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行业发展迅速,但是,因为其间歇性等固有特点,并网一直是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之一。
现在,随着虚拟同步机技术的突破,这一难题有望得到解决。
虚拟同步机技术——自1997年提出以来,因其对大规模新能源友好并网具有颠覆性支撑作用,而为全球业界期待了20年,发达国家一直在努力攻关十余年,一直未有实质突破。
近日,世界首个具备虚拟同步机功能的新能源电站在国家
风光储输示范电站建成投运——新能源并网的最大技术难题就此被一举攻克。这对我国推动能源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国家风光储输示范电站
我国率先攻克虚拟同步机技术
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因清洁环保得到快速发展,但在不断优化能源结构的同时,也为我国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了一定挑战。在电力系统里,发电和用电是同时完成的,即用户需要多少电,电厂就要发多少电,如果发电端无法与大电网的节奏保持一致,就会出现问题。
在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之前,煤电占据了绝对主力电源的位置。虽然污染较大,但是煤电的“纪律性”非常强,可以始终服从命令:电力需求大时,电厂就多发电;需求小时,就少发电,始终与大电网系统“配合默契”。
反观新能源,它虽然清洁,但最大的毛病就是不“听话”。比如光伏发电,需要光照足够充足;风电发电,又需要风力达到足够要求。新能源的步调很难与大电网保持一致,导致其大规模安全并网成为长期难题。
保持用电量和发电量的动态平衡是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为保障新能源大规模安全并网,就需要用到新能源虚拟同步机——这一“驯服”新能源的好帮手。
此前,虚拟同步机技术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和微电网应用层面,此次国家电网公司建成世界首个具备虚拟同步机功能的新能源电站,研制大容量新能源虚拟同步机,填补了虚拟同步机技术在大电网应用方面的空白。
预计到2030年,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内风电、光伏和光热装机将分别达2000万、2400万和600万千瓦。
何谓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
据国网冀北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虚拟
同步发电机技术是一种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组的机电暂态特性,使采用变流器的电源具有同步发电机组的惯量、阻尼、一次调频、无功调压等并网运行外特性的技术。更为重要的是,虚拟同步机并不需要对电网大规模改造,不仅实用性强,还经济实惠。
“新能源虚拟同步机科技示范工程历时两年,是国家电网公司十大科技创新示范工程之一。”这一技术能够使新能源机组由“我行我素”的“自转”转变为“协调统一”的“公转”,主动支撑电网频率、电压波动,有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为攻克这一世界级难题,国网冀北电力协同中国电科院、南瑞集团等单位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制,最终全面掌握了虚拟同步机核心技术,为大规模新能源友好并网提供了新技术手段,巩固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引领地位。
示范工程取得了多个成果
相继在虚拟同步机抑制系统振荡、大容量变流器低电压穿越等方面取得12项关键技术突破,建成投运风电、光伏和电站式三类虚拟同步机;
完成了世界首次基于虚拟同步机的新能源电站黑启动试验,验证了三类虚拟同步机的性能指标,以及在大规模新能源汇集地区应用的可行性,填补了相关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空白;
此外,基于技术经济对比分析,首次提出储能优化配置方案和风机转速综合恢复策略,解决了实际运行难题,形成了风储配合的应用模式。
截至目前,国网公司已成功研制了光伏、风电、电站式三类虚拟同步机装置,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预期要求。
其中,世界首套500千瓦光伏虚拟同步机已于2016年12月全部建成投运。采用增加超级电容、磷酸铁锂电池两种技术路线,研发了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与虚拟同步机协调控制系统,使光伏发电单元具备了惯量支撑、一次调频和主动电压调节等功能。
世界首套2兆瓦风电虚拟同步机于2017年11月全部建成投运,基于原控制系统,通过增加控制环节、优化控制策略,采用预留备用、风机转动惯量两种调频支撑技术路线,使风机能够主动感知并适应电力系统运行变化,具备自动有功调频、无功调压、阻尼系统振荡等能力。
此外,在实体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家电网还探索建立了虚拟同步机装备试验检测体系,全面验证了虚拟同步机的性能并提出了应用推广建议。按照“先示范、后推广”原则,在后续推广阶段,将在示范工程改造经验的基础上,对国家风光储输示范电站内剩余117台各型风机进行虚拟同步机改造,总容量达到317.5兆瓦。
截至2017年11月,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约达1.82亿千瓦,光伏装机容量达1.26亿千瓦,规模均居世界第一。新能源已成为17个省级电网的第二大电源,其中冀北、甘肃、宁夏等省级电网新能源装机占比已超过40%,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将成为我国新一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特征。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冀北区域新能源装机容量1474.81万千瓦,统调装机占比达到53.09%,是我国第一个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的省级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