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风电网 » 风电人物 » 正文

海装风电副总汤文兵:风电平价上网要给技术创新留一定的时间

日期:2018-11-23    来源:能见APP

国际风力发电网

2018
11/23
09:4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平价上网 风能设备 风电行业

  以“创新驱动 智赢未来”为主题的“2018全国大型风能设备行业年会暨产业发展论坛”于11月22~23日在重庆召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汤文兵在主旨演讲中表示,风电行业当前发展当前存在一些技术风险是由市场传导压力影响的。新产品和技术进步的应用和验证时间明显不足,有些性能的验证手段欠缺或无法实验室验证,产品上市节奏的加快,加大和放大了技术风险。另外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研究创新的技术,创新的技术可能风险更大。
 
  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整机厂只能达到传统制造业的盈利能力,为了生存而竞争。技术进步和创新投入完全被销售价格的降低所抵消,市场不给予犯错机会,创新动能不足。
 
  希望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合理分工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技术,形成专有技术的交换和分享机制,消除行业潜在技术隐患和灾难性影响,真正形成《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产业发展目标:3-5家设备制造企业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份额明显提高。



  以下为发言实录:
 
  汤文兵: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风电竞价模式下的技术风险思考”。主要从三个方面,一是电价政策导向。二是风场各参与方责任。三整机厂的困惑和技术风险。四建议。
 
  一、电价政策导向
 
  上网电价逐渐走低,2007年国家推出固定电价之后,到2015年之后,电价的降低和每年的装机量是强相关的关系,2015-2018年由于国家推出高质量的发展,人们对装机量的情况意见比较大,电价的下调跟装机量基本上关联不大,每年保持2000KW的水平。
 
  二、各方责任
 
  成本与售价,整机厂家在里面做了什么事情,近十年的钢板、铜材的价格趋势。2016年-2018年之间,随着新增装机的降低,以及竞价上网的预期,在基础原材料上涨的情况下,整机厂家为了求生存采取了低于成本的方式进行竞争。整机厂家技术的进步和投入完全被价格的降低所冲抵,反过来讲,造成整机厂家的持续发展受到明显的影响。整机厂家这几年做了什么新产品开发?从海装情况来看,我们从原来H93两张网基础上,推出了H136,H120,H111。
 
  发电量提升和LCOE降低,一我们开发了一些新的机型,主要是加长叶片和高塔筒技术,适应到年平均风速的超级风速风场。二风机定制及整体解决方案,目的是将风机强度使用到极致。三风机智能化和风场智慧化,目的是将停机时间降低,产点量最大和无人值守。四产品可靠性提升。包括验收规范等等指标有提高。五产品开发模式做了改变,推产品平台化、模块化和标准化,降低产品开发周期和用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及处理。
 
  我们降成本,由于上游价格的降低,以及基础原材料的上升,我们从技术降本、采购交付降本、工程服务降本做了一些时候。人们讲产品、性能都是设计出来的。我们从技术降本和工程服务降本做的工作比较多一些,采购交付降本,由于刚性成本的事,降价空间逐渐减少。
 
  三、困惑与风险
 
  风电场投资构成,施工的辅助工程,设备及安装工程、建筑工程和其他费用。施工辅助工程降得比较少,其他费用,包括征地的费用,虽然国家规范了非技术成本,实际上外部的非技术成本历年没有降或者略微有增加的趋势。包括政府有些扶贫的方式也需要整机厂家做相关的事,实际上增加了。从设备的安装工程来看,现在可以做其他的安装,虽然有下降,但是下降还没有和电价下降的趋势相吻合。近几年风电的电价能够降低,整机厂家做了很多事。2017年比2015年风机的销售价格下降了10%,因加长叶片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发电量提高了40%。而生产成本上升了10%,为上网成本的下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下一步电价再要下调,四个方面的因素必须同时下调。
 
  看一下企业发展评价指标,三个方面,发展质量,发展效率和发展基础。我作为一个技术人,就来分析跟技术相关的几个指标,发展质量的指标,两金占流动资金比重,经济活动现金流。我感觉两金占流动资金比重基本上都是70%或者70%。两金,库存占一部分,还有其他的一些两金占比。跟技术相关的是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国家规定必须达到3%,整机厂家可能都超过这个比例。我们海装公司每年超过2亿的水平。大家为了促进上网电价的降低,科研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同时每家工程师占员工的比例和投入都非常大。每一家董事长都没有为了研发费用克扣大家,只要能够满足大家的需求,大家愿意舍得投入的。
 
  整机厂目前存在的困惑,一产品配置提高和五年质保期一切服务已成常态,整机厂无话语权。任何事情出了事,都是整机厂兜底。二进质保难、出质保也难,按时间回款更难,形成整机和部件厂资金困难。下一步风潮起来以后,也可能整机厂家夹在中间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三风级性能、质量和成本是设计出来的,技术团队竭尽为全力开发适应用户需求产品、增加可靠性、降低成本、认证和验证而奋争。我们现在团队比较多,由于服务需求和产品开发比较大,每个整机厂家的工程团队都是加班加点的干,才能适应这个市场的需求,也有亏待研发人员的情况,都是存在的。四技术进步和创新投入完全被销售价格的降低所抵消,市场不给予犯错机会,创新动能不足。包括整机厂新的技术应用,验证都很难找到方面。五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只能达到传统制造业的盈利能力,为了生存而竞争。六国内关重部件供应商对整机开发的支撑作用有限。大工业的海上工业的技术开发,以及浮动式风电的技术开发,即使国内的零部件厂家现在的研发水平基本上和国际的公司处于同步,并跑的阶段,整机厂是系统集成,需要零部件的支撑作用,他要开发他的产品才能控制风险,逼得整机厂家支撑零部件的开发,最终保证整机开发的成功。
 
  下面谈技术风险,常规可以进行控制风险,很多方面是由于认知原因,造成风险,管理团队和工程师没有办法进行管控的。一市场传导压力影响,使得新产品和技术进步的应用和验证时间明显不足,有些性能的验证手段欠缺或无法实验室验证,产品上市节奏的加快,加大和放大了技术风险。由于现在产品的周期基本上当年下达指令,当年出样机,有可能直接从样机上规模了,这个违背了科研的规律,但是这个市场没有办法。另外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研究创新的技术,创新的技术可能风险更大。二对50年环境条件和技术认知不足、设计标准滞后,形成潜在技术隐患。包括定制化,原来是把原来的风化和环境假定了,由于现在风机装在另外一个地方,条件发生变化,我们定制。环境条件认知是不是当期设计数字假想的环节,这可能是认知的问题。我去日本,日本东京大学的一个教授跟我交流,他在谈日本的情况,日本是轻量化设计汽车的单位,对材料用到极致,但是汽车可以这样做,他是学桥梁的,由于环境条件认知不足,我们设计不能按照汽车的思路来设计,就不一定完全定制化。汽车,如果台风,可以移到安全的地方。风机就没有办法搬。环境的认知是风电圈和搞技术认知的问题,环境条件变化是一个随机的,有可能寿命20年、50年不出事,下一代就出事。标准永远比创新滞后,能够理解。三购买的风机设计软件,包括Bladed和Wasp的使用适应性,其研究验证基本处于空白。由于整机厂家利用的软件完全是靠国外进行购买,国外编制软件过程中对风机当期认知和假定的条件肯定是控制的。由于中国开发的产品和国外完全不一样,环境条件不一样,以一类风机为主,甚至三类更低为主。前面谈海上风电,国外已经开发12兆瓦,实际上中国8兆瓦的风能直径差不多,很多情况由于环境条件发生变化,这些软件能不能适应大于4的风机的适应性还没有评估。海装前几年承担国家科技部的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当时完成了一个产品的验证,通过一个测试实现闭环,我们认为可以行。但是随着低风速风机的开发,现在还是处于验证的起步阶段,有些东西还没有得到验证。反过来讲,现在整机厂用这个软件,对软件的认识,当期编程底层的理论还不清晰。四作为源头,叶片的气动设计和CP的提升中国的研究水平低,难于突破。我们现在都在说发电量的提升,往往情况是加长叶片,我们减少自耗电,以及增加可靠性,但是不从源头上做。这是叶片开裂的一个图片,由于设计结构失稳导致的,这个设计师按照规范设计的,但是出了问题以后去验证,有些环节、有些标准就没有说。中国设计能力上,有些气动设计全部找老外做的,有些结构设计能够做,有些还是只能委托老外做。有些项目没有进行验证,按照原来的标准进行验证是安全的,运行不安全,最终通过一个分析,以问题为导向的方式,感觉设计上存在问题。但是很多案为例发现是通过各个单位付出学费学的东西。另外,关注零部件家、供应商的退出,可能也对整机厂家造成灾难性的危害。很多整机厂已经感受到,叶片厂家退出对我们的影响。
 
  四、建议
 
  风电和光伏的装机量差不多,但是新增光伏装机量大过风电。2018年格尔木的光伏领跑基地,招标电价是0.31元/千瓦时,现在随着光伏技术的提高,比风电快,快多了,成本下降非常明显。我最终感觉,风电的发展受到了光伏的挤压,风电这个阶段是行业生存的问题,而不是几个杀价的问题。
 
  一传递风电行业现状,平价上网政策的实施要给相关方留一定的时间,使行业健康发展。行业目前至少是亚健康的状态,整机厂家可能也是一个亚健康的状态。二整机厂要抱团发展,不要低于成本价竞争,共同努力增加行业话语权。三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合理分工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技术,形成专有技术的交换和分享机制,消除行业潜在技术隐患和灾难性影响,真正形成《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产业发展目标:3-5家设备制造企业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份额明显提高。
 
  这三个建议的确是很难,但是我们要往这方面走,特别是第三个方面,由于国家科研项目的投入不可能解决每家企业的问题。根据每家单位的特长对共性技术进行突破,一些新技术应用或者标准滞后,认知造成的问题,每家单位交了学费,得了教训,包括教训的分享机制,而不是看别人的笑话。这样整机厂家的技术有所提高,最终实现共同的进步,最终满足国家风电的要求。
返回 国际风力发电网 首页

风电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