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六届世界非并网风电与能源大会在京举行。世界风能学会主席麦加德等风能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计200多人出席会议。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研究所、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和国家“973”计划大规模非并网风电项目组,共同举行了新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助推高耗能产业转型升级重大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并宣布“非并网多能源协调供电和能源互联网产业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风电是世界上公认的除水能、核电外,最接近商业化、市场竞争力最强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其占用土地少,社会争议小,环境友好,能较快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不过,业界有时也称风能为“垃圾电”,因其为间歇性能源,并网后会给电网调度、调峰、安全、成本等带来一系列问题。
2007年7月,以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为东为首的团队,申报我国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能源领域“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系统的基础研究”项目,获得科技部立项,这也是我国“973”计划能源领域的第一个风电项目。
项目组研究人员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非并网风电是指大规模风电直接用于能较好应用风电特性的产业。大规模风电的终端负荷不再是电网,也与蓄电池配套的小型独立运行供电系统不同,而是将风电直接输送到一些高载能企业,即实现100%能量转换,进而解决无法上网风电的利用问题。“项目主要研究风电不并网,经过改造又使之应用于能够适应风电波动的高耗能产业。”
项目组经过7年研究及产业化工作,基础理论取得重要突破,揭示了风电应用于海水淡化、油田抽油、电解铝等生产过程运行规律,把握了内部机理以及新能源与高耗能产业之间的关系,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建立了示范工程。包括在江苏大丰建成的非并网风电日产百吨和万吨海水淡化示范项目,在辽河油田、大庆油田建成的非并网风电抽油示范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