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召开的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中国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值,并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升到20%。而发展利用风能,扩大中国的风电产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截至2015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45.1GW(十亿瓦特),比美国装机容量高出93.5%,但风力发电量仅为186.3TWh(万亿瓦),比美国低4.6TWh。
鲁玺通过空间地理建模,首次提出评价区域风电场风机综合表观质量的定量指标。他通过定量分析中美两国整体风力资源、平均理论容量因子,以及现有风电场的平均理论容量因子,发现中美风电资源质量差异对两国现有风电场发电水平的差异贡献不高,澄清了传统认识上的偏差。在此基础上,研究成果定量揭示了风电场联网、风电场表观质量以及弃风等问题是造成中美风电场表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2009年,鲁玺曾以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杂志发表封面文章《中国风力发电的潜力》,定量分析了我国风力发电的经济潜力,以及潜在的二氧化碳减排作用,并提出我国陆上风力发电成本供应曲线。此次发表在《自然-能源》的论文是在之前研究基础上,对我国新能源全生命周期的环境与气候变化效益系列研究的又一项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