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风电网 » 风电要闻 » 正文

中国风电国际化 政策与金融双支持

日期:2013-11-13    来源:工控中国  作者:本站整理

国际风力发电网

2013
11/13
14:0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风电

    国际新能源网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能源产业凭借其明确的发展前景和对经济较强的拉动作用,在诸多经济体的经济振兴计划中被置于重要位置,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速。我国新能源产业几乎与全球同时起步,并在国内外市场强势拉动下,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迅速成长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大国。目前,中国新能源产业已从探索阶段逐渐走向成熟。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是中国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赢得了快速增长之后,新能源产业制造商逐步显现出加快国际化步伐的态势。

    无论就技术还是政策面来说,风电在新能源产业中都可以说最具代表性。

    我国风电市场的高速发展催生出了一大批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同样也使国内风电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据悉,国内风电整机制造环节已有近百家企业,随着国内风电装机容量的高速增长,风电整机制造商陷入“红海”,日趋激烈的价格战已经开始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开拓新的市场增长点已经成为国内主要风机制造商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

    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从2006年的260万千瓦增长到2009年的2580万千瓦,年均增长率115%.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从2006年的133万千瓦增长到2009年的1380万千瓦,年均增长率118%。国产品牌在中国风电新增市场份额的占有率从2005年的30%上升到了2009年的87%。风电设备产能也在全球拔得头筹,2009年中国的风机产量约占到全球总量的1/3,有3家企业进入世界10强,5家企业进入前十五名。

    在近日召开的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中国风能学会副会长施鹏飞表示,随着我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风机产能出现过剩,企业必然要开辟国际市场。根据风能学会的统计,去年我国出口到海外的风机达43万千瓦,累计出口到国外市场超过70万千瓦。同时,随着国产风机质量的提高,国产风机较高的性价比也使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加快。

    2012年,共有19个国家进口了我国的风机,其中美国最多,容量达到32.8万千瓦,占我国出口机组的47%。施鹏飞指出,其实不仅仅是整机,零部件的出口也占了很大的比重,甚至比整机出口还要早。最早,像塔架、铸件等,虽然有些质量和技术水平尚有待提高,但是具有价格竞争优势,所以很多国外的整机制造商愿意从我国进口零部件。

    事实上,在目前国内风电行业增速减缓的背景下,出口便成了未来企业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

    我国政府对中国风电企业“走出去”还提供了相关支持政策,例如:利用国家无偿技术援助支持在发展中国家开展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资源普查和开发规划;采用国家政府间的无偿援助,支持中国风电企业承建国外风电项目;支持中国风电产业的龙头企业采用中国优惠出口买方信贷,支持海外重点国家的风电项目建设。

    我国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也提升了中国风电“走出去”的竞争力。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率先向中国有能力、有实力的风电建设企业和风机制造企业提供了“走出去”的融资支持,其他银行也在积极跟进,支持中国企业使用商业贷款参与国际风电总承包市场和投资建设市场的竞争。随着中国政府与亚非拉等地区新能源开发利用合作领域的不断加强,中国风电踏上了国家“走出去”战略升级的快车道。

返回 国际风力发电网 首页

风电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