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风电网 » 风电要闻 » 正文

三峡集团副总林初学:加快海上风电业务布局 转行跨度没那么难

日期:2016-08-03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金亚勤

国际风力发电网

2016
08/03
08:5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三峡集团 海上风电 林初学

不久前,三峡集团成功收购德国Meerwind 28.8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80%股权,成为中国第一家控股海外已投运海上风电资产的企业,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

作为世界最大的水电企业,三峡集团除了持续引领全球水电发展以外,正在将更多目光投向海上风电行业,并逐渐展现出不凡的实力。三峡集团清洁能源战略目标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收购德国海上风电对其未来发展又有何作用?三峡集团参与海上风电业务具备哪些优势?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林初学

向海外高端市场取经

记者:三峡集团此次收购德国海上风电,被认为是继去年巴西项目之后,又一次开拓海外市场的成功尝试。

林初学:“十一五”期间,三峡集团提出建设国际一流清洁能源集团的战略目标,主业十分明确,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围绕打造清洁能源。三峡集团在流域开发和水电运营方面经验成熟,具备规模开发新能源的产业基础。经过十年的发展,目前三峡集团在国内30个省市拥有新能源项目,总装机约640万千瓦。海上风电起步较早,逐渐成为我们优先关注和开发的业务之一。

此次收购德国风电项目正是出于业务调整和战略规划的实际需要。德国是全球领先的海上风电市场之一。2015年,该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约为330万千瓦,为全球第二。德国Meerwind海上风电项目位于欧洲北海德国湾海域,离岸距离53公里,装机容量为28.8万千瓦,已于2015年2月并网发电,是德国目前最大的已投运海上风电项目之一。

去年三峡集团就已经在欧洲市场参与海上风电投资,与葡萄牙电力公司共同开发法国和英国的海上风电项目。三峡集团希望借助与新能源产业发达国家企业合作的高端平台,引入世界一流的经验、技术和标准,为国内海上风电发展提供借鉴。

记者:本次收购对三峡集团实施海外战略布局意味着什么?您对该项目的未来合作有哪些预期?

林初学:德国 Meerwind海上风电项目有不少亮点。

首先,这是一个完整的全面投产项目,

28.8万千瓦的装机并不小;该风电场离岸比较远,水深超过30米,安装难度很大;其选用的西门子3.6兆瓦风机是目前欧洲市场运用最广泛的机型。可以说德国Meerwind项目是欧洲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大型风电场,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

其次,德国本身就是欧洲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典型国家,尤其是大胆超前的能源结构调整已成为未来能源变革的一个观察样本。

为了彻底弃核、降低煤电比重,德国在水电资源缺少的条件下,只能依赖开发更多新能源来满足能源需求。目前德国持续加大风电、光伏比重的能源结构,通过项目去参与其电力市场的运作,可以让我们有机会更直观地感受能源革命给电力运营带来的变化,并了解如何去适应变化。三峡集团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清洁能源企业,要预测和判断新能源革命对传统能源行业带来的冲击及可能的发展机遇,并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除了28.8万千瓦海上风电的运营资产,三峡集团还收获了很多无形资产。

比如熟悉新能源项目创新的投融资模式和产业资本运作模式、与世界先进的海上风电技术和装备提供商及一流产业开发商的合作交流的机会。

还有一笔重要的资产,是管理团队。这次收购的Meerwind项目拥有一支独立的德国本土团队,具有丰富的技术管理经验,包括前期、设计、集成、建设、运营等。相信这些无形资产可以为三峡集团及国内企业在海外新能源快速发展中捕捉投资机会、建立市场形象、开展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同时,通过近距离与世界一流海上风电商合作,在全产业链上积累更多经验,也将有力推动国内海上风电产业各方面的发展。

下一个核心竞争力

记者:您刚刚提到通过与国际一流的海上风电运行团队合作交流,积累先进的建造、运营、管理经验,并运用到国内市场。目前三峡集团在国内的海上风电项目进展如何?

林初学:目前,三峡集团首个海上风电项目——江苏响水20万千瓦近海风电场已进入全面安装阶段,部分风机已投产发电,预计年内全部投产。这是我国首个大型独立的近海风电场,具有商业示范效应。

由于国内陆上风电资源前些年发展很快,资源条件好的站点基本完成了投资开发或前期工作,未来海上风电的开发潜力更大。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开发困难较大,但也具有天然优势。

首先,陆上风电离负荷中心较远,送出的输电工程投入巨大,弃风现象严重;而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海上风电离负荷中心近,电力消纳能力强。

其次,海上风资源比陆上稳定性要好,陆上风电的利用小时数平均在2000小时左右,而海上风电能到3000小时以上,甚至达4000多小时,与水电发电小时数相当,效益是可观的。当然,海上风电需要海上作业建造和维护,面临着建造和运维成本的双重增加,上面提到的两大优势,加上鼓励开发的电价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其不足。

此外,三峡集团正在福建开发建设首个大功率海上风电样机试验风电场,邀请国内外最先进的大容量抗台风机型同台竞技,选择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机组进入三峡集团和福建共同打造的我国首个海上风电集中装备产业园区,在追赶国际一流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的同时,也根据国内海域风电资源的实际条件,积累经验,量体裁衣,选出最优方案。

记者:三峡集团以水电起家,在海上风电行业人才培养、电站运维等方面是否会面临较大挑战?

林初学:海上风电和水电同属电力产业,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我们的技术干部大多水工、土建、电气专业出身,基础知识部分差不多,尤其电力行业运行规则是相似的,我们在陆上风电开发中已经锻炼出一支队伍,转行跨度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大。其实不管什么行业,关键都是要在干中学。为了配合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需要,团队必须心无旁骛地投入更多精力,学习、研究海上风电这个行业。实践出真知,实干出队伍,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干中学,全产业链协同,有信心解决好人才和技术的问题。

经过三峡集团多次参与海外项目的体会,我们觉得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技术领域,而是进入一个陌生的经营环境。如何适应当地的市场、法律、社会、文化环境,尽快地熟悉和融入,是最难的。

在国际化经营中打造核心竞争力,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企业文化的先进性和包容性,这对每一个要走出去的企业都是很大的挑战。比如三峡集团国际业务涉及员工约1.3万人,其中四分之三是外籍员工,业务本土化管理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必须改变在国内长期经营所留下的思维惯性和固定模式,摸索总结本土化经营的经验。在这其中,企业文化是最好的粘合剂,在战略、品牌、领导力、价值取向等文化因素高度认同的基础上,海外团队才能实现和谐相处,优势互补,促进业务发展。

记者:就海外清洁能源领域的业务开展,三峡集团下一步有哪些发展规划和目标?

林初学:三峡集团针对海外市场的定位是:欧美市场重点关注新能源;东南亚、南亚以及拉美和非洲市场主要参与水电投资与开发。

欧美国家经济发达,关注绿色发展,愿意承担较高的开发成本进行新能源前沿技术研究。而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但开发程度很低,仍有大部分人口享受不到电带来的便利。例如非洲地区就有80%人口用不上电,而赞比西河、尼罗河、刚果河等流域都有相当多的资源没有开发,这部分市场对开发水电的需求很强烈。

然而近两年,我们发现一个新的现象,拉美、东南亚、南亚甚至非洲也都出现了一些新能源项目,开始提倡开发新能源。比如巴西的风电、墨西哥和印度的光伏快速发展,巴基斯坦南部风电和光伏正在兴起,缅甸也提出发展风电、光伏,非洲也加大了对新能源的关注。

伴随新能源新一波发展浪潮在全球范围的兴起,三峡集团将加大关注未来新能源的走向,尤其在海上风电领域,借助与欧美顶尖团队的合作机会,通过投资引领,推动整个产业技术进步,力争成为国内乃至国际海上风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返回 国际风力发电网 首页

风电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