedback,简称PSF)、爬山法(Hill-climb Searching ,简称HCS)、最优转矩法(Optimal Torque Control,简称OTC)及其他方法。
用PSF 方法控制风力发电机组跟踪其最优输出功率与ωm曲线(见图4 的BCDE 段),以实现最大风能捕获。该方法需要测量输出功率和ωm,还需根据厂家提供的输出功率与ωm曲线拟合出最优的输出功率与ωm曲线。因此,该方法执行的代价很大,但能有效避免输出电能的波动。
用HCS 方法将输出功率与ωm曲线分成上山段(对应图4 的OE 段)和下山段(对应图4 的EH 段),通过搜索法控制电机运行到最大风能捕获点。该方法仅需测量输出功率和ωm,无需其他信息就能实现最大风能捕获。但当风力机的机械惯性较大时,该方法失效。用OTC 方法根据式(1)与Te 和功率的关系,计算出λopt 下的电机Teopt,控制发电机转矩跟踪Teopt,即可实现最大风能捕获[6]。该方法需测量ωm和电机的Te,同样还需知道λopt。通常由Te 公式计算电机的Te,因此该方法对电机参数有很强的依赖性。
图6 示出上述方法的控制框图。其他还有一些间接实现最大风能捕获的方法。例如,针对图2a 的电路结构,由于直流母线的输出功率和ωr关系曲线与风机的输出功率和ωm关系曲线(图4)类似,文献通过搜索算法控制直流母线上有功最大而实现最大风能捕获。
图中P,Te,ωr,u,f,i———测得的发电机输出有功功率、转矩、转速、电压、频率和电流
P*,Te*,u*,f*———给定的发电机输出有功功率、转矩、控制电压和频率
针对不同的电路拓扑,图5 和图6 的控制器有不同的实现方案。在图2a 的结构下,一般采用基于定子磁链、气隙磁链或定子电压定向的矢量控制,可实现定子侧有功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通过设计线性,如PI 调节器实现控制目标;在图2b 和图2c 结构下,一般采用基于转子磁链定向或定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考虑到参数摄动、电网扰动等影响,上述结构都采用了自适应、鲁棒控制、智能控制等非解耦控制方法,通过设计非线性控制器,以实现控制目标。
在恒速运行区,由于ωr 的限制,需要通过增大α来限制ωm,此时电机运行于图4 的EF 段。目前的α控制方法一般建立在小信号模型的基础上,图7示出控制框图。其控制器一般为线性PID 控制器,也可采用非线性如鲁棒控制器。
( 3) 额定风速以上阶段由于ωr 和输出功率的限制,一方面需要通过增大α来限制风机转速,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电气控制来限制输出功率,控制方法与上述类似。
4.结论与展望
对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其结论为:
(1)不同风速下,VSCF 方式的风机都工作在最高效率点,风电系统的效率比CSCF 提高了10%左右,将逐步替代CSCF 方式。
(2)随着大容量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风电系统中直驱式永磁同步发电机将会得到更多的应用和发展。
(3)针对
风电机组的控制,目前,发电机转速控制和变速运行区的最大风能捕获方法已较为成熟,当前的研究热点有:
①在恒速运行区及额定风速以上运行时,由于桨矩角与风机转速的非线性关系,所以有效的桨矩角控制及桨矩角与电气的协调控制方法有待研究;
②随着电网内风电容量的增大,随机性的风电对电网的稳定性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