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锐风电三季度财报出炉引发媒体关注,三季度财报显示,华锐风电三季度营业收入3.82亿元,净利润却只有0.02亿,而去年同期营业收入仅仅0.43亿元,净利润却高达3.67亿。如此诡异的财报让人觉得摸不着头脑。明明收入增加,利润为何不及去年同期?华锐风电副总裁兼财务总监徐昌茂接受采访时解释说,之所以利润率与去年同期有较大差距是因为去年同期有一笔获得供应商质量赔偿收益大约4亿元左右。不过今年三季度利润是实打实的营业收入带来的。预期2018年全年利润增长预期超过50%。
昨日之日不可留
在2018年11月1日华锐风电在北京举办的媒体见面会上,董事长兼总裁
马忠发出了昨日之日不可留的感叹,媒体过去曾给该公司批评的意见太多了。华锐风电正在处理历史上的遗留问题,谋求转型发展。
2011年华锐风电A股上市,发行价高达90元/股,市值近千亿元,创下沪市主板20年IPO发行价纪录,有“风电概念第一股”的美誉。然而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在后续几年的时间接连面对官司缠身、兑付危机、因虚报利润被证监会调查等负面漩涡。因亏损被带帽,又被摘帽,再次带帽等话题让华锐风电的企业形象大大受损。
尽管有过波折和坎坷,马忠并没有忘记或者故意掩盖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往。他言辞恳切地对媒体们说:“2011年上市遭遇行业寒冬、证监会已经处罚过的业绩造假问题、2013年以后的管理层频繁变动问题、2015-2016年巨额亏损等等这些问题,华锐风电历史上的确都已经发生了,我们也绝不回避,如果一直纠结于过去,不放过自己,就可能会错过前方的风景。”
华锐风电变了,这种改变从2017年就初现端倪。2016-2017年间,华锐风电经过一系列股权结构的变化调整,大连市国资委全资控股的大连重工·起重集团重新成为华锐风电的第一大股东,在大股东的倡导下,重组了华锐风电董事会。2017年3月16日原华锐风电董事长肖群辞职,马忠临危受命成为华锐风电第五位“掌门人”。
马忠回忆那时候的情形时说,当时的华锐风电积贫积弱的一个企业,我们管理团队分析了企业的现状决定做三件大事扭转大局。一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二是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加强风险管控;三是进行新的产业链布局。
这是从2015年初证监会对华锐下达处罚决定,华锐风电高层开始集中出走之后,管理团队大换血才得来的结果
割除腐肉处置遗留问题
马忠上任后,华锐风电确实有了显著的变化,2017年,华锐风电执行订单和储备订单完成28.95万千瓦,2017年,华锐风电推出了基于智慧技术的新一代SL5.X大型海上智慧风机,将着力满足近海及深远海风力发电需求,力求实现5-6MW间最佳配置。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已经有1.15亿元,一改2016年亏损30.99亿元的旧面貌。
马忠介绍说“2017年我上任之初,华锐风电面临多起诉讼、仲裁案件,公司多个账户被冻结。经过积极协调沟通,美国超导WindTec公司、苏州美恩超导诉讼案等多起诉讼达成和解,为华锐风电赢得了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我们也通过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起诉甘肃中电、张家口博德公司、有力地维护了公司的利益。”
此外,在盘活资产方面,华锐风电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2017年,华锐风电旗下有17个基地处于闲置状态,每年所产生的相关费用上亿元。为了让这些闲置资产发挥作用,华锐风电先是与债权人协商,使其抵偿一部分债务,还有一些通过转让、租赁等方式让这些闲置资产变成了真金白银。
在解决运维费用虚高的问题上,马忠介绍说:“2017年初,华锐风电还有质保期内项目近700万千瓦,每年因保内运维产生费用支出数亿元。一年多以来,经过加强保内运维力量,改善保内运维服务质量,完成了出质保350多万千瓦,大大降低了质保期内运维费用支出,也有效的降低了公司负担。”
此外,华锐还针对市场需求,弥补自身短板。华锐风电是国内第一家自主研发1.5MW、3MW、5MW和6MW风电机组的企业,因市场需求主流都是2MW的风机,华锐也在2017年补上了这一课,在年底前实现了量产和装机的双重突破。
强化管理认真应对潜在风险
或许是吸收了前几年华锐败走麦城的教训,新任领导班子上台后,对企业管理和风险管控做到了极致。
马忠介绍说:“过去一年来,为解决内部机制问题、优化管理结构、提高管理效率、加强风险管控,公司内部调整优化了组织架构,突出财务、审计、法务、战略等在战略发展、风险管控等方面加强职能,查漏补缺,防范企业内部风险。”
在营销方面,华锐风电推动大营销、公司化管理改革。该公司实行集团营销统一调配下、各经营单位统一步调、密切配合、实现集团效益最大化。统筹集团公司营销中心与各科工贸子公司、区域性的子公司在营销体系,统一市场信息资源管理,统筹集团营销人员调配,形成集团市场管控营销合力,统筹分配渠道,不断适应集团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市场发展需求。
在费用管控方面,实现了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控制费用支出。加强经营计划和预算执行的监督,严格执行月度计划完成情况和预算执行分析总结报告制度。在资金管理上实行月度滚动和周度的收支预测管理,有效规避了资金风险。
在质量管控方面,以建设“质量年”为契机,制定质量提升实施方案,确保设计、供应链、生产、服务等质量整改措施全部落地;建立了完善的EPC总包项目质量管控体系;监督落实重大事故责任承包制;严肃质量奖惩制度,对质量违规违纪行为百分之百追究责任。
就是通过如此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华锐风电犹如重生一般,迎来了打翻身仗的机会。
完善产业链新布局
华锐风电为解决风电主机业务收入减少、利润空间日益压缩的境况,经过一系列布局调整,该公司立足于风电主机业务,已经逐渐打造出了集风资源开发、风电场建设运营、风电整机研发制造、后运维服务、分布式电源及售配电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格局,在风光储结合、智慧能源等领域积极探索,正向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新能源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方向努力迈进。
第一,抢占风资源。由于风资源开发是自建自营风电场的前提条件,华锐风电在2017年斩获了不少风资源发展良好的项目。贵州纳雍、陕西志丹、安徽利辛15万千万项目获得核准,海城分布式2.25万千瓦项目获得核准……
华锐风电掌握的已核准风电项目27.25万千瓦,随着这些项目陆续施工建设,该公司获得的就是源源不断的产品销量。
第二,自建风电场。自建风场可以实现从工程、设备到发电量等产业链多个环节的受益,提高利润空间。马忠强调,过去一年多来,华锐风电在风电场建设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通过新疆枫煜项目积累了EPC总包建设经验,通过收购张家口博德玉龙风电场,积累了在运风场运营管理经验,博德风场在运17.25万千瓦,目前,已经恢复正常运转发电,预计下半年能够保证实现风场盈利,完全实现了收购时的预期目标。
第三,加强科技创新。谈到科技创新,华锐风电副总裁刘作辉略显自豪地说:“华锐风电的海上超大型风电技术海上装备一体化、海上施工装备一体化、海水淡化等诸多技术领域,目前已获得的国内国外授权专利583项,制定行业政策标准152项,承担了国家科技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能源局研究3项,荣获的奖项100余项。我们针对风场的运营管理,开发了一系列的管理平台,大大提高的生产效率,全方位的保障业务的收益。”
第四,成立新公司独立运维。华锐风电从2017年初就成立了全资运维子公司——锐源风能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在支出降低40%的基础上,完成了保内外700余万千瓦项目的运维任务,可利用率达到了97.1%。2018年,锐源公司后市场业务已签订在手合同预计将超过4亿元。
第五,广建分布式电源示范项目。华锐风电大连子公司承接的大重曲轴、铸业等合计约20MW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已经正式竣工并网发电。公司与鞍山市海城签订风资源开发协议,为海城市规划建设综合能源系统、新能源微电网、多能互补等国家级新能源示范项目,构建海城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城市。目前,已有前期4.5MW获得核准建设,2.25万千万即将完成核准手续。
第六,自建电源售电增收。华锐风电还投资并购了主营售电业务的神州汇能公司70%股权,在电力系统改革的背景下,通过自建电源参与售电业务,获得售电收益,进一步扩充企业利润来源。
第七,加大海上风电拓展。华锐风电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重点在亚洲区域周边国家加快市场拓展力度,正在进行积极部署。
通过止血疗伤,如今的华锐风电已经“活过来”了。三季财报显示的营业收入已经充分说明了该公司的发展正在一切向好。正如该公司董事长马忠所说:“这是我们第二次创业!华锐风电正在以全新的姿态重新站立在行业之中,将会以更加稳健的步伐、健康的体魄、饱满的斗志,推动企业一个一个实现既定目标,为打造国际、国内领先的新能源企业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不懈努力,迎接国家新能源产业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